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主题研讨会在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图为图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发言。(图片来源 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5年6月27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梁晶工作室共同发起的“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主题研讨会在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此次研讨会为纪念《经济科学译丛》出版十周年而召开,围绕“经济学教育培养体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经济学教育师资体系、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体系”四个主题进行探讨。
以下为第二主题分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发言(未经本人审阅)
提起师资有这么几个情况需要琢磨一下,一个从我们现在大家所谈的课题里面,基本上讲的都是重点大学的事儿,但是全国一般的财经院校还是很多,所以师资问题不讨论不解决这是一个问题。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情况,为什么这么讲呢?从89年开始到中美学院交流委员会的南方主任,另外87年世界银行大学教学项目也讨论过功课的问题,当时我属于晚辈。在这个过程中间,我有一个感觉,参加过,跟世界银行也好,参加过大学师资本身,包括课程设计。同时也参加过关于师资的培养,后来96年开始,参加各个财经院校的评估,所以全过程都参与了,有一些这样的想法。 因为咱们国家的师资要标准化建设,在当时世界银行大学项目的时候,确定了10门核心课,那是教育部通过招投标的办法,当时人民大学是7门,那是第一次财经类的教学体系也好,师资也好,是第一次力图去规范。由那儿以后,培训的工作到了20世纪 90年代初的时候,也谈到这个问题,七所重点大学的师资问题,基本不是大问题了,现在重心向一般院校转移了,从那儿开始,福特班对国内一般院校的师资开放,同时福特班也开始从一般的经济理论,那时候侧重是国际性研究,我们侧重一般经济理论,这样开始做这个事情。这样一路下来,我觉得教员的更替包括省级重点大学,像我这一代人,我大概是过渡的,应该基本算是完成了历史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间,比较规范的体系和比较规范的方法应该说比较容易被各个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所接受,这个我觉得是下一步继续前进的很好基础。也就是说体系的中心已经有了师资和基础。 如何从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中间延伸和拓展,这个恐怕是未来要走的很重要的任务,一般的院校我参加的评估有20多所,基本的师资状况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一般的学校、财经院校大概80人左右,接触到80个老师,一个学校到底多少个老师,基本上是精兵强将上的,因为参加评估嘛,这个我心里是有数的,我想教育部也是也有数的。 这里面到底是道的问题,还是术的问题,道是道理的问题,术是方法的问题。我们福特班毕业的学生,如果你问他术的话,他基本都忘了,脑子里留下的实际是道,现在有一个问题,道和术之间关系怎么处理,怎么把经济学的道很好地在同学们的脑子里头生根发芽,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这个问题我总觉得在这方面找不到交叉点,如果找到交叉点这个事情就比较好办,所以术跟道确实有点儿问题,什么原因,我刚才说了教师队伍更替完毕,而更替完毕的年轻教师在各个院校,其实重点院校我也去评估过,很多教师在听课的时候,就是重点大学的年轻教师我也感到术有余,而把道产生清楚,好象恐怕还要功底加强。 第三,现在有一个麻烦,我们在讲中国的经济学教学的时候,应该说成绩斐然,但是在2005年洛桑管理学院的评估过程当中,中国评第60位。换句话说,从国际评估来看,他的评估标准用更大层面考虑中国的高等教育。实际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我不敢说不合格,但是这个事儿本身是存在的。这个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我们要想办法,怎么能够把它确实扭转过来。我曾经跟教育部高教司也联络过,他们下半年可能要开会讨论。所以我讲从学术这一块儿,从事实上经济学和财经类在中国经济发展中间一定程度的反差,怎么弥合它,这是我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第四,从现在学术思想上,我的想法是这样的,经济思想多元化,应该说规范还是应该做的。我们现在有强调在中国不光是经济学,所有的学科思想必须高度统一,行为可以乱七八糟。这恐怕不是一个学科发展的一个前提,应该讲思想可以多元化,鼓励各种的想法,这才有创造力,但是你在表述的时候,你在把它用在实践的时候,我们讲应该有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这样比较和国际化接轨,也容易被国内的经济学界接受。咱们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还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因为在经济学教学中两条路,一些人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从一个概念衍生出一个体系来,还有一些人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二者怎么结合?因为我有一个感觉,我提出这么几个问题来,我真的没有解决的萌芽式的东西,还是请大家来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