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移民奶农为何撤离奶源基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 15:48 中国经济时报

  见习记者 袁名富 本报记者 尚志新

  最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到乳业的重要基地呼和浩特市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调查采访,走访了郊区上百户奶农、奶站和相关部门。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奶农的收入下滑,奶农养奶牛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奶农把成批的奶牛当做肉牛宰杀,大量外地移民奶农纷纷撤出奶源基地,奶站利益受到乳制品企业的挤压,不规范奶站大量存在。业内人士担忧,如果有关政
府部门和相关企业不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结果将是企业奶源供应萎缩,进而导致整个乳业行业的一场危机。

  大库仑村:一个月内已经宰杀了100多头奶牛

  小黑河村奶农李富明,几年前租了一片土地养了20头奶牛。2004年冬天,以每天卖出5头奶牛的速度全部处理完。

  金河镇奶农郭英,2004年春天还有14头奶牛,2005年7月只留下了3头。

  44岁的小黑河镇奶农贺峰,从清水河县来到呼和浩特郊区10年了,2000年开始养奶牛,最多的时候达20多头,2004年年底有4头,目前还剩下一头只有13个月的小牛犊,也正在寻找买家。

  大库仑村蒙牛奶站站长张文全,今年已经宰杀了7头奶牛。

  呼和浩特一食品厂每天要宰杀300多头奶牛卖肉。

  以上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号称中国乳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采访时看到的和听到的奶农处理奶牛的几个事例。

  在呼和浩特,这种买卖奶牛的交易每天都在发生。内蒙古农业大学一位长期关注奶农发展的教授担忧,如果按照目前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如果有关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不关注奶农的利益,不对奶农售卖宰杀奶牛的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在一年后,奶源供应问题将会严重威胁呼和浩特乳业的发展和壮大。

  大库仑村算是呼和浩特一个养奶牛的大村了,由于产鲜奶多,所以这里建立了两个奶站,一个专门给蒙牛送奶的,还有一个散收奶站,是给伊利送奶的。给蒙牛送奶的奶站老板张文全建站已经有5年多了,对大库仑村以及周围的情况非常了解。2000年6月,张文全投资50万元建了一个奶站,一直到2004年,这个奶站情况都不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收入。

  “现在不行了,我们办奶站的人是越来越不好挣钱了。”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他的奶站现在还有60多户奶农,大概200多头奶牛每天到这里来挤奶,一天的挤奶量大概维持在2吨多一点。

  当问及原因时,张站长回答记者,一个月内,大库仑村奶农已经宰杀了100多头奶牛,这个村每天都有3头到4头以上的奶牛被送往呼和浩特一些屠宰场,有的时候一天是十多头。他还告诉记者,自己家里的7头奶牛也已经宰杀了。

  奶农巴图:多养一天就多亏一点,想把奶牛尽快处理完

  7月12日上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乔装成买奶牛的商人,来到呼和浩特市郊区一个叫沟子板村的村庄,向一位摩托车出租司机打听村里是不是有卖奶牛的,他这样告诉记者:这村里头奶牛多的是,要多少就可以买多少,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养奶牛了,有的农民等奶牛肥一点,就干脆杀了卖肉。

  于是,记者随着摩托车师傅来到一位奶农家,移民过来的蒙古族奶农巴图,满脸皱纹,养奶牛的日夜操劳让这位44岁的奶农看上去像60岁。他从乌兰察布盟来到呼和浩特郊区养奶牛已经有5年多了,最多的时候养了18头奶牛,日挤奶量达500多斤。

  听说记者要买大批奶牛,这位奶农显得有点高兴。巴图告诉记者,由于养牛效益不怎么好,2004年他把挤奶量低于30斤以下的奶牛全部处理掉了,剩下6头好一点的奶牛。上个月月底算了一下,发现还是亏本了。前两天卖掉了3头,最后还剩下3头小牛犊了,现在都已经有10多个月,最大的已经15个月。本来当初也想一起卖了的,只是买家出价太低了。

  记者问他这3头小奶牛打算卖多少钱一头时,这位身材高大魁梧的蒙古族奶农显得很是无奈,他向记者倾诉了自己的苦衷。由于是移民到这里养奶牛的,比当地奶农花的成本高很多,房子也是租的,奶牛吃的草饲料全要买,这两年草和饲料涨价涨得太厉害了,鲜奶价格却一直不涨。从外地移民来的奶农实在是承担不起了,天天亏,多养一天就多亏一天,想把奶牛尽快处理完了回家。

  “因为奶牛的价格也一直不好,1头奶牛当肉牛卖的话,根本抵不上养一头奶牛的成本。前两天来过一个买牛的,3头一共给我4600块钱,觉得实在亏得太多了。”他说,现在每头奶牛顶多能卖到2600块钱左右,这个价格跟前两年比实在是亏得没影了。

  同样,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的一位奶站站长说:“奶农不挣钱,养奶牛的人少了,奶牛的数量明显比以前少多了,奶站一天的挤奶量不如以前了,我们的收益也少了。”

  移民奶农日子更难,纷纷撤出奶源基地

  在呼和浩特郊区,大量分布着来自周边地区的移民。据记者调查,这些奶农主要来自呼和浩特周边县城、锡林浩特、乌兰查布市以及远一点的赤峰市和河北地区的农民。

  “我们好几次想搬回去了,可是那边就是不要我们回,”“草和料都疯涨,而奶价就是不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7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郊区桃花乡一个移民奶农聚居点调查采访。这个移民聚居点目前还有26户外地来的奶农,比2002年的50多户少了近30户。据当地一位拉客的摩托车司机马先生向记者透露,大多数搬走的移民都是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离开的,留下来的一些是锡盟、周边县城里的奶农。

  一位叫拉西的锡盟奶农向记者介绍,由于一项扶贫计划,他们于2002年7月移民来这养奶牛,当地政府与这边的老板和政府签了一个3年期的合同,现在刚好是合同期到了,这些移民奶农都要求回去。

  另外,记者得知,由于移民奶农的合同期已经到了,负责这个移民点的奶农队长几天之前回家,与当地政府协商搬回去的事情。

  7月10日上午11点,记者又来到这个移民奶农聚居点,采访到了刚从老家赶回来的队长。

  队长:我们的合同早就到期了,在这里我们无法生活下去,早就想搬走了。我这次回去,就是处理我们移民奶农搬回去的事情,可是那边暂时还不让我们搬回去,还要等着政府给我们的答复。

  中国经济时报:为什么要急着回去?

  队长:什么都涨价了,就是奶子不涨价,我们在这边都呆不下去了,这里的人早就想走了。不仅是我们那边过来的人要走,其他地方搬来的人也在准备走,很多人去年已经走了。

  中国经济时报:像你们这样过来养奶牛的人有多少户?

  队长:60户到70户之间吧,我们这个点有10多户。

  中国经济时报:是不是来呼和浩特的所有移民奶农都想回去?

  队长:应该是的,现在养奶牛不挣钱了,谁还愿意留在这里。

  有几位移民奶农过来说,这里的日子简直没法过了,在这里养牛还不如回家去养羊,我们早就想搬回去了。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电话采访了锡林浩特市一位负责办理奶农移民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从2000年开始,他们管辖的那个旗就开始有移民到呼和浩特郊区养奶牛,但是作为一项扶贫项目。大量的牧民去呼和浩特是从2002年开始,到目前为止,一共有62户黄旗农民移民去了那边养奶牛。

  在呼和浩特市郊区,记者还走访了董家营、养家营、小黑河、大黑河、沟子坂等10多个村的移民奶农,发现普遍存在一样的现象,大量移民奶农到处张罗着卖奶牛,过去近2万元买的奶牛,现在几千元就卖,只要能卖得出去都处理。有的奶农把奶牛养肥,然后把奶牛杀了当肉牛卖。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还了解到,现在从外地来这里养奶牛的人几乎没有了,而卖掉奶牛走的人越来越多。

  桃花乡的移民奶农巴特尔家养了20来头牛,喂的是本地的一种饲料。他告诉记者,这种饲料今年每吨涨到1450元了,2003年才800多元。现在,1头奶牛每天喂15斤料,每天饲料费近400元。而每天卖奶不到400斤,奶款收入360元左右,还不够买料钱。因此,前些天他赔了1.6万元(与2003年牛价相比)卖掉两头奶牛。他告诉记者,他打算把这些奶牛全部卖掉,把钱带回家做点生意。

  这个乡的另一个移民奶农吉日木图说:“2002年7月从锡盟黄旗搬到这里时,政府给的两头奶牛去年已经处理了,一头配不了种,2450元卖掉了,另一头挤不出奶了,卖了2600元。我2003年买的奶牛平均两万元一头,现在顶多卖5000至6000元了。而小牛犊去年一落地就5000元,现在卖两三千也没人买,700多元的小牛犊都有卖的。”

  内蒙古大学万教授也跟记者讲述了他的几个亲戚到这边养奶牛的情况,他说:“这几个亲戚家都在锡林浩特,生活在牧区,家庭生活比较拮据,2003年年初,他们来这边养奶牛想挣点钱。当初政府鼓励牧区的农民到这边来养牛,并且对移民过来的还给予一定的补贴,可是不到一年,草料的价格迅速上涨,由于是移民,在这边没有土地,什么东西都要买,并且当地的草料也买不着了,要到别的地方去拉回来,这样大大增加了养牛的成本。加上这几年,养牛户不断增加,市场供大于求,企业收奶的价格一直不涨,而草料成倍成倍地上涨。我的亲戚无法在这边呆下去,前几天把几头奶牛杀了,带着一家人回锡盟家去了。”

  在采访过程中,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还了解到:这些移民奶农家里有孩子和父母,孩子每年的学费和父母亲的赡养费都需要一大笔开支,还有各种日常开支,有的奶农当初买奶牛时在在银行里借的钱,还要承担一大笔银行利息,因此,这些外地来的奶农身上负担更重。(本报近期将就奶农不愿养奶牛问题的深层原因做追踪报道,请读者留意)

  爱问(iAsk.com)
  奶农 相关网页约45,892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