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驻乌兰巴托记者吕国栋报道 中国纺织品和服装企业就像“候鸟”。候鸟迁徙看气候,中国纺织品和服装企业迁徙,看的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气候”。
2005年前,由于蒙古向美国和欧洲出口纺织品服装没有配额限制,从1999年开始,国内的一些服装企业纷纷前往蒙古投资办厂。2004年底在蒙古的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服装企业有55家。
今年1月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后,一些靠从国内拿订单的企业由于订单不足,纷纷停止了在蒙古的生产。
而现在,由于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以及欧洲对中国的类似贸易限制,一些企业又在蒙古恢复了生产……
目前,在蒙古的中国服装企业有40家左右。但是,员工缺乏始终是这些企业在蒙古面临的最大问题。此前,有海外媒体称大量中国纺织工人进入蒙古,经记者了解,这个消息并不确实。
蒙古工人流失国外
“MCX”公司是中国河南的一家民营服装公司。由于年初受订单的影响,停工了3个月。现在,由于有了新单,公司又恢复了生产。但是,该公司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熟练的缝纫工人:停工前,该厂有240名工人,现在只有130名工人。在车间里,记者看到许多缝纫机因为人员不够而闲置。
该公司经理郑晨利告诉记者,在蒙古的许多中国服装企业,都和他的公司面临相同的困境。“在蒙古,熟练的缝纫工人数量是有限的。而且近两年,许多熟练工人都到韩国和原东欧国家打工去了。还有一些改行到矿山和旅游部门工作”。这使得中国在蒙古的服装企业招工越发显得难。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不可能从国内招工。因为按照蒙古的相关规定,从国内来一名工人,就必须每月上缴8万图格里克(1元人民币约合140图)的“工位费”,而且这个数目还将继续增加。这显然是利润不高的纺织服装企业承受不起的。
目前,在中国服装企业就业的蒙古工人近2万。蒙古工人的平均月工资约800元人民币;企业要按每人月工资的1/3为其交纳社会保障费;同时,企业每天中午要管工人一顿饭,并每天发400图格里克的交通费。
业内人士认为,蒙古缝纫工人的缺乏,工人的流动性较大,制约着中国在蒙古服装企业的发展。
除此而外,订单不稳,运输成本高也是中国在蒙古服装企业面临的问题。“所有面料和附料都来自国内,如衣服扣子,针和线,以及装衣服用的纸箱等都需要从国内运来”。所以,郑晨利认为,“在蒙古做服装是很困难的,前景并不看好”。
亏损也不裁员
“蒙古开源服装有限公司”是中国浙江嘉兴民营企业家唐敏华独资的公司。唐敏华介绍说,在今年前5个月由于订单减少,公司仅靠原有的订单维持生产,但在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公司也没有停工和裁员。
从6月份开始,公司度过了难关。订单恢复到去年年底的水平。所以,目前公司的生产情况已经稳定。该公司有蒙古工人300名,许多都是公司6年前初创时的老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