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周刊:艺术品投资未到高潮 未来市场如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 19:37 新世纪周刊 | |||||||||
实习生 王艳丽 艺术品投资一直与股票、房地产并列国际三大投资领域,而国内的江浙收藏大军似乎也在验证着这一说法。 郑鑫尧曾这样形容民营企业家的文物艺术品收藏盛况:十多年中,内地艺术品的买家
大企业家征购艺术名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有人断言,中国的艺术品投资正在走向火热。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业内人士对国内“文物投资”的看法差异很大。 收藏金融化悖论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知名古董商张彬卿之子张振基说,祖宗留下的东西数量有限,通过收藏可以更多地了解历史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和内在修养。搞艺术品收藏,应该用玩的心态面对比较好,在玩的时候与经济挂钩,通过收藏适当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以藏养身、以藏养藏,不应该以赚钱为目的。 提到目前收藏金融化的趋势,王竹则认为,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总体来说看起来很热,有很多人抱有投机的想法来进行投资。包括江浙财团高价收藏艺术品,就是以投资为目的居多,有的甚至当成股票来进行炒作,这就导致经过包装的东西太多,艺术品的真正价值没有被发掘到,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反而可能被炒作起来,形成文物市场泡沫。 在认可文物艺术品行业可以投资的前提下,王竹又提醒似地说,拍卖公司成交额与它的实际成交数字之间也有水分空间,拍卖市场呈现的也许是虚假的繁荣,所以投资到这一行业还是要慎重。 包括郑鑫尧也认为,专门搞艺术品投资是有很大风险的,这个行业有趋于暴利的倾向,但不是暴利行业。民营企业家有很多人在购买价值高昂的文物艺术品进行收藏,但是不能说他们就是在投资。 对于社会上流行的文物投资的说法,赵榆显得有些不以为然。他表示,通过收藏艺术品可以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但是想依靠收藏艺术品来发财是不可能的。据他知道的很多企业家,都是在做实业的基础上赚到钱,然后出于兴趣和提高自己的品位,甚至是为了捐赠来购买文物进行收藏,收藏文物的这些钱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大的开销,也谈不到投资。 在中国整个所谓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中,买主作为投资商的最多占到20%,所以不能把艺术品收藏说成是投资行为;另外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还不成熟,即使有些人想赚钱,投机的成分也远远超过投资的内涵,并不值得提倡。 藏品价值误判 不管业界怎么看待艺术品投资,拍卖会上频频举起的高额价牌却反复提醒着我们,艺术品的升值空间的确很大,甚至有的翻几倍甚至十几倍,高到不可思议。 赵榆说起这样一件事,齐白石先生的《诗意山水册八开》,在1998年中国嘉德公司第一次拍卖时以159万元成交;2002年中贸圣佳公司再次拍卖时以1661万元成交,五年增长了十倍,这是谁都没有料到的。虽然赵榆反复提醒说这完全是“无心插柳”,但是这样的“无心插柳”多了,总会刺激投资者抱着侥幸心理往艺术品收藏上投钱。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总体来说,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属于刚起步阶段,国内购买者的财力不是很充足,去年书画市场的拍卖总额一年才达到50亿人民币,仅相当于国外几张油画的钱。但是今年前四个月就已经达到了50个亿,突然暴增。原因是国家控制了房地产,股市也持续低迷,大家往这两个行业投资显得没有信心。 而国内很多暴发户手里都攥着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项目让资产增值,于是就转投到字画上面去。从过去几年看,书画市场每年增值比例在10%-20%,和过去增值比例差不多,但他们就认为有利可图。现在已经出现了大量炒画炒古董的团体,浙江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势力,和炒房一样,甚至比炒房还容易。 在众多企业家想要进军这个充满刺激的行业的时候,人们总是忍不住会问:在林林总总的文物藏品中,现在什么最值钱? 赵榆说,以后名家名作的升值空间会比较大,名家的作品,但只要不是名作,升值空间也有限。另外,一些中小画家的作品,如果质量够好也会有一定的升值空间,但是不会很高。 王竹认为,目前的文物市场中,清代中晚期的文物炒作的最厉害,但是同时人们对文物真正价值的认知也在回归。 谈到清朝文物在当前被炒得比较热的原因,他表示,首先是因为清代中晚期时,当时流传下来的东西很多,有炒作的空间和市场,而且因为年代不是很久远,鉴定起来的难度要小得多;其次是因为清朝中晚期正是“西学东渐”的时期,海派、岭南派蓬勃发展,并且这些流派都在江浙、广东、潮汕地区,而这些地区的经济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相对发达,加上当地后裔对本地文化的追捧,热炒艺术品在所难免。 但王竹也提到,明清文物炒作的上升空间已经基本达到,国际上现在比较热的是中国最传统的东西,如青铜器、陶瓷、玉器等等,现在国内的价值认知也正在逐渐向国际接轨。 无人可以操控收藏市场 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行业近年来饱受诟病,那么对于同为“三大投资行业”的艺术品收藏市场,是否也存在泡沫和呼风唤雨的操纵黑手?业内人士的态度几无二致:艺术品收藏市场无人可以操纵。 赵榆认为,艺术品市场门类繁多,没有哪个人能把这些门类全部精通,某一专家可以精通宋元藏品,但是不一定精通明清艺术。即使同一门类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又各有不同,所以从知识涵盖量来说,就不太可能实现。 从经济角度来说,国际上不生产只搞艺术品投资的企业也没有,北京市6大拍卖公司总资产近40亿,没有哪一家公司拥有这样独自承揽的实力;另外投资艺术品的风险非常大,一旦失手拿到赝品,就血本无归,没有哪个企业敢下这样大的赌注,所以,说谁操纵艺术品市场是不可能的。 王竹也称,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前几年拍卖公司是强势,扮演了庄家的角色。而目前大买家财团的形成也从某种程度上控制着拍卖公司的主题,因为他们一方面自己手里有好的藏品,另一方面有足够的购买力,甚至有的时候迟付款或者拒付款,拍卖公司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是大的客户不能得罪。 而小的收藏者相对还是处于被动的角色,甚至没有进入高端领域的资本,但是总的来说,拍卖公司、卖主和大户买家也只是相对影响到收藏品市场的走势,整个市场还是没有哪个财团能一手操纵。 裴朝辉的看法则更是简单,谁也没有那么雄厚的资金可以操纵国内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收藏市场只能靠市场来调控。 文物回流之辩 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中不能回避的一个词,就是“文物回流”。 据赵榆介绍,清朝末期,国力衰败,因战争和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四大劫难” 造成的中国文物流失最为严重,这“四大劫难”包括: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盗窃;国民党军阀孙殿英盗挖清东陵乾隆、慈禧墓;浦仪偷窃故宫文物。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此期间,流失到欧美、日本、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的珍贵文物不胜枚举。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就达100余万件,精品达几十万件。 相反,国内许多著名博物馆在珍贵文物馆藏方面则显得相对匮乏,因此“海外文物回流”一直是国内文物艺术品收藏市场挥之不去的痛,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6月底,回流文物近4万件,其中有很多属于文物珍品。 在文物回流热在中国迅速蹿起的时候,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海外回流文物是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必然是将来的趋势,但是谈到中国目前文物艺术品回流现状和方式的时候,业内人士也有着不同的观点。 赵榆认为,外国人原来拿走或者买走中国的艺术品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文化掠夺,这么多件我们的文物艺术品流失海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让中国的珍宝回国。 王竹的看法则略有不同,中国宫藏历史悠久,几千年文化的优越感形成了我们的民粹主义,体现在对待文物回流的态度上就是不惜血本。但在目前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惜血本花重金购买回流文物有些牵强,应该量力而行。 在对待文物回流问题的时候,不能用狭隘的民族主义看问题。“水往低处流,货向高价走”,等到中国经济和艺术品收藏市场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时候,文物回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同时,文物回流的工作还要由懂得商业运作规律的人来运行,尤其是在代表国家购买回流文物的时候,不能因为不懂操作最后给国家带来损失。 收藏经纪人缺失 文物市场不仅艺术种类庞杂,文物交换的环节也并不简单。王竹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按照国际上的行业规则,买家、卖家和拍卖公司之间应该有一个健全的经纪人制度。通过经纪企业、经纪人对买方和卖方之间情况的掌握,对双方的利益负责。就像演艺圈的经纪人制度一样,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而目前中国的经纪人制度还很不健全,这种情况下,就会把鉴定师的位置炒到名不副实的高度。以个人名义出现的鉴定师良莠不齐,包括鉴定师的专业水平及职业道德都不能让人完全信赖。如果有了合法正规的经纪公司,通过注册企业的运作方式,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文物市场的多方利益。 王竹还认为,文物市场上,有很多买家兜里有钱,但是不一定有文化底蕴,更谈不上专业的收藏知识。如果有专门的经纪人员一方面帮助买家鉴定藏品,另一方面帮助把握拍卖市场的动向,买家就可以放心得多;同样,对于拍卖公司来说也一样有益,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拍卖的东西货真价实。 另外,仅仅靠收藏古人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文物艺术品经纪公司可以对行业内的艺术家进行筛选和挖掘,挑选出有潜力的进行包装和宣传推出,从而让可收藏的艺术品空间变大。 不过,他也略带遗憾地说,在中国,相对规范的经纪公司还没有或者有了也不成熟。按照国际惯例,这是一个行业内暂时的缺失,要想让文物艺术品市场更加规范,只能期待成熟的经纪公司出现,这是对每一个收藏者负责,也是对整个行业负责。 未来市场高开高走 虽然目前的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还谈不上渐入佳境,但业内人士对未来市场普遍持有乐观判断。 “现在文物市场投资还是走高的趋势。”《中国画刊》总编刘广忠说,“所有人都在把钱投进去。”他认为国内文物投资刚刚露头,预计会有新一轮的高峰出现,目前大规模的投资仅书画方面就有几百亿资金量,短期内走低不太可能。 张振基则称,从艺术品收藏行业来说,这个行业肯定会越来越热。但是就像所有的市场一样,会有周期性的涨落。到了一定阶段后,藏友把好东西买到家里,就会不愿意再拿出来。那时,拍卖行就会没有好东西可卖,而文物的数量是有限的,精品的东西不能随便生产,市面上好东西少了,拍卖市场自然会走向低落。而拍卖行业和收藏行业是休戚相关的,那时收藏市场自然会受到影响,藏友之间的交流也会变少。 专家同样认为,只要中国经济持续走高,艺术品收藏市场将持续繁荣下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