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攻 发自济南
“本部煤炭生产持续紧张,压煤村庄搬迁难度大。兖矿集团已经进入不搬迁村庄就面临无面可采的困难时期。”在近日兖矿集团向山东省国资委汇报2005年上半年生产形势的一份内部材料中,本报记者发现这样的表述。
“下半年需要搬迁6个村庄,否则将会影响产量520万吨。”“由于压煤村庄不能及时搬迁,已经打乱了正常的采场布局和生产接续,工作面频繁安撤,造成自然发火、冲击地压等灾害隐患,严重威胁到矿井生产安全。”
为此,兖矿集团这个2004年煤炭产量超过3900万吨、位居全国煤炭集团公司产量第4位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不得不将“压煤村庄搬迁”作为2005年下半年需要打好的“四大硬仗”之一。
除了加紧迁移压煤村庄之外,兖矿还将视角转向薄煤层开拓和边角煤开采。
事实上,兖矿集团已经受到资源紧张的困扰。2005年上半年,该集团完成煤炭产量1990万吨,同比下降了5.37%。而在2004年,该集团煤炭产量已经比2003年下降了413万吨。
此前,主管全省煤电油运的山东省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官员告诉本报记者,2005年山东省煤炭产量总体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压煤村庄需要搬迁。而记者在兖矿集团开采区域的兖州市南部日东高速公路上看到,煤炭开采甚至已经影响到了高速公路的安全,这一路段形成了千余米的塌陷区,并且此塌陷区距离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沪铁路咫尺之遥。
受到资源枯竭困扰的不单是兖矿集团一个。山东另外一家重要煤炭生产企业新矿集团在向山东省国资委的汇报材料中说:“截至2004年末,新汶老区剩余地质储量9.5亿吨,工业储量6.3亿吨,可采储量3.37亿吨。其中可采储量中,受水威胁暂不可能开采储量有1.06亿吨。按照2002年集团公司核定生产能力每年1115万吨、备用系数1.4计算,剩余的开采年限为17年。”
位于山东烟台的龙矿集团在资源枯竭的压力下,将目光转向了海底。6月18日,位于渤海海面下350米的龙矿集团北皂矿区工作面投入运行。此事当地媒体虽然广泛宣传,认为是煤炭企业向海底要资源的重要举动,但龙矿集团相关人士却不无忧虑:海域采煤虽然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同时也面临着成本高、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标准高等诸多困难,今后发展存在很多难以预料的因素。
山东煤炭企业抓紧争食省内剩余的煤炭资源。本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华东地区最大一个整装煤田、探明地质储量近56亿吨的菏泽巨野煤田就出现了许多山东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的身影:兖矿集团、肥矿集团、新矿集团、鲁能集团。
同时,山东煤炭生产企业将眼光转向省外。山东省煤炭办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兖矿、枣矿、新矿、淄矿、肥矿、龙矿等7家省属煤炭企业目前已全部到省外开发煤炭资源。截至今年6月底,7家煤炭企业已取得省外煤炭资源探矿权或采矿权32处,总地质储量约为324亿吨。其中,可采储量约为164亿吨,按去年山东省煤炭产量1.43亿吨计算,7家省属企业省外煤炭储量是全省煤炭年产量的101倍。
山东省积极支持省内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开采资源。山东省外经贸厅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今年就有枣矿集团到印尼开采煤炭,兖矿则在澳大利亚、委内瑞拉等地投资开发经营煤矿和金矿。同时,山东省外经贸厅正在抓紧制订《山东省境外资源开发意见》和《山东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工作意见》两份规范性文件,以支持省内企业眼光向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