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角逐韩国造船项目 山东胶东半岛上演三城演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 02:39 第一财经日报

  船舶制造业产业规划不明晰,导致产业中心争夺加剧

  本报记者 李攻 发自济南

  半岛地区的三个市都具有发展造船工业得天独厚的条件,面对三地争做造船基地的格局,韩日厂商乐观其变

  烟台暗渡陈仓

  直到7月18日,威海荣成市成山镇政府(这里曾是大宇造船项目选址地)官员对记者谈起造船项目竞争失败的事情时,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大概是烟台资源更具有优势吧。”

  烟台和威海之间关于大宇造船项目的竞争在7月13日落下帷幕,当天,大宇造船与烟台市经济开发区签署了协议,决定在开发区兴建大型造船项目。

  记者从山东省外经贸厅了解到的情况,该项目总投资约10亿美元,将主要生产7万吨级以上的油轮、集装箱船、超大型油轮(VLCC)以及液化天然气船。项目初步计划明年开工建设,2008年投产。

  记者随后电话采访了山东省外经贸厅、烟台市外经贸局等相关单位,但他们对此项目都不置一言。知情人士分析,低调的原因之一是项目没有最终落地,签署的是意向性协议,有许多相关手续需要办理,包括国家的审批,因此项目还存在变数。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不想大事声张,以免引起相邻的威海不满。

  威海人对此项目有失之交臂的感觉也不奇怪,就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他们还充满信心。

  来自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消息说,今年4月10日,韩国大宇造船事业开发室理事曹溶辰带领的大宇造船选址候选地协商团一行15人,第7次到威海荣成市考察。双方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和积极性,互访和协商谈判多次。当时,威海人认为,到4月底项目就将有最终归属。

  然而到了5月份,情势急转直下,大宇将目光转向了烟台,据知情人士透露,5月23日~31日,韩国大宇造船工作组到了烟台开发区,双方主要就设立事务所、分段厂法人注册和登记、投资协议签订、船厂最终选址、办公场所等事宜进行了积极洽谈对接,并在分段厂法人注册手续办理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官员曾表示:大宇造船的引进,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产业,是具有全局意义的一个大产业。这个项目不光对烟台市,对山东省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

  从6月2日起,双方开始就投资合同草案等相关事宜进行洽谈。

  到了7月13日,协议的签署意味着项目落户烟台基本已成定局。按照烟台人的说法,是烟台具备的综合优势使其在这场竞争中获胜。

  三城逐鹿造船业

  事实上,三市争夺一个造船项目,只是胶东半岛三市争做造船基地的缩影。目前,胶东半岛正在兴起一股造船热潮,大的造船项目纷纷落户烟台、威海、青岛这三个市。

  三城因此借风起势,几乎不约而同地将造船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

  船舶工业基地是青岛市重点建设的四大产业基地之一。

  烟台市的目标更为明确。烟台市经贸委将船舶工业列为制造业发展重点的第一项。按照规划,争取到2010年全市造船能力达到500万吨以上,2015年达到900万吨以上,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之一。

  威海市也将造船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五大产业群之一。威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刘命信介绍说,威海市将优先发展运输设备产业群,造船是其中之一。

  虽然大宇项目7月13日旁落,但在前一天——7月12日,威海迎来一个投资2.5亿美元的造船项目,该项目,由韩国成东造船海洋株式会社投资设立。

  更早以前,6月24日,韩国现代综合商事与青岛灵山船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的“青岛现代造船有限公司”在灵山卫成立。

  而去年7月份的时候,国内造船巨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和青岛市政府签署协议,双方将加快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建设,培育青岛船舶产业链,共建世界一流造修船基地。

  除了签约的,还有正在谈到的。灵山卫所在的青岛胶南市市长王君庭曾在6月10日表示,以“现代”项目为依托,胶南正在孕育更大的造船项目。而这个更大的项目指的就是韩国STX造船项目,其在胶南的项目投资金额大概在5亿~7亿美元之间。

  “既然胶东半岛三个市都将造船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在具体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竞争。”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交通科研所研究员许云飞告诉本报记者:“这说明将胶东半岛的造船资源整合起来将很困难。”

  “三市争造船基地,反映了现阶段地方政府对经济直接介入的共同特点,反映了山东地方政府介入经济行为的强势行为特征,反映了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无序性。而这样的竞争行为将对外商乘机压低应有的投入成本提供便利,对形成集约化船业经营和发展造成伤害,从总体上降低了应有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果,也不利于整个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专业化分工与合理布局。”采访中,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研究员这样告诉记者。

  竞争的界限

  另有观点认为,胶东三市争夺造船项目,源自山东省规划方面的不清晰。

  山东省政府《关于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意见》中曾提出,要以青岛和日照、烟台和威海、济宁为主建设三大船舶制造中心。济宁是位于运河沿岸的内河航运中心,也就是说,青岛、烟台、威海都可以成为海洋船舶的制造中心。

  正如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交通科研所研究员许云飞所说,既然三市都可以成为造船中心,那三地的竞争也就不可避免。而威海市外经贸局局长王保华说,目前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造船产业带到底集中在哪儿尚不明确,三市都在争,到处布点,分散用力,形不成整体配套优势,很可能错失大规模承接日韩造船业转移的难得良机。

  “青烟威三市都想成为造船基地,可以把烟台、威海的造船项目取消,以股份制形式投资到青岛北海船厂,不仅无损各方利益,而且由于资本、技术密集,可以迅速做大做强。”青岛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隋映辉这样建议。

  隋映辉的观点虽然可能有青岛地方因素,但是他的观点代表了一种指向,就是三地的造船应该有一个重点。

  “省里必须运用产业政策和总规划有效影响上述行为,而三市也应自觉认识这种行为的危害,并在利益协调的基础上形成产业内的合理分工。另外,出台三市一体化产业布局的科学规划已迫在眉睫了,‘十一五’规划必须在这方面下很大气力。”张卫国这样告诉记者。

  目前,半岛地区现在引进造船项目主要来自日本和韩国。

  “胶东半岛现在承接的主要是韩国和日本的造船项目。主要原因,一是山东的劳动力便宜,再就是用地相对宽松。半岛地区的三个市都具有发展造船工业得天独厚的条件,面对三地争做造船基地的格局,韩日厂商乐观其变。”山东省港航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造船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