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市场生变革 重庆千家场镇水厂转向民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19:13 《时代信报》 | ||||||||||||
信报记者 曾谦 实习生 曾梦宁 报道 政策的力量是惊人的。 2004年7月15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称将对资本市场正式开放公用事业领域。2005年8月10日,在《决定》出台的一年之后,从重庆水
“水老板”的错位诞生 从理论上来讲,刘渊敏和苏道能其实是两个毫无关联的人,如果硬说他们能够发生交集,就是每个月的自来水费收取的时间。 在2005年3月1日前,刘渊敏是荣昌县古昌镇的普通居民,苏道能是荣昌县古昌镇自来水厂的负责人——按乡镇一级自来水厂的“行话”来说,“因为场镇一级的好多自来水厂都太小”,所以类似苏道能这样的负责人都被称为自来水站的站长。苏道能站长向整个小镇的几百家居民供水,居民之一的刘渊敏用户则按照向苏缴纳水费。 这种关系在苏道能供职古昌镇自来水厂的十余年时间里,一直平稳地存在于他和刘渊敏之间,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去改变这种关系,也从来没有人会想到这种关系其实会在某一天被改变。 然而这一天说来就来了,2005年3月1日,刘渊敏成了自来水厂的经营主,而苏道能,则接替了刘渊敏早前所扮演的自来水用户的身份。于是一切都颠倒过来了,收水费的那天,刘成了收钱的那一方,苏成了付钱的那一方。 22万换取30年经营权 2005年8月11日,已经逐渐习惯了新身份的“水老板”刘渊敏坐在古昌镇一家小小的棋牌室兼茶馆,将自己的整个经历对着记者娓娓道来。“说句老实话,我真的没有想到自己会来干这个。大概是在去年底的时候,镇上说要把自来水厂公开拍卖,我的一个朋友当时想干,然后就找到我,说反正也没什么事做,不如一起合伙好了。最后我考虑了很久,同意了。” 刘渊敏和她的合伙人赶在最后的时刻在镇政府登了记,交了竞拍所需的保证金。除了刘渊敏和她的合伙人,参加竞标的还有几个特地来投资的外地人。竞标是在过年前举行的,刘渊敏称,其实最开始她都没有什么信心,并且整个过程现在回想起来还让她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拍卖的底价是20万,大家叫价还是很激烈的,很快就加到了22万1千元。之前我一直没有叫价,这个时候我仔细想了想,干脆我也来加一下,因为先前都是两千两千地加,所以我想我加三千好了。” 刘渊敏没有想到这个价成了最后的成交价:她和她的合伙人以22万4千元的价格,取得了古昌镇自来水厂30年的经营权——水厂的所有权,仍归镇政府所有。 月收水费不过3000元 “现在水厂已经经营了将近半年了,情况有些糟糕。”而且不如她想象中的那么赚钱,甚至,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其实是个有点亏本的买卖。 刘告诉记者,除了22万4千元这个经营权的整体购买费用,她和她的合伙人还需要每年缴纳4千元的水库水源取水费。“30年的费用一共是12万元,所以,总共我们就投入了34万4千元。” 然而现在,刘渊敏每个月收的水费却总共不超过3000元。 “古昌镇是个小镇,镇上居民只有几百户,每个月现在只卖得出去1000吨水的样子。由于当初竞标时,物价局方面已经定好了水价,一吨水是2块1毛钱,所以水价是不能随便乱涨的。”这样一来,刘的收入其实就很有限了,“我们每个月光是用在抽水上的电费就要花去1千多,再加上工人工资等,所以现在这几个月,水厂根本就没赚到钱,反倒是我们还要自己花钱来改造管网设施。” 据刘介绍,古昌镇的自来水管网由于年头太久,整个场镇的管网设备都已经老旧了,“刚接手的时候,整个镇上的自来水水质很差,杂质很多。用户意见很大,所以接手后,我们就开始对管网进行改造,不然根本没办法经营。” 现在管网改造已经进行了一半了,整个项目的还是由刘渊敏和她的合伙人自己出资。 更换设备举步维艰 除了设备比想象的还要糟糕,困扰刘的另一个问题是:好多用户家中年头太久的水表,都存在严重计量不准的问题。刘对记者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好多饭馆,一个月才用两吨水,你说这可能吗?” 付出了服务,却得不到相应报酬,于是刘决定让用户更换水表,否则她就只有继续亏本下去。 “按道理来说,古昌镇的几百户人家,一年要是能够卖出几万吨水,其实稳可以赚钱了。但是因为设备而造成偷水的现象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赚钱。” 换表的举动令场镇的很多居民十分不满,刘没有办法,只好一家一家地耐心做居民的工作。“我们已经换了一部分了,结果那些换了表的人家,当月的水量马上就上来了,以前只用一两吨水的人家,现在换了新表后,基本上都变成了五六吨。” 政府甩开亏本包袱 因为自来水厂经营权私有之后,在管网设备方面发生的一些变革,再加上从此不用再负担自来水厂的费用问题,所以,在古昌镇镇政府看来,将自来水厂改制姓私,其实是一件利好事情。 刘的前任——古昌镇自来水厂的负责人苏道能告诉记者,“古昌镇的自来水厂经营一直不是很好,缺乏资金进行设备、管网改造,所以一直在亏本,有时候没办法了,我甚至还自己拿钱出来给员工发工资。”古昌镇副镇长黄忠万也告诉记者,古昌镇的自来水厂属镇政府办的公用事业,拍卖之前,整个水厂的经营权和所有权都归政府所有,其运营也由政府承担。 “自来水厂一直就赚不到什么钱。一是设备的原因,二是体制的原因。在改制前,自来水厂的收入只够付员工报酬。设备养护费用就是赤字了,所以每年镇政府都要给自来水厂倒贴一两万块钱。这点钱对一些大场镇不算什么,可是对于古昌这样的没有工业没有商业的场镇来说,就有点困难了。现在政府把经营权卖给了私人,将水厂的固定资产盘活。一方面甩掉了每年的这笔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利用私人的资金发展了公用事业,也提高了水厂的服务质量。” 黄告诉记者,古昌镇自来水厂的改制,只是把经营权进行了出售,而所有权仍在政府手上,30年期满后,自来水厂仍将回到镇政府手中。据黄介绍,业主在取得对水厂的经营权后,其经营权也是可以自由转让的,镇政府是不出面干涉的。“现在镇政府只负责对自来水厂水质进行监管。” 担心未来政策变化 类似古昌这样的自建自来水厂在荣昌大概有二三十家。这些自来水厂都是由当地的镇政府甚至是以前的乡政府自行投资建设,用以满足农村供水需要。但是这些场镇级政府大多财政困难,资金有限,所以自来水厂建成之后,却无力承担养护费用。于是大多数自来水厂设备简陋老旧,经营状况极差。“水老板”们接手这些水厂之后,大多要像刘渊敏一样,花大价钱对水厂的管网设备进行改造。 刘渊敏此刻觉得自己已经有些疲惫了。30年的日子,于她和她的水厂,其实是一段十分漫长的岁月。虽然现在她的水厂仍然还在积极运转:所有的水表更换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网改造也在按计划实施,然而她却总是对未来有种莫名的担忧。 刘告诉记者,她在此前根本不知道事情会有这么复杂,当初政府在拍卖时承诺设备大修可以由政府来出资,可是现在他们已经就管网改造与政府交涉了好几次,但是一直无法达成结果。 与政府出现预期中或者预料外的摩擦其实还不算什么。对这些小场镇的“水老板”而言,其实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将来一旦政策发生变化,比如继续乡镇级行政区域的体制改革,将一些小的场镇撤消、迁移,那么对刘而言,肯定意味着一场灾难。 古昌镇副镇长黄忠万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应该说是有可能发生的。其实荣昌现在还有一些小场镇的自来水厂没卖出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业主不愿意进来,担心万一将来发生变革,居民也好,用水量也好,肯定会大幅度下降,亏本也就再所难免了。” 另种变脸:连带产权拍卖 和古昌镇不一样的是:荣昌县峰高镇自来水厂的拍卖是连经营权带产权一起拍卖。 峰高镇是个大镇,加上有一些用水大户如中学等,所以此前每个月的自来水销售量大概在1万吨左右,一位峰高镇前自来水厂的员工告诉记者,峰高自来水厂一共拍了104万。 与峰高镇自来水厂一起进行拍卖的还有安富镇、盘龙镇等4家自来水厂。5家自来水厂的拍卖价总计在400万左右。 荣昌县水务局地电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峰高、安富这几个镇的自来水厂,在2004年之前,一直是隶属于荣昌县建委。据介绍,上述5家自来水厂建成年限较久,并且修建之初是作为荣昌县的城市公用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修建的。所以这5家自来水厂与古昌镇这样的镇建自来水厂有所不同,其所有权掌握在荣昌县建委手中。 到了2004年,这一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2004年的3月19日,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办法》称,从2004年5月1日起,将开放市政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权,包括自来水厂在内的一些公用事业被允许向资本市场公开进行招标。 在此政策下,建委将这5家自来水厂移交给当时的荣昌县农机水利局(后重组为荣昌县水务局)。并且,在2004年7月15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2004年的年底,根据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荣昌县水务局将这些自来水厂进行了公开拍卖,自来水厂的改制也由此展开。 据了解,不仅荣昌,我市其他区县也先后按照政府有关部门,对其辖区内的自来水厂进行了改制。截止目前为止,除了极个别实在无法吸引资本目光的自来水厂,几乎所有的场镇级自来水厂,都已经完成了整个招标拍卖过程。 一夜之间,重庆市的近千个场镇,冒出了近千名类似刘渊敏这样的“水老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