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价格搏杀 难掩消费标准缺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08:10 经济参考报 | |||||||||||
在今年的“暑促”市场上,电脑价格一降再降,似乎预示着电脑消费已经进入普及阶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伴随着IT产品的消费化浪潮,电脑进入家庭的步伐止步在高企的价格门槛面前。其实价格门槛只是电脑消费难以普及的表面原因,其深层原因是电脑的配置一直还未形成消费的标准化。近几年来,厂商每每以“暑促”、“寒促”大打价格牌,这不过是迷惑市场的手段
电脑在中国市场的普及率并不高,这从国家“十五”规划的目标就可以看出来。按照这个规划的目标,到2005年,全国家庭电脑普及率将达到8%至10%,城市家庭电脑普及率达到15%至20%;到2010年,全国家庭电脑普及率将达到16%至20%,城市家庭电脑普及率达到40%至50%。而据目前一些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仅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电脑普及率达到了60%,其他地区距离国家规划目标尚有很大的缺口。与其他的消费电子产品相比,电脑目前的普及率显然还存在很大的增长空间,也就是说,电脑的普及还停留在“大约在冬季”。 今年“暑促”,电脑价格屡创新低,笔记本电脑的价格甚至被挤压到5000元左右,厂商借此抛出电脑市场“洗牌”、“格局大变”等盛世危言,这种盛世危言又被舆论渲染成“普及进行曲”。但事实上,以高科技标榜的IT厂商面对日益增长的IT消费化趋势,并未摸到消费者内在需求的脉搏——电脑消费的规模化和服务的标准化流程。 在市场上,电脑一直止步于2位数以内的增长率,这透视出电脑家庭化过程中的消费标准和服务标准缺位,也就是说,电脑产品还未完成标准化。笔者所说的标准化,是指电脑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易用性,由于缺少这种使用过程中的易用性,电脑在市场上依然是奢侈品。而“寒促”和“暑促”一年两次的降价大战,并不是市场增量的真正动力。 消费标准的缺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厂商利用不断升级的配置设置了电脑的消费障碍;二是电脑厂商缺少标准的消费产品规模,尽管国内电脑市场有联想、方正、清华同方、TCL等厂商,也不乏戴尔、惠普等国际巨头,但在产品消费标准化上,电脑厂商向市场兜售的只是产品状态价值;三是服务的滞后也阻滞了消费者对电脑的消费积极性,因为电脑是动态价值不断变化、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对厂商的售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种售前服务更需要标准化。(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