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奶业大省陕西零星发生了奶农将鲜奶倒进污水渠的怪事。这种过去在教科书上才能看到的“生产过剩”危机现象,今天为什么会发生在经济算不上发达的陕西?
收购“门槛”高无奈倒鲜奶
奶农们告诉记者,倒掉鲜奶实出无奈。
杨陵区五泉镇高家村奶牛散养户高撑宽向记者诉苦:在高家村定点收奶的一家公司上个月突然撤点停收,有两天时间,全村十几个奶牛养殖户无奈把鲜奶倒进了污水渠。后来,杨陵区政府联系了岐山县一家公司来收奶,给出的价格是每公斤1.2元,然而就是这样的低价,最近几天也不收了。高撑宽家1头奶牛每天产下的20多公斤鲜奶,除家里人喝了小部分外,剩下的只好用来喂猪。
记者8月上旬在西安、咸阳、杨陵、宝鸡等奶业重点地区采访了解到,在去年还很火旺的奶业市场到现在已大幅降温。去年价值2万元左右的良种奶牛现在卖到了1万元以下,普通奶牛的价格由1万元左右降到了5000元以下,鲜奶收购价格由原来每公斤2元左右下降到了1.5元左右。
恶性竞争致奶价虚高
宝鸡市牛奶收购价格最近连续3次下跌,每公斤从1.6元跌到了目前的1.2元。在拥有多家乳品企业的陕西省泾阳县,牛奶降价使一些奶农开始低价出售奶牛。
西安东方乳品厂副总经理唐兆武认为,陕西以及全国不少地方奶价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做全国性乳品的大企业去年扩张规模过大,当地奶源“炒”得过热,促使奶源紧张,牛奶收购价格最高达到了每公斤2.5元左右。虚高价格刺激了养牛者采购奶牛,去年下半年奶牛价格高得“可怕”。这种不正常的高价必然要回落,于是就造成当前部分奶农低价卖奶,甚至因卖不出而倒掉的事。
奶业市场竞争需引导
西安乳业协会秘书长王伟民说,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发展奶牛产业,提出搞奶业大县、奶业大市,甚至把发展奶牛养殖作为官员的政绩考核内容,其结果是奶牛规模快速增长,消费市场远远跟不上生产发展步伐。
一些乳品企业对市场前景估计不足,盲目扩张上项目,造成牛奶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生产能力过剩就得倾销竞争,由此导致的“价格战”又使乳品企业大伤元气。西安东方乳品厂总经理杨林伟说,根据成本核算,超市销售的牛奶甚至比矿泉水价格还要低,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专家指出,牛奶产业“虚火”渐消,使企业尝到了恶性竞争的苦果,也给广大生产者带来了损失。对产业结构、市场价格等,政府应负起适时调控、引导和监管的责任,同时还应大力提倡和引导奶农改变一家一户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现代化的规模经营。
新华社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