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驴行”镇远(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8日 10:18 经济参考报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镇远,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苗疆古城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军事城堡,是水陆都会;是少数民族的歌舞地,又是多元传统文化的迷宫。只有用历史和文化的眼光去“驴行”,才能从容品味其独特迷人之处,感受与众不同的深度旅游文化。

  “驴行”镇远的两大理由

  选择“驴行”镇远的两大理由:第一: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仅在县城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庵观寺庙、亭台楼阁、会馆祠堂及其他名胜古迹160多处,馆藏文物1000多件。依然高高耸立的古城垣、潕阳河边的十二座码头、“歪门邪道”的古巷、贴壁凌空的青龙洞、八大会馆、抗战时期关押日本战俘的“和平村”等等,均可让人发思古之悠情。

  第二:奇山秀水,独特民族文化。这里山水绮丽多姿,有群峰叠翠、神奇壮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潕阳三峡,有悬挂在山间的高挂河,还有“龙神嫁妹子”的铁溪。这里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依、仡佬等20多个民族,依然保留着古朴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如各民族共有的“元宵节”、“龙舟节”,以及苗族的“爬坡节”、侗族的“三月三”歌会等。

  镇远苗疆古城,可谓是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珠联璧合。这在贵州东南线是十分难得的旅游资源。

  到镇远旅游非常方便,湘黔铁路和湘黔公路穿城而过,从贵阳乘火车、汽车,五小时左右便可置身其中。近年随着旅游的发展,这里餐饮、旅馆酒店发展迅速,价位适中,可供选择的范围大。尤其是铁溪一带的“农家乐”,物美价廉,可在青山绿水间品尝农家美味。

  值得细嚼慢咽的文化经典

  如果说镇远是一个文化旋涡的话,那么,青龙洞就是这个旋涡的中心,把多种文化凝结在青龙洞,成为镇远文化的缩影。“驴行”镇远,对于青龙洞的精美建筑与深厚文化内涵,得充分利用开放的时间,细嚼慢咽。

  位于镇远城东中河山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中叶,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由青龙洞、紫禅书院、中禅院、万寿宫、祝圣桥和香炉岩6部分共35座单体建筑组成,集儒、道、佛、会馆、桥梁等建筑文化于一身。

  站在潕阳河对岸远眺,青龙洞像是一幅巨大的风景画高悬于山水、天地间。从山脚往上仰望,只见重楼危殿,层叠而起,贴壁凌空,参差错落,与山崖浑然一体,被专家认为是“贴崖(或附崖)建筑”的经典。在国内,惟一能够和它媲美的只有山西恒山悬空寺。据介绍,在刚结束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这座古建筑群被定为世界贴崖古建筑园林,并列入《中国园林典范·世界遗产展》一书中。

  作为江南汉地建筑与西南少数民族山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绝妙典范,青龙洞更值得玩味的,还是它的“三教”合一。儒家的“中庸”、佛家的“善哉”、道家的自然,出世和入世、世俗与脱俗、商贾与宗教之间,在这2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群中,是否经历了争斗与磨合,亦或一直“和平共处”?

  带着这样的好奇,漫步在青龙洞的悬崖古木旁,或临江远眺,或闭目静坐,就能以一种历史感去品味寺院禅台的恬静幽邃。或者,把自己想象成古代的学子,在紫禅书院里书声朗朗。然后,放松心情,步入锣鼓喧天的会馆戏台。佛、道、儒三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临出青龙洞,发现武财神庙前有一副对联:“颇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如何?”看似粗浅,然而细嚼慢咽,很值得玩味。

  寻找缅人骑象的蛛丝马迹

  在镇远古城青龙洞建筑群祝圣桥上的魁星阁前,有一副抱柱的挂屏,上刻“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这是否是墨客骚人凭空的浮想?带着疑问,我们把寻找缅人骑象的蛛丝马迹作为此行的一个目标。

  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傅家大院”,记者发现,在偏房一张清代婴儿床的床柱上,就刻有一对大象。据介绍,当地文物管理人员也曾在一户寻常百姓家中,发现一块础石,它光洁、平滑、方正,上面刻着大象的浮雕。贵州从不产象,为什么当地人会把它刻在床柱和柱础上,作为装饰物呢?

  据当地文物部门专家介绍,人们对大象的青睐缘于“缅人贡象”。古时常有缅甸的朝贡者骑着大象从镇远经过,这个从外国来的庞然之物,引起了当地人的极大兴趣,并凝结在建筑和家具上面。

  贡象的事,从元朝至清末,持续了好几百年。据记载,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缅甸使者直也驮纪门、腊门甸素等携带象队入京朝贡,路过贵阳时,全城轰动,观者如潮。象棚搭在老东门,市民扶老携幼前往观看。

  贵州教育学院教授张晓松认为,“缅人骑象过桥来”的故事,并不是墨客骚人凭空的浮想,而是当年镇远驿路沟通云贵、缅甸、东南亚的真实写照,是中缅友好往来的一段佳话。

  的确,在镇远中元洞的大佛殿里,记者看到一尊来自缅甸的玉佛。这尊由缅甸克钦邦工匠雕刻的玉佛,高2.2米,重约3吨,是贵州的居士在缅甸友好人士帮助下,近年从缅甸请来的。

  三段式领略潕阳神韵

  国家级风景区潕阳河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建筑群,往往是游客的首先之地。这两处自然与人文景点,浓缩了镇远旅游的精华,不可不游、不可不看。

  为能从容不迫地游览潕阳河景区,我们安排了整整一天时间,分为晨游、日游和夜游,以便领略不同时段的潕阳神韵。

  镇远之神,首在山水。潕阳河从翁安、黄平、施秉滚滚而来,进入镇远后,拐了一个“S”型的大湾,把一座城池劈成两半,恰如一幅“太极图”。而分列南北两岸的卫城和府城,便成了这太极图上的两点。

  住宿的宾馆恰在古城中心,与青龙洞隔水相望。晨游潕阳,只需在岸上、在古码头边、在石桥上。穿城而过的潕阳薄雾蒙蒙,水绿山青、古渡木船、小桥流水人家,沿河两岸的吊角式骑楼商号,还有各式各样的民居建筑,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苗疆山水画卷。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徽式风格建筑的高大封火墙,粉墙黛瓦——成为古街的主色调。街头是迈着悠闲步态的古城人,在寻那家早餐可口。酸汤米线、北方饺子,还有飘香的臭豆腐,尽可一家一家尝去,绝对物美价廉。古城人讲究和气生财,说话总是笑眯眯的,颇有古风。

  日游与夜游需先约好渡船。时至今日,镇远古城仍保存着水陆并行、前街后河的格局。生活在小城的人们偏爱渡船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往返于两城区之间,每次仅2毛钱。渡船不少,但一定要预定具有营运资质的游船和富有经验的船工。如遇善唱山歌者,则这山水之行便多了几分野趣。

  我们是搭乘大型客船出游的,船行平稳。沿途崖高峡长,满眼青翠,移步易景,山水灵秀相依,“孔雀开屏”石和“三叠泉”瀑布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船上同游的几位台湾老人更是不停拍照。65岁的锺先生很爽朗,他说,贵州近年发展很快,内地的变化之大超出了想象。

  而木船夜渡自然需在古城之中,此时,街旁的灯笼已经点燃,高大的白色牌坊也映照在红晕之中,一切都是如此朦胧,如此诗意。需要的话,还可沽一壶山果子酒,就着小吃慢慢品味,让身心放松,享受这一刻的悠闲与乐趣!

  触摸“苗疆长城”的历史沧桑

  镇远古城有一处正在开发的古迹——苗疆长城(也叫“南长城”)。这处具有极高人文和自然遗产价值的景点,目前尚未列入旅行社的推荐范围,正是“驴友”们寻古思幽的绝好去处。

  从古城青石板铺墁的“歪门邪道”,沿“苗疆长城”的指示路标,顺着北屏山的古石阶一直登往山顶,就可抵达“苗疆长城”。

  正是双休日,一路不时遇到上山玩耍的学生,男男女女,三五成群,无忧的笑声在山谷间回荡。山路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历代镇远官民捐资修路、修复古建筑的碑林。四官殿附近的碑林最为壮观,石色新旧不一,最早可追溯到乾隆年间,是镇远人民文化保护自觉性的一个见证。

  苗疆长城入口处与四官殿在同一位置。四官殿依山势而建,是苗家吊角楼与宫廷建筑的完美结合。最底层的美人靠,正好歇歇脚。而透过二、三层的精美窗雕,取景拍摄古城风光,自有一种古朴味道。

  从圆形石门往山上走,20多分钟,即可到达石屏山顶。苗疆长城就横跨在这石屏山上,走向由府城西端向北沿山势蜿蜒起伏直至东北绝壁,全长3公里多,形成天然屏障,确有塞北长城之势。

  据介绍,自明代起,各个朝代为了控制“苗疆”,防范苗民起义,在湘黔边境建立若干堡哨,修筑一道道“边墙”,断断续续地构成一条防线。近年来,史学家认为,这是如同北方万里长城一样的“南长城”,它起于凤凰与铜仁之间,蜿蜒150多公里,到达湘桂黔交界处,而镇远的府城垣就是“南长城”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一段。

  探访铁溪的原始神秘

  国家级风景区镇远铁溪,在清代大文人吴敬梓笔下,带着浓重的神话色彩,有几分神秘和诡异。作为“驴友”,探访铁溪的原始神秘,自然不容错过。

  铁溪位于镇远城东,地处五陵山脉深处,全长20公里,面积4平方公里。景区入口处有一个巨大的书型雕塑:一本开卷的大书《儒林外史》和一支横着的巨型毛笔。在《儒林外史》中,曾三回写到镇远。

  进入景区之后,路旁的森森翠竹和缤纷落英,让人不禁“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大约步行两个小时后,就到了铁溪的中心景点——龙潭,这就是吴敬梓笔下的龙神嫁妹处。

  《儒林外史》43回中写道:“果然镇远有个风俗,说正月十八日,铁溪里龙神嫁妹子。那妹子生得丑陋,怕人看见,差了多少的虾兵蟹将护卫着她嫁。人家都要关了门,不许出来张看。若是偷着张看,被她瞧见了,就有疾风暴雨,平地水深三尺,把人民要淹死无数。”

  正是上午11时左右,只见龙潭水面一如平镜,水色碧蓝如靛,阳光和原始森林间萦绕的薄雾,使幽潭笼罩在一种不可名状的神秘色彩之中。据说夜幕降临,景色将更加神诡迷离:一轮明月映在幽潭之中,恍恍漾漾,若有若无。“龙池映月”便成铁溪一景。

  其实龙潭不过是地下泉水涌出后积存而成的一个深潭,现在仍不知道确切深度,据说可达上百米。

  说来也怪,一路无人,只遇到一位山民肩背麻袋、手拉小孩匆匆而过。过了龙潭,山路继续通往峡谷深处。听说里面有一苗寨,但走了一个多小时,眼看临近中午,仍不见人烟,只得作罢。回来路上再次遇到了那位带小孩的山民,尽管他说话着实难懂,但还是了解到那个寨子距离龙潭还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这条小径目前是寨民出山的惟一通道。记者发现,他先前背后麻袋里的两只鸡,换成了胸前口袋里的两盒香烟和孩子嘴里咋咋有声的奶糖。
“驴行”镇远(组图)
四官殿里看古城

“驴行”镇远(组图)
“苗疆长城”雄姿(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