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多次入港许可证、调低港口及灯标费等多项优惠措施
本报记者 于米 发自深圳
“为吸引更多内河船运货来港,特区政府推出多次入港许可证,以简化申请程序及减低许可证收费,从而提高香港港口处理内河货运的效率;多次入港许可证有效期一个月,在
有效期内,内河船最多可来港10次,每次最多停留2日,多次入港许可证的费用定为单次入港许可证的5倍。”香港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副秘书长谢小华表示。
从上半年香港码头集装箱吞吐量被新加坡超越后,香港特区政府为提升港口竞争力,香港经济发展及劳工局提出五项建议,包括多次入港许可证、调低港口及灯标费等多项优惠措施,吸引更多内河船及远洋轮船来港处理货运事宜。同时,立法会经济事务委员会对新措施表示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最快于10月提交收费规例,以期在年底或明年初实施。
“这是迟来的‘亡羊补牢’做法,但我们仍相信对香港经济有利。根据海事部门的资料显示,大约半数内河船每月来港5次或以上,如果推行新措施后,相信有超过1000艘船只会受惠。”香港一位从事出口贸易工作的刘女士说。
减少收费增加新泊位
根据香港经济发展及劳工局提交给香港立法会经济事务委员会的文件指出,去年约有11.75万艘内河船来港,货物处理量共650个标准货柜,占总吞吐量的29.6%。建议多次入港许可证有效期为1个月,希望持证内河船最多可来港10次,每次最多停留2日。该局建议调低远洋轮船的港口及灯标费约5%,即每100吨54元;以6500吨的远洋船而言,每次来港可节省约200港元。
“同时本地船只牌照费也同时调低5%,若这项建议付诸实行,每艘大型载货趸船每年可节省约600港元牌费。”谢小华指出,“在香港水域将增设新停泊区域,考虑的地点包括大小磨刀洲,这样可提升中流理货能力。”
“引进香港注册船舶吨位年费豁免机制的建议,旨在鼓励船舶长期在港注册,以及把香港船舶注册发展成优质船舶名册。”香港商会的林先生说。
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香港注册船舶的总吨位约2800万吨。如果该项建议实施,将可让持续在港注册的船舶,每两年可获豁免6个月的费用,但有关船舶必须在这两年期间没有被扣留的记录,而且船东在标准租赁协议中,指明香港为可选择的仲裁地。建议通过后,当局将根据拟于《商船(本地船只)条例》下订立的收费规例,和其他适用于远洋轮船的现行法例,付诸实行。
特区政府每年少收6100万港元
“根据《香港港口规划总纲2020》研究指出,每公吨使用本港港口服务的集装转运货物及直接集装货物,可分别带来135港元及193港元的经济利益。”香港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吴先生说,“实行新措施后,特区政府每年少收约6100万港元。”
他说,假设1艘载有数个货柜的内河船每月多来港1次,这艘船带来的经济利益便超过签发多次入港许可证的总成本;实行新措施后,每月来港3至4次的内河船,将倾向申请多次入港许可证,这可使香港的货运量增加。而且我们还建议豁免缴付吨位年费,这样有助推广航运服务业,并维持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谢小华指出,特区政府将会调低来香港的远洋轮船的泊位费,把按日收费改为按小时收费,费用分别为每小时每吨两仙(仙是航运收费的一种,一仙兑2.2联邦币),从船只到港起计,12小时免费,以1艘6500吨的远洋轮船而言,如在港内停泊两天,新收费为4600港元,每程可节省约1500港元。这样新的安排有助缩短船只留港时间,缓解海港拥挤情况。
香港出口商会会长孙启烈表示,“虽然国际评级机构一直都对香港的商业环境有正面评级,但在过去8年,香港港口业由于各种原因变差,让新加坡港口逐步超越香港,而目前深圳的吞吐量升幅就已赶上香港。希望这次特区政府的新措施能给香港港口带来生机。”
而议员陈鉴林建议,现在应着眼减低陆路货运过境费用,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升香港港口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