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资本在中国啤酒市场整合(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8日 15:35 经济参考报
  资本聚集:彰显中国魅力
资本在中国啤酒市场整合(图)
  从2003年开始,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加入WTO之后,进一步开放的中国市场逐渐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均衡游戏中,外资对于中国市场化的走向进一步确定。

  进入2005年,外资进入中国啤酒业的步伐更为快速:

  合资公司华润雪花啤酒4月11日以1.25亿人民币收购阜阳市雪地啤酒;

  青岛啤酒当天也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批准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AB公司)在青岛啤酒的股权比例将由原来的9.9%增加至27%,成为青岛啤酒最大的非政府股东;

  4月18日,全球啤酒著名品牌“喜力”在上海签约收购了“苏啤老大”——大富豪公司40%的股份;

  同期,燕京啤酒也抛出全国发展新策略:公司正瞄准华东及华南啤酒市场,今年起拟斥资3亿至5亿元人民币用作收购,预期今年落实一至两个项目。

  比利时英特布鲁、英国纽卡索、荷兰喜力、丹麦嘉士伯、日本朝日等跨国啤酒巨子也通过各种形式介入了中国啤酒产业。

  “随着外资收购速度的加快,中国啤酒市场的竞争正在发生变化:最初啤酒行业有1000多家企业,经过收购兼并,目前还剩下400多家,今后啤酒企业的数量还将减少。而这种竞争最终将带来更高层面的较量。”对于外资的强势进入,燕京啤酒集团副总经理毕贵索认为,“中国啤酒市场现在全球最大,而欧美多数市场已经饱和甚至萎缩,中国显然是国际资本的一个理想目标,国内啤酒企业不但要抗衡外来资本,还要应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和整合,我们任重而道远!”

  资本整合:规模≠效益

  整合大潮一浪胜似一浪,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兼并整合后的两家人如何实现“1+1≥2”,处在第一、第二啤酒集团之外的300多家啤酒厂如何在国际化的市场大潮中定位自己,无疑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外资就已看好中国的啤酒市场,50多家洋啤酒潮涌而至,当时国内的多数大中啤酒集团被外资控股或收购,经过几年时间的磨合最终还是因为不适应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市场环境而纷纷兵败。

  经过十几年的拼杀,以青啤、燕京、雪花为代表的中国啤酒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目前我国整体上仍有1/3的啤酒厂不具备盈利能力,靠低成本收购完成其扩张的青岛啤酒总经理金志国感触颇深:“与国际啤酒大公司相比,青啤在资产、赢利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大差距!”

  啤酒行业是一个靠规模实现效益的行业,但“规模≠效益”。稍微回顾一下,我们不难发现,青岛啤酒在早期的收购过程中,过于强调扩张的低成本概念,结果背负了一大堆“小舢板式”啤酒企业,当期成本低而运营成本高,较重的历史包袱使青啤到现在为止仍没有形成真正的战斗能力。青啤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积极探索国际化合作,引入成熟的管理理念,以弥补前期的不足。

  反观燕京,则采用了“强强联合”的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当期成本高,但后面的工作相对比较好开展。“强强联合”模式的难处在于双方都比较强大,个性十足,都是称雄一方的诸侯,谁都不服谁,这是问题的一面。但也正是由于都有这样的个性,他们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像燕京收购的漓泉啤酒,其总资产贡献率现在达46.7%,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单产产量、利税晋升到行业5强,双方的市场、人才、机制优势和资本、技术、品牌优势均得到了较好发挥,规模效应得到充分展现。

  “规模对啤酒行业来讲是有意义的,但现在很多大厂的规模效应没有发挥出来,这跟他的整合能力或者思路有关系。好多大公司表面上是一个公司,是一个大老板,实际上还是自己管自己那一块、各自为政,规模效应没有发挥出来。啤酒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规模、布局确实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它是帮助我们实现市场占领和品牌提升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或过程,但它仅仅是一个过程,而非最终目的。”对于如何解决“1+1≥2”的问题,快速成长为行业三巨头之一的华润雪花啤酒的老总王群也深有感触。

  狂欢序幕拉开

  经过产业整合后的啤酒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产业整合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建立全国性品牌的价值和意义。其中南北市场资源整合成为各家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战略的工作重点。去年和今年,青岛、燕京、华润三巨头都已到或将到广东投资建厂,继华润啤酒6.8亿元在东莞建立年产30万吨啤酒的生产基地后,燕京啤酒又在佛山设下10万吨生产线,而青岛啤酒已在粤形成深圳、佛山、珠海三个生产基地。

  2005年,各家企业在积极落实区域布局的同时,更是积极实施自己的差异化产品战略,纷纷争抢高端产品市场。虽然其市场较小,但利润很高。2004年燕京啤酒用占总产量20%的高端啤酒实现了50%的利润,高端啤酒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目前已有多家在2004年有重大举动的外资啤酒企业宣称,今明两年将向市场全面推出自己的高档品牌,除去塑造其品牌形象的意图而外,更是期望在高档啤酒市场中能够分得一杯羹。

  另外,今年南(广州)北(北京)两个市场的动态也非常值得关注。去年和今年,青岛、燕京、华润三巨头纷纷到北京、广东投资建厂,构筑战略要塞;而青岛啤酒今年更是大举进军北京市场,高、中、低端全面进入,南北对决之势业已形成。

  品牌打造上各方亦是不遗余力,华润2004年请来世界级营销大师科特勒,为其“雪花”品牌出谋划策,显示出本土啤酒品牌意识的不断深入。

  燕京在2005年新年刚过,便倾力参与“世界十佳运动员”的评选活动,借势掀起了新一轮的体育营销高潮……

  理性看待国际化

  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经过一番并购和发展后,现在的青啤、燕京、华润三大啤酒集团暂居第一梯队,珠啤、重啤、哈啤、金星紧随其后。

  但AB、SAB、英特布鲁、喜力这些世界啤酒行业的巨头,在经过了原始积累阶段后,还会久居人下、藏身其后吗?中国的啤酒企业如何与这些世界级选手同场竞技?结果会怎样?一二军团中仅有的两个未被外资操纵的本土啤酒企业——燕京和金星未来的命运又会如何?

  “我们必须明确:国际化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在关于国际化的问题上,燕京啤酒集团的副总经理毕贵索明确表示:“燕京啤酒国际化的最终目的必然是为了发展中国的民族啤酒工业、打造世界级的中国啤酒品牌。”

  如今世界几大啤酒巨头均已在中国安家落户,面对新一轮来势汹汹的国际资本浪潮,摆在中国啤酒业面前的是鲜花还是荆棘?是坦途还是陷阱?是国际化还是被国际化?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啤酒业将走向何处?国际啤酒巨头与中国啤酒的角力谁能胜出?中国的啤酒品牌能否成功突围?

  我们拭目以待……(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