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医药业 > 正文
 

礼来向海正无偿转让专利技术 共谋WHO采购大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4日 15:5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楫宝 北京报道

  这一天,浙江海正药业(资讯 行情 论坛)董事长白骅等待了三年。

  三年前的6月,刚刚在WHO击败其他亚太国家竞争对手,获得部分抗“耐多种药物型”结核病药卷曲霉素原料供应订单,一踏上回国的土地,白骅就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是供
应原料,未来三年,我们争取谈判拿下亚太地区的成品制剂生产。”

  三年后的2005年8月10日,这一梦想成为现实。这天下午4:00,海正药业与赶来北京的美国礼来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陶瑞尔(Sidney Taurel)签署一项专利技术转让协议,并且是无偿转让。

  有专家评论,美国礼来将专利技术免费转让中国公司,是建国以来的第一例。据悉,这个合作使得海正药业成为除礼来公司以外全球第二家拥有该专利技术生产卷曲霉素的公司,并成为礼来全球“耐多种药物型”结核病合作项目中的唯一中国制药企业。

  WHO大单

  三年前的6月5日,由于SARS,原定于2004年底启动的抗“耐多种药物型”结核病的全球合作项目,在WHO和美国卫生部联合呼吁下,该项目提前一年启动。

  “耐多种药物型”结核病(MDR-TB)是一种致命的、结核病的变异病种,难于治疗,并且极易传播。

  据WHO报告,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在100多个国家中,有大约40万“耐多种药物型”结核病例出现。据估计,平均每个“耐多种药物型”结核病人在其一生当中会传染近20个人。而在结核病传染率中,中国又高居第二,仅次于印度。

  在WHO的上述项目中,由目前抗“耐多种药物型”结核病两款主要用药卷曲霉素和环丝氨酸专利所有者——美国礼来公司牵头,产品由WHO实行政府采购向全球提供,主要低价销向发展中国家。

  礼来公司参与该项目将投入7000万美元,旨在联合相关各方,为全球MDR-TB患者提供质高价廉的药品,并寻找预防、治疗和监控这种疾病的最佳解决方案。

  由于礼来在英国利物浦的生产厂产能不够,满足不了世界的需求;同时,在欧洲生产成本过高,大多数结核病患者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等,因此,礼来倾向在发展中国家寻求该药品生产车间,此举立即获得WHO的赞同。

  在该项全球性项目中,其中主要内容即是WHO要求降低该用药价格,让疾病发生风险最高的国家分享药物生产技术,然后由WHO计划生产量和负责供应销售。

  2003年6月,在WHO竞标里,海正药业获得了通过,争取到了一款主要产品的生产销售权。在WHO庞大的供应销售计划里,中国公司分得了一杯羹。

  除开生产销售之外,海正药业与另一家中标的印度公司将分享该项目总额5.62亿元人民币用于技术转让、培训和生产设备的资助部分。

  海正的背后,站着的是美国礼来。白骅回忆:“当时讨论很激烈,但此前我们工作做得很仔细,更主要的是,之前我们已经与该项产品专利商美国礼来公司草签了一份专利转让协议,礼来公司的支持成为关键因素。”

  海正的动机

  海正并不满足仅仅成为原料供应商。

  根据当时协议,海正药业将按照礼来提供的配方、菌种,在中国本地采购原料进行半成品生产,然后返给礼来转至其他生产厂生产成品药,由WHO销往全球。海正药业的义务是首先必须完成WHO的采购计划,其后海正药业才有权利生产销售计划外的部分;在计划部分内,WHO和礼来保证成本之外,另付成本价20%的利润给海正药业。

  仅仅供应原料是不够的。白骅似乎看得更远。他认为,应该争取到成品制剂,不仅利润有所增加,同时在国际化进程中,通过向全球供应中国企业生产的成品药,打出中国品牌,以参与全球行动推进国内企业国际化。

  但是,争取成品制剂的一道关卡就是礼来所拥有的专利技术。

  发展形势此时也从侧面支持了海正。礼来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陶瑞尔对本报记者证实,三年间,礼来在英国利物浦的生产厂产能从0.6吨扩大到1.2吨,增长了一倍,如果再扩容,成本不允许。于是,只有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寻机扩产。

  海正瞄准了这一点。于是,经过长达三年的谈判,礼来终于答应正式无偿转让该项目专利技术,其要求则是,海正须把该生产线从原来年产10吨的产能扩大到20吨。

  扩产无疑加大投资成本。海正又投入谈判,获得回报条件是,根据协议,除了技术无偿转让以外,礼来公司还将提供海正药业一笔资金,以提升海正药业在管理、人员等方面的水准。

  显然,这笔生意海正药业只赚不赔。实际上,海正药业此次被纳入全球化战略联盟,将是一次质的提升。此次海正药业与WHO、礼来的三方联盟,将成为加入WTO后中国药企走出去的一个模板。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于明德表示,和跨国公司合作,可以避免国内的恶性竞争。外国订单增加,既可以增加国内就业,又可以创汇,“两全其美”,这将是当前国内药企苦于“走出去”找不着北的最具有价值性解决方案。


  爱问(iAsk.com)海正 相关网页约765,316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