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港珠澳大桥难产 泛珠三角合作促深圳港建设提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1日 14:0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杨兴云 刘邓 广州、深圳报道

  有关港珠澳大桥的消息正处于一个真空期。

  日前在成都举行的“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粤港深各方似乎也在有意无意地回避相关话题,这与以往各方代表出自各自立场的发声热议,形成鲜明对比。

  “为什么5月份交上去的,到了现在中央还没批?”全程参与有关港珠澳大桥方案研究、选择过程的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郑天祥教授向本报记者表示,“有关方面,包括国务院调查组也在讨论这个大桥,一些问题似乎尚无最终定论。”

  与此同时,与港珠澳大桥关联颇深的深圳港口的建设却一再提速。7月19 日,投资总额达250亿的大铲湾集装箱码头工程举行了签字仪式。据了解,工程全部建成时,深圳港可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1000万标准箱,相当于再造一个深圳港。

  届时,深圳港将呈盐田港区、蛇口赤湾和妈湾整合体港区、大铲湾港区三足鼎立,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可达4000万标准箱,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争议多年的未来穗港深三地谁做港口老大的问题,现在可以说是尘埃落定。”深圳市政府一位高层领导私下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对记者说。

  一波三折的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项目自提出之日起就历经磨难。

  2002年初,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将广深港区域快线和港珠澳大桥项目作为主要的救市举措。随后,香港中文大学珠江三角洲研究小组预测:港珠澳大桥可令香港生产总值增加200亿美元,并提供2.5万个就业机会。“港珠澳大桥”于是在香港成了流行概念。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围绕港珠澳大桥的立项,香港商界以李嘉诚、霍英东为代表的航运派明确表示反对,而以胡应湘为代表的公路派表示坚决支持。 

  作为港珠澳大桥项目专家组成员,郑天祥透露,李嘉诚方面认为,现有的水路运输,利用珠江航道,已足以把香港和珠江西岸连接起来,以海路作为香港与珠江西岸货物运输的主要途径,最合乎成本原则,而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收益并不大。目前,李嘉诚拥有的珠海高栏港、珠海九洲港、佛山三山港等码头是珠江西岸货运的主要渠道,霍英东则拥有南沙港。

  其次,在大桥建设的方案选择上,粤港澳之间同样多次反复交锋。后来广东方面“为了顾全大局”,宣布放弃一直坚持的“双Y ”方案(即一桥连接港深珠澳四地),最终以香港主张的“单Y”方案(即一桥连接港珠澳三地)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目前的情况是,多年论证的老问题还在,同时出现了新情况,有些情况还很不妙。”郑天祥表示。

  按国家发改委的意见,建筑大桥的资金来源全部采取BOT形式融资,而不用粤港澳任何一方政府出资。这与最初提出的由三地政府和中标私人公司按不同比例投资的建议有所不同。

  “但粤港澳三地政府不投资,从征地到拆迁,到配套措施,无疑又给大桥项目增加了新的难度。”郑天祥透露,原来有几大港澳财团很有兴趣参与建设,但现在也都不吭声了。 

  而另一方面,据消息人士透露,广东省政府拟在中山与深圳间修建大桥一事已提上议事日程。这无疑又为港珠澳大桥项目的顺利落地增添了复杂因素。

  深圳港建设提速

  尽管今年初最终提交国家发改委的方案舍弃了双Y方案,但除了民间,深圳方面对此并未发表任何意见。有关方面透露,成竹在胸的深圳市早已在规划一个更大的建港计划。

  “深圳国际集装箱港自1997年排名快速上升至中国大陆第二位以来,仍保持8年快速增长的势头,最近已连续两年排名世界第四名。” 深圳港口协会专家、原深圳市航运总公司港航部部长司徒锦裕表示。冲击大珠三角物流中心地位的深圳港伴随着珠三角经济腹地的开拓,其作用与潜力愈难小视。一个更大的背景来自“泛珠9+2”合作。

  去年由广东省首先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概念时,曾被质疑只是一场政治秀,但由于该经济协作组织迅速确定了首先从交通基建开始的泛珠区域规划,“9+2”概念由此做实了。在刚刚举行的成都“泛珠论坛”上,广东和周边多个省份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得到了空前的支持,这也使得这次“泛珠”论坛比上次更有实质意义。 

  250亿大铲湾港区以及遍布珠三角出海口的港区成为珠三角延续竞争力的动力之一。此间专家认为,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地区提供物流、金融和高科技服务,泛珠地区提供制造力支持的区域经济圈正在形成。 

  据透露,与港珠澳大桥的处境截然不同,投资规模相近的大铲湾港区建设得到了香港财团的大力支持。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在上周的签字仪式上称,大铲湾港口引进现代货箱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将可以发挥其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现代货箱是香港九龙仓集团旗下专事发展码头业务的公司。

  深圳市大铲湾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施佑生对记者表示,深港两方从去年开始就启动了填海造地工作和码头建设的前期工作。深港双方商定,一期头两个泊位必须在2007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全部5个泊位要在2008年底前建成。“大铲湾一期必须尽快建成投入运营,确保粤港国际航运中心的领头地位。” 


  爱问(iAsk.com)泛珠三角 相关网页约342,489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