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冷冻年步入尾声,留给空调业的不只有乏味的旺季,更大的打击还在于,科龙危机“牵一发而动全身”产生的强大杀伤力,中国空调业俨然成为让上、下游关联企业普遍心惊肉跳的高危行业。“淡季打款”这个让无数空调企业兴奋过的词语,也转眼变得黯然失色。
05冷冻年遭遇冰点
随着05冷冻年的收尾,人们期望的火热的空调市场没有出现,相反,通过运行分析,05冷冻年空调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品牌“缩水”。如果说东洋空调倒闭还只是“乐华式”黑马命运的延续,但科龙危机的出现,不仅考验着众多关联企业的心脏承受能力,同时也让经销商深刻体会到空调竞争的激烈。曾经身为空调二线品牌领头羊的科龙都有麻烦了,再往后这种命运会不会降临在其他二线品牌、甚至于一线品牌身上,成为众多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下游空调经销商开始担心的问题。而即将到来的“淡季打款”旺季,由此也变得扑朔迷离,经销商普遍犹疑今年的款到底该打给谁?
与以往的旺季惨淡相比,2005年的这场灾难显然来得更为彻底。与其说今年的旺季持续时间不长,不如说空调旺季根本就没有启动。再加上连年恶战、市场规范后积下的巨量陈年库存,中国空调业的整体盈利能力近乎降到冰点。
空调业四劫难逃
市场无旺季。今年冷的早、热的晚,特别是5、6月份,全国很多地区受到暴雨影响,空调销售较去年没有太大起色,即便是最近华东一些地区出现高温,但像往年那样的爆发式的井喷从头至尾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淡季艰难、旺季惨淡”的境况给一些经营中小品牌的经销商带来不小的打击。例如泉州一个品牌空调经销商,原本预定要完成4500万元的销量,但现在任务还有近半未完成,这个经销商因此可能遭受2500万元的损失,而类似这样的情况还很多,损失之大可想而知。此为空调行业的第一大劫。
库存巨无霸。据中华商务网的统计,目前空调在库库存约有1000万台,这其中还没有包括商业库存。可是到了今年9月,能效不达标的空调按照国家规定不能销售,如何消化这部分库存就成为一个难题,而这库存会像肿瘤一样有致命的危险。此为空调行业的第二大劫。
利润薄如冰。今年空调业承受着原材料涨价的压力,平均每台空调的成本提高了200元左右,而价格却没有明显的上涨,以至于有人评价空调市场是“竞争白热化,产品同质化、价格白菜化”。今年空调市场还出现了诸如888元、766元,甚至666元的空调,经营这种品牌的空调,利润如薄冰,一踩即破。此为空调行业的第三大劫。
花钱买返利。随着空调市场竞争的加剧,经销商为了保证出售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往往以厂价出售空调,产品销售完成任务的经销商,年终可拿到年初厂家承诺的返利,而前提条件是经销商要提前打款给厂家。受到企业高额返利“诱惑”的经销商,往往会不加考虑地将款打给厂家。可是自2000年以来,空调业每年的品牌淘汰率高达60%。一些经销商盲目打款,同时为了达到快速销货的目的,为厂家做起了大量的免费促销投入,而企业一旦像迎燕、东洋这样亏损、倒闭、逃逸,不仅返利“鸡飞蛋打”,所有投入也打水漂了。此为空调业第四大劫。
经销商打款须防陷阱
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品牌洗牌加剧,空调市场将会出现更多变数,即将开盘的06冷冻年,“淡季打款”将出现更多“陷阱”。因此,经销商应尽可能辨识陷阱,规避陷阱。
品牌陷阱。与过去品牌倒闭、逃逸有所不同的是,此前倒闭的空调企业多为小品牌或区域性品牌,由于规模小、网络覆盖面窄、单价低,其中大部分以地方性、区域性经营为主,从而牵连面相对要少,负面影响也相对较小,涉案资金不过几亿元,对经销商不能构成致命威胁。科龙危机的暴露无疑给经销商敲响了警钟,大品牌也有倒下的可能。而大品牌倒下相当于“原子弹爆炸”,杀伤力非同小可。因此,经销商在面对新冷冻年打款时,既要远离“小品牌地雷”,同时更要慎选大品牌。
政策陷阱。经营不善的阴霾已经从中小品牌向大品牌蔓延。众多经销商应该警醒的是,缺少技术支持、缺少发展后劲、缺少文化底蕴的品牌,仅仅靠华丽的外表、靠炒作提升自身的形象,靠提高返利额度吸引经销商,将成为潜伏的政策陷阱。一旦经销商受到利益驱使,吞下这颗“丰厚”的诱饵,品牌一旦倒下,前期的打款无影无踪,返利没了,产品的售后服务等问题更将接踵而至,经销商此时发现这个政策陷阱早已晚了。
因此,不管面对多么诱人的政策,06冷冻年空调经销商在打款时,都应擦亮眼睛慎重考虑,先找准安全的品牌,再综合考察企业在各个方面的优势,最终为自己找到能够实现双赢的合作伙伴。(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