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论坛 产业中国之能源(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 01:57 新京报 | ||||||||||
中国镜头 中国能源需求为全球企业提供机会 BP集团CEO表示,解决能源供应安全从能源来源多元化、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应用全球市场入手 访谈 中国能源需求带动经济增长 BP集团副总裁、BP中国总裁德开瑞博士: 2004年7月12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04年度全球500家最大公司最新排名。世界著名石油巨头BP集团以232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2,比上年跃升3位,一举超过去年排在它前面的埃克森美孚和皇家荷兰壳牌集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企业。借《财富》论谈召开之机,记者采访了BP集团副总裁、BP中国总裁德开瑞博士。 机会在中国 《新京报》:近些年BP很看重在中国的发展,您认为中国对BP主要有哪些吸引力? 德开瑞:在本世纪中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实体之一,这使BP对中国的未来感到非常乐观。 作为一个全球能源大型企业,中国对我们来说存在很多机会,中国的能源需求带来了很多机遇,它们包括:增加能源生产投资(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的机遇;在传统的和可替代的、更为清洁的能源选择方面开发新技术方案的机遇;以及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以共同应对能源安全和全球气候挑战的机遇。BP在中国有非常多的机会,而且会与中方进行更多更密切的合作,进行更大的项目。 同时,我们愿意付出全力来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从中国境内或者境外提供能源及石化产品。比如,从澳大利亚气田供应液化气,从印度尼西亚东固气田输送天然气到福建。还有,BP在俄罗斯的秋明BP公司与中方合作筹划了从俄罗斯克尔克金气田铺设通往北京和韩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我们把世界的能源带到中国来,同时也满足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需求。 中国已成为能源消费大国《新京报》:您能否分析一下中国未来几年的能源供应及需求形势?中国应该相应完善哪些能源政策? 德开瑞:目前中国是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的原油需求增长很快,2002年比2001年的需求增长了11%,2003年比2002年增长了18%。中国2004年每天进口的原油要比2003年同比增加一百万吨,这使全世界石油需求增长了1/3.我们预测,2004年中国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量的30%左右。然而,这与中国在过去10年中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27%)大致相当。作为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潜在因素,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稳定为世界提供了机遇而非挑战。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这样的增长形势同样适用于天然气、煤、核电。所以,中国面临挑战,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可持续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使全中国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益处。同样在全中国,经济增长都面临重大的能源影响。扩大国内能源资源、实现能源来源的多元化、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使用替代和可再生能源,都是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促进技术创新访谈《新京报》:要为持续的经济发展寻找能源,您认为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境况?发展前景如何? 德开瑞:全世界已探明但未开采的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分别有1万亿桶和5500万亿立方英尺。按照目前的消费速度,能够满足40年的石油供应和60年的天然气供应。 但是,继续保证充足的对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投资,以继续有效地提炼石油和天然气并将资源转化为储备是至关紧要的,而对于中国政府来说,首先要明确有效利用能源同样需要投资。 同时,油价持续走高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潜在影响是将促进对替代技术的投资,这些发展将会对能源进口和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而中国正越来越站在国际合作的前沿,开发新技术并使之商品化。例如,我们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和科技部进行技术合作研究,如煤炭的煤气化多联产系统、氢和各种未来燃料。 而且,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迫使政府决策者和私营部门更致力于探索新的政策和合作模式,从而促进融合和稳定。 访谈 能源来源多样化有助能源安全 BP集团CEO约翰·布朗勋爵: BP集团CEO约翰·布朗勋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全球能源资源短缺并不存在,但预测油价却是最危险的工作。 预测油价很困难 《新京报》:原油价格在高位震荡已久,近日又突然猛跌,您如何看待? 约翰·布朗:预测油价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在过去五年中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所以试图对未来五年的事情进行预测是不理智和不合时宜的。但是,供需的基本原理清楚地表明,除非有更为混乱的情况出现,否则价格不会仅停留在当前的水平。 在过去五年中,石油工业的私营部门在新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中的投资已显著增加。自2000年以来,投资金额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现在已接近每年1000亿美元。这些投资开始对油气生产产生影响。 目前,墨西哥湾、里海和安哥拉的新油田都在投入生产,由于新技术在已建成油田中的应用,俄罗斯的石油生产将继续稳步增长。 但是世界各地一些已过产油高峰期的地区产量的下降,抵消了其中的部分增长。不过,好消息是在未来三年中,非欧佩克国家每年的石油生产净增长将会达到每天一百万桶。 这样,如果在过去一年中需求增长出现异常速度能够放慢到较为正常的水平,那么我们将会看到市场重新回到较为稳定的状况,需求和供应将同步增长。 同时,欧佩克的产量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闲置生产能力的产量将会逐渐回到正常水平。 能源供给仍然充足 《新京报》:石油短缺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世界能源供应的恐慌,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约翰·布朗:首先要说明的是,全球能源资源的短缺并不存在。仅就探明储量而言,石油储量至少可满足目前全球能源需求40年,天然气可满足至少65年。 以上推断还不包括已经存在但尚未发现的油气资源以及重油等非传统能源。在过去五年里,石油供应虽有所增加,但石油系统中的剩余生产能力、能够快速投产的生产资料数量却在减少。 这种闲置生产能力在以往的潜在产量为每天大约三百万桶。而现在每天只有一百万桶———这意味着剩余生产能力少于许多国家的日产量,人们担心这些国家的石油生产会由于各种原因而被迫中断。这些国家包括尼日利亚、伊拉克和委内瑞拉。正是这种担忧助长了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从而使价格一路飙升。此外,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以及石油的供应和需求在地理分布上的不一致也是造成油价高涨的重要原因。 可以肯定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石油和天然气将仍作为主要燃料来源,而且世界在未来仍然能够继续依赖这些燃料的供应来维持它的能源需求。 关于解决能源供应安全,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要素。 一是确保能源来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多元化。它也是在国际贸易中保持信心的关键所在。这里谈到的能源,不仅仅是指油气资源,也包括煤炭、电力、碳氢化合物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但石油和天然气的地位在今后很长时间里仍不可动摇。 第二个是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不仅能增加石油供应,开采出以前或目前无法有效开采的资源,也将有助于降低能源价格。 三是应用全球市场,加强对全球贸易体系的了解和运作,以保证能源供应安全。 新动向 能源战略日益重要 去年,能源短缺直接催生了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纲要》的出台,明确指出,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 今年2月28日,人大高票通过《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范了政府和社会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新机会 政策扶持新能源项目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指出,在中国能源与环境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法》将引导和激励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长期发展。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则透露,国家发改委日前出台了我国近三年实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提出将由国家提供配套资金,扶助五个领域内的优势项目。 论坛看点 能源为持续经济发展寻找燃料 财富论坛惟一的能源议题定名为———《能源:为持续的经济发展寻找燃料》。随着国际经济发展和政治努力的深入,各个国家对如何确立合理的能源结构的认识也逐渐成熟,能源多元化和寻找、发展替代能源正成为能源发展的主要力量,也预示着在这一领域内,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商机。 中石化赞助了财富论坛议题之一:《能源:为持续的经济发展寻找燃料》。中国两大石油巨头之一的中石化将眼光投向寻找新燃料、新技术方面,支持能源发展的多元化,预示着中国企业在政府要调整中国能源机构、实现能源多元化的规划中渐渐进入主角状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