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从汽车厂家到消费者对限制小排量汽车的“土政策”意见纷纷,但目前全国依然还有多个城市,以“有损城市形象”等理由对小排量汽车进行限制。在国际市场油价日益攀升之时,在举国倡导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小排量车限制”这种不当政策,到底限制了什么,危害又是什么呢?
这一“土政策”,首先是限制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汽车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国家有关
部门多次发文,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要求取消各种不合理的限制。仅2004年6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就先后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等文件,明确提出把发展小排量车作为国家产业政策。各地限制小排量车的“土政策”,无疑妨害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往深里说,这也是妨害了国家的政令畅通。
“小排量车限制”限制了民族产业的发展。汽车业界公认,中国汽车工业最有可能在小排量车上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今年两会上,来自汽车行业的一些代表委员呼吁政府鼓励小排量车的发展,取消各种不合理的限制,以加快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步伐。最近在长春举办的车展上,许多商家适应市场需要,推出了小排量、低能耗、低排放的环保小型车。但这些节能型交通工具,在限制小排量车的“土政策”面前,遭遇的是“此路不通”的尴尬和无奈。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小排量车的技术进步和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
“小排量车限制”压制了普通消费者合理的消费要求。还是长春汽车展上传来的信息:小排量微型车仍然是工薪购车族最为关注的车型。“价廉物美”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消费理念,表现在购车上,那种售价便宜、使用费用低的小排量微型车,自然是普通民众的最爱。这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城市管理者们应当大力鼓励,而不应该以自定的“土政策”加以压制和扭曲。
小排量微型车省油、低排放、节约路面资源,是谁都明白的事实,在交通事故中,小排量车也并非事故率高的罪魁祸首。那么,为什么还要对小排量车横加限制呢?各地限制小排量车的背后,实质就是意图以高门槛、高消费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档次”,说穿了,这是在一种畸形的政绩观和发展观主导下产出的“政策怪胎”。
作者:徐兆荣
(来源:海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