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实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 15:37 商务部网站 | ||||||||
6月6日下午,商务部长薄熙来在北京接受了BBC记者的采访,内容如下: 记者:最近几个月,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纺织品中,有几类增长了2至10倍,这已造成了中欧之间的贸易冲突。对此,中方如何理解欧盟的立场? 薄熙来:中国重视与欧盟的贸易关系,高度评价中欧经贸合作在过去20年的发展,目
今年以来,中国几种纺织品对欧盟出口确有较快增长,但这是特殊情况下出现的短期现象,是完全可以预见的。过去,中国纺织品出口一直受到欧盟严格的配额限制,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实现了一体化,取消了配额限制,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较快增长。纺织品一体化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重要成果,如果欧盟在《纺织品服装协议》规定的10年过渡期内有序地放开市场,逐步取消配额,就不会出现中国纺织品出口“激增”的情况。 中国希望对欧盟的纺织品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并为此采取了积极措施。但在纺织品贸易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初始阶段,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较快增长是不可避免的。 记者:对于欧盟和美国政府来说,纺织品问题已不是简单的贸易规则问题,而是一个令人头痛的政治问题。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纺织行业受到大的损害,据说在意大利、法国已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因大量进口中国纺织品失去了工作,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 薄熙来: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他们的纺织企业是否受到中国纺织品的冲击,都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 第一,这个问题被人为地夸大了。事实上,纺织品贸易仅占中欧双边贸易的7%,占中美双边贸易的6%,比例并不大。 第二,中国是以开放农产品市场、服务贸易市场和其他市场为条件加入WTO的,中国所获得的纺织品方面的权利是换来的。从就业的角度讲,中国对欧盟出口纺织品,是欧盟为中国解决了一定的就业;而中国开放了金融、保险、电信等服务贸易市场,则是中国为欧盟解决了就业。这实际上是一种交换,是一种平衡。不能单纯地认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影响了欧美的就业,其实就业问题在中国也很突出。 中国纺织行业直接就业1900万人,他们大多是生活并不富裕的低收入职工。如果今天我们不遵守谈判达成的条件,不让中国纺织品相应地取得应有权利,如向欧美市场出口,那么大量的中国工人就要下岗,就要失业。就业问题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贸易涉及的是双方企业的利益和就业,因此,解决的办法也只能是遵守规则,遵守协议。 三年前,中国加入WTO时做出了让步。在过去的三年,中国努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该开放的开放了;但纺织品这个重要权利却在4个月后就被“没收”了,因此是不平衡的。 目前,中国已经开放了10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占服务贸易部门总数的62%,一般发展中国家平均开放水平仅为20%至40%,发达国家开放的比例也不过就是80%,可见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的程度已是相当高的。这意味着欧美的白领可以从中国获得很多就业机会。纺织品是我们对等应得的权利,而且是低收人群的就业机会,应该受到尊重。 记者:据我所知,贸易争端好像已经变得很严重了。欧盟和美国似乎也不愿做出让步,而且他们已经开始重新设定了配额,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会不会导致“贸易战”? 薄熙来:中国从来不希望搞“贸易战”。中国与欧盟和美国在贸易上有很多共同利益,正因为彼此经济上有互补性和共同利益,过去20年我们的贸易才能越做越大。 这里需要明确一个是非。在全球纺织品一体化后重新搞数量限制,回到配额时代,毫无疑问是贸易保护主义,与当今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背道而驰。我们希望通过磋商妥善解决贸易摩擦,也将根据磋商的结果对欧美的贸易政策进一步做出评价,并相应地调整我方政策。 总之,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平等地开展贸易,实现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但贸易关系必须是公平的、平衡的,应该是有章可循、合情合理的,是有规则的。规则就是WTO的规则,方向就是自由贸易。 记者:您的意思是说,贸易不是单行线,即美欧也有机会进入中国市场。近几年,美欧对中国的出口也有所增加,这是事实,但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增长了35%,而从这些国家的进口只增长了13%,且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去年达到了1600亿美元,对欧盟是600亿美元。您认为这种状况能继续下去吗? 薄熙来:依据短期的统计数据来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欧美怎能仅凭几个月的数据,就“没收”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权利呢? 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在统计上存在很大差异。去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是11500亿美元,顺差只有300亿美元,这是WTO认可的数字。与中国贸易总额相比,顺差并不大,中国对外贸易总体上是平衡的。 事实上,中国与欧盟、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不止体现在货物贸易一个方面,而是体现在三个方面:既有货物贸易,也有服务贸易,还有双向投资。在这三个方面,各方互有所得。中国的所得主要是通过货物贸易实现的,而欧美的利益则是三管齐下,特别是通过在中国投资获取的。比如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去年在中国市场就实现销售750亿美元,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其他市场又实现了大约750多亿美元,即美国企业由此获得了1500亿美元的新市场。在服务贸易领域,欧美更拥有绝对优势,其竞争力是中国不可企及的。如果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看,中美、中欧的经济关系起码是平衡的。 就中国对欧美的出口而言,中国企业也只得到约1/10的利润,其余90%是欧美进口商和零售商获得的。中国企业出口一件衬衫的利润只有30到40美分,非常微薄。不断听到欧美一些人对中国出口的抱怨,但令人费解的是,怎么获取90%利益的人认为自己吃了大亏,还振振有辞地批评只得10%利益的人,这在逻辑上和道理上实在不通。事实上,中国纺织工人的生活还相当困难,中国政府就是为了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就业,才在其他一些方面开放了自己的市场,以此来换取纺织品的出口。 记者:您所说的我很理解。但在英国和美国超级市场,到处是“made in China”的产品。因为中国成本低,很多大公司把工厂搬到中国,导致美欧很多工厂倒闭,那里的工人无法与中国工人竞争,不仅是纺织品,手机、电脑、汽车等中国也能生产。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是否担心贸易逆差会继续扩大?会不会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 薄熙来:欧美超级市场里到处是“made in China”,这只是欧美消费者的感觉。中国老百姓又是什么感觉呢?他们无论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欧美牌子的汽车,外出旅行乘坐的都是欧美生产的飞机。所以,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欧美和中国实际上是进行着国际产业的分工,欧美国家生产高端和中端产品,中国则主要生产低端、中端和比较低值的产品。在某些领域,中国产品确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大部分利润被欧美国家拿走了。既然世界经济要一体化,就应该而且必然有个国际分工。中国给欧美让出高端和服务贸易市场,欧美也要相应地给中国让出中、低端如纺织品市场。欧美国家已经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早已把注意力集中在更加有利可图的高端产品上,在这种情况下,你自己发展,也要允许发展中国家有个发展的空间呀,尽管这个空间十分狭窄。 记者:低值产品已成为中国的天下,不仅如此,中国还能够生产手机、汽车、飞机等高技术产品。为此很多人担心,再过10年、15年,中国什么都会做了,成本又比我们低,我们怎么办?如果中国的竞争力比其他国家都大,世界贸易组织怎么会继续推动开放所有市场? 薄熙来:欧美的朋友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中国虽然已参与了汽车和机械设备某个方面的生产,但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欧美手中。中国所从事的主要是简单加工和组装,是高中端产品生产过程中外围的、低水平的技术和环节。中国的很多电子设备生产是贴牌,是在为欧美的老板“打工”,真正挣钱的是欧美企业。中国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面临很多困难,中国政府对此十分清醒。我们奋斗的目标,首先是让中国13亿百姓吃好饭、穿暖衣,过上小康生活。中国根本不可能与欧美形成全面的竞争关系,因为中国与欧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上还差得很远很远。中国人均GDP与欧盟和美国相比是1:25和1:30。 记者:现在欧美政府在贸易上面临很大的困难,如果只是几个大公司赚了钱,而欧美的工人都失业了,这对欧美是很大的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解决办法,你认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最近听到这样一种比喻,将中国贸易描述成“海啸”。 薄熙来:我也听到一些,还有“井喷”、“火山爆发”等说法。如果10年前大家就认真执行WTO的ATC协议,欧美目前感到有些压力的企业和工人早就调整到其他产业,可以各得其所,安居乐业了。 尽管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占理,尽管我们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作为负责任的贸易国家,中国政府仍然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对美国、欧盟纺织品出口的平稳增长。早在一年前,中国政府就开始着手研究,并于今年1月1日出台了包括加征出口关税、降低出口退税率和实行自动出口许可等10项措施,以平抑中国纺织品对欧美出口的增长。事实证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今年前4个月,中国纺织品对全球的出口仅增长18.4%,大大低于同期中国产品对全球出口增长35%的增幅。纺织品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出口增幅反而低于中国出口的平均水平,显然是这些措施发挥了作用。 个别种类的纺织品对欧美出口出现激增是正常的,因为过去中国纺织品受到欧美国家严格的进口限制,所得的配额很少。从表面数字上看,有些增长了500%或1000%,耸人听闻,但因为基数很小,绝对增长量并不大。即使是那些强烈要求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国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也是很有限的。中国政府十分珍惜过去20年中欧、中美之间建立起来的贸易关系,还是希望通过磋商来妥善解决当前的纺织品贸易问题。 纺织品问题对欧美有影响,对中国而言也是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你所知,纺织业涉及中国1900万人的就业,中国政府不能不对此予以特别关切。 记者:现在中国、美国、欧洲都接受了自由贸易思想,但面对中国的发展,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加入了WTO。如果中国继续如此快速地发展,会歪曲世界贸易组织制度和规则。所以,必须想一个办法,让这个制度再平衡起来。 薄熙来:自由贸易是个出色的、耐人寻味的理论。在过去200年间,这一理论是让欧美国家的经济突飞猛进、在全世界扬眉吐气、博得光彩的理论。他们扛着这面大旗,200年前就跑遍了全世界,到处做生意、赚大钱,并成长为发达国家。因此,欧美推崇自由贸易是理所当然的。现在,当欧美遇到一个人均GDP只有他们1/25、甚至1/30的发展中国家,在纺织产业上与之竞争,却突然胆怯了,要关上大门,搞贸易保护主义,显然是双重标准。也就是说,当自己有竞争优势的时候,就鼓励和要求大家都敞开大门、开放市场;而发现其他国家在某些方面有能力与之竞争的时候,就改变了原来的主意和说法,要关上大门,采取另外一种政策,不允许竞争。不论作何解释,这种态度是不光彩的。事实上,欧美的企业完全有能力应对全球一体化带来的竞争。有些人把中国纺织品的这点竞争看过头了。如果欧美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开倒车,搞产品限制,那就会丢掉自由贸易的旗帜,至少会让这面漂亮的旗帜不太漂亮,不论从利益上还是精神上,这对欧美都是得不偿失的。 在谈判中大家达成的一致必须严格遵守,言而无信将使以后的谈判失去意义。当有人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的时候,中国的业界自然会问:中国在纺织品方面应得的好处为什么又不算数了呢? 曼德尔森先生讲过一句话,我是欣赏的。他说,“欧洲应该欢迎来自中国的竞争。纺织品一体化虽然会给我们带来压力,但这种压力是一种积极的压力。”欧美有不少人还是有眼光的、有远见的。前不久,我分别与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波特曼和美国新任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进行了交谈,他们改变行程专程到中国来,表明了对纺织品问题的重视,也表明了希望通过沟通解决问题的意愿,我们对此表示赞赏。如果各方都抱着冷静、客观、合作的态度,这将有助于贸易摩擦的缓解,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贸易哲学上,中国和欧盟应该展开对话。对于欧盟来说,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纺织品,也关系到并决定着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