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翼鹏
最近,新西兰奇异果携浩大的宣传阵势“杀”入中国,在京沪粤的高端水果市场上攻城略地。其实,奇异果就是猕猴桃!100年前从中国移栽过去,现在已成为新西兰第三大出口产品,销至全球近70个国家。猕猴桃摇身变作“奇异果”,绝招之一就是通过整合果农来统一外销品牌。而与此同时,中国15个猕猴桃生产基地县之一的广东和平县,却仍然陷在外销
困局中,不停地上演“果贱伤农”的故事。
新西兰的经验值得借鉴:上世纪50年代,新西兰奇异果猛增,但由于大小果农蜂拥出口,竞争无序,以致遭遇美国反倾销,整个果业几乎全军覆没。1988年,在新西兰政府协助下,果农们自发形成了类似于行业协会的“新西兰奇异果营销局”,协调出口行为,但仍然无法完全杜绝价格战。1997年,“新西兰奇异果营销局”改组成“新西兰奇异果国际行销公司”,所有果农接受了新的游戏规则:按照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大小,共同出资入股行销公司,推出统一品牌ZESPRI(中文名佳沛);政府通过相关法令规定,任何果农以自己的品牌出口销售将被视为违法。统一出口品牌,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水果命运。
在新西兰,整合后的国际行销公司不仅统一制订种植计划、品牌推广、渠道建设,而且向每个果农提供从选育品种、果园生产到包装、运输全部环节的技术管理支持。同时行销公司成立了独立的技术研究院,政府也配套一定的研发经费。2000多个新西兰奇异果果农相当于共同聘请了一个职业经理人团队,既通过销售自己产品赚钱又通过行销公司的扩张得到分红,这种关系让他们形成强大的利益共同体。由于集中了资源,减少了大量行销费用,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新西兰奇异果在海外的竞争力迅速提高,已占全球奇异果市场总生产及营销量的28%。该公司目前还在实施品牌对外扩张———将种植园扩大到中国等亚洲国家的计划。
农民以务农为天职,垄上的菜、塘里的鱼、枝头的水果、圈中的鸡,把这些农产品如何“卖”好,不仅关乎农民钱袋子的增收,而且直接影响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进退。近年国内农产品行业也不断出现“公司+农户”、果农协会、农村经纪人等各种形式,政府也在出台各种政策,但如何让农民的利益实现与市场运作结合得更紧密,帮助其切实有效地提高市场应变力,仍然需要不断探索,而统一农产品的品牌,的确值得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