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平板电视降价大赛无终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08:43 经济参考报

  虽然“金九银十”的传统销售旺季还没有到来,但国美、苏宁、大中针对平板电视互相较劲的促销活动,已经让2005年平板电视销售的秋收战役在8月提前打响。

  价格屡创新低

  在提前开战的平板电视促销活动中,苏宁宣称“打破价格底线,再造价格坐标”。在
北京苏宁举办的海尔、

长虹、创维、TCL、康佳、厦华等国产品牌的限量销售活动中,限量30台销售的国产37英寸液晶电视抢购价为8888元,限量50台销售的32英寸液晶电视抢购价为7999元,限量30台销售的国产42英寸
等离子
电视抢购价为7888元,均创京城该型号电视价格新低。在此次苏宁的抢购活动中,三星、LG、三洋、日立、东芝、飞利浦等跨国品牌的42英寸等离子电视价格也跌破万元。

  大中的平板电视促销则以“彩电领跑降价市场”为目标。在8月13、14日的周末促销活动中,大中北京右安门、牛街店的液晶、等离子电视价格满1万元直降1200元;特卖夜场中,液晶、等离子单台满8000元直降1200元;限量20台销售的42英寸等离子电视返券4000元之后由原来的12990元变成8990元,海信42英寸液晶电视签售价仅18888元,创下京城42英寸液晶电视销售新低。

  国美电器8月13日启动的“2005新品销售普惠月”中,限量300台销售的国产42英寸等离子电视从13999元降到了9999元,限量20台销售的国产37英寸液晶电视从15999元降到了9968元,限量50台销售的厦华40英寸液晶电视从21999元降到了16966元。

  除了价格屡创新低之外,商家在促销方式上也开始创新。国美、大中同时打出了首销牌,进行差异化销售。国美包揽了长虹32英寸、37英寸液晶、42英寸等离子,海尔32英寸、37英寸、48英寸液晶,松下26英寸、32英寸液晶等新品的首销权,而海尔A9系列液晶电视的首销权则归属大中。苏宁在活动中携手招商

银行,推出了0首付、0利率、0手续费活动,活动中只要在苏宁购买1500元以上的电器就可以分期付款,缓解购买压力。

  平板加速普及

  虽然此番促销活动中,厂商都谨慎地采用了限量发售的方式,但业内人士表示,根据家电行业中限量销售价格往往成为未来产品主流价格的规律,此番促销活动中各款平板电视价格新低将有可能成为未来平板电视价格的新坐标。随着产品实际售价与消费者心理价位逐渐贴近,平板电视的普及浪潮也在加速到来。

  赛迪数据最新调查显示,有67.7%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未来3年内将购买平板电视,有超过40%的被调查者希望平板电视的价格在4000元到7000元间,有25%左右的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在7000元到1万元间,这与此次促销大战之前平板电视价格体系有较大出入。尤其是对于等离子电视,调查结果显示,在1万元到1.5万元价格间的等离子电视接受程度为9.7%,而以往该产品的实际销售价格在该区间内的产品型号却少于整个等离子产品的5%。由此可见,价格是平板电视步入寻常百姓家的主要障碍,价格一旦平民化,平板电视就会出现雪崩似的增长效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今年二季度平板电视城市消费报告显示,国产品牌平板电视在零售环节已经占据了67.23%的份额,在专营渠道中份额更是高达69.35%。其中在液晶电视领域,中国品牌能占到零售量的77.94%。平板电视市场份额的快速增加直接归功于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赛迪数据公司统计表明,2005年上半年,40英寸液晶电视的均价下降超过两万元,降价幅度在50%左右;42英寸液晶电视均价下降了1万元左右,降价幅度超过20%;37英寸、32英寸和30英寸的降价幅度也分别超过或接近10%;42英寸等离子电视,平均价格下降幅度超过10%,6月份均价为1.8万元左右。1.5万元以下的低价位比重1月份仅为10%左右,而6月份已接近30%,逐步成为主流价位。

  仍有降价空间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大屏幕投影显示分会秘书长赵汉鼎认为,由于平板电视具有显示屏幕大、亮度高、色彩还原性好、灰度丰富等优点,会有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进入这一领域,随着平板显示屏的进一步量产,平板电视的价格还有一定的降价余地。

  在平板电视的普及过程中,一些实力强的厂商选择从平板电视降价入手,加强市场整合,谋取彩电市场霸主地位;国美、苏宁、大中等家电连锁卖场希望通过各种促销让利手段,确立自身在平板电视领域的销售优势地位,借以打击竞争对手、取得行业竞争领先优势。但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大多数彩电企业的平板电视产业布局存在结构性缺陷,因此平板电视竞相压价可能导致企业忽视了技术开发,能否解决这一隐忧值得国产彩电巨头深思。从长远发展看,平板电视最终拼的是规模致胜和技术创新,规模效益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将决定着国内平板电视企业未来的命运。在仍然未能突破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瓶颈,甚至连完整的产业链也未形成的情况下,国产平板电视品牌必须在技术上下功夫,通过做大规模,降低采购成本、经营成本,通过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平板电视产品,而不是单纯依靠价格战,最终赢得更大的市场。

  作者:杨华 实习生 温艺晗

  (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