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行集体朝圣中国 四领域全面发力攻城掠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 17:29 《中国投资》 | ||||||||
○ 许静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进一步全球化,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纷纷加速对中国的布局,这包括证券、基金、房地产以及不良资产处置等方方面面。全球著名的投资银行美林集团从2004年7月到今年1月短短半年内,就已经在中国内地发起了三次大的合资项目,而从态势上看,美林集团在这场中国攻势中,对基金、券商以及地产投资等方面,全方位地介入..
当然,对中国市场感兴趣的不仅仅是美林,从高盛、摩根斯坦利到欧洲的法巴百富勤、德意志银行再到澳洲最大的投资银行麦格里,均已活跃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舞台,而其投资的项目也已经从最初的不良资产处置到证券、基金业再到如今的房地产市场,中国逐渐成为国际投行们的朝圣之地。 尽享不良资产处置大餐 历来被国有商业银行“抛弃”的不良资产如今在国外大投行眼中却成了“香饽饽”,他们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似乎情有独钟,其兴趣甚至超过了即将上市的各商业银行本身。从2001年至今,先后有摩根斯坦利、瑞士信贷、美林集团、高盛等几十家国际投资机构参与其中。 目前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处置的约6750亿元不良资产中,外资银行就占了较大的比例。仅华融一家,从2001年11月到今年1月,就向外方发包了367亿元不良资产,占其处置不良资产总量的25%。而外资金融机构通常以6%~8%的超低价收购不良资产,拿到项目后,他们却并不会如政府所想,追加投资以提高资产的总回收价值,更多的是转包给了其他的国内公司,而这一转手的利润就达到100%以上。如此巨额的利润自然吸引了国际大投行的纷纷参与,而最早涉及其中的摩根斯坦利、雷曼兄弟等大投行更是赚了个盆满钵盈。 中国目前的不良资产市场规模对国际大投行而言,简直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按照五级分类标准,目前4大银行手中有19880亿元不良贷款;1999年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从四大银行剥离了14000亿元不良资产,实行了债转股的有4596亿元,累计处置的有6750亿元,也就是说资产管理公司手中还有3000多亿元左右的不良资产需要处置。这上万亿的大蛋糕自然让外国投资者趋之若骛。 通过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外资投行不但取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且获得了中国金融业的商业机密。贷款质量的保证,除了管理机制外,更要依赖于银行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客户信息和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处理。而对于新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而言,最难得到的就是这种信息。因为每一个银行内部的坏账信息都是银行付出了巨大的“学费”后才得到的。而通过不良资产处置,这些秘密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被其掌握,这就好比打开了国内银行业的“后门”。 觊觎中国证券业 出于深化国企改革的考虑,近几年中国政府将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重心,从债务市场转移到兼具提升公司治理结构的股权市场,N股、H股的发行和交易成为国际投行争夺的热点。在中国海外筹资舞台向香港和纽约两地股市转移的过程中,中国公司海外上市承销的业务优势也逐步转向法国巴黎百富勤、摩根斯坦利、高盛、美林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外资投行。 中国入世后,国际投行迈向其中国战略的纵深阶段,将目标指向了市场潜力更为巨大的沪深A股市场。除二级市场的QFII,外资投行还期望超越过去的跨境交易,提供国内证券承销与企业并购等服务。 2004年12月2日,高盛集团宣布已取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公司名为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这是入世后的第四家合资投行,此前的三家分别为华欧国际、长江巴黎百富勤和海际大和。但前三家无论在规模,还是地位上都和高盛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高盛的进入标志着国际大投行加速进入国内证券市场。 就目前来看,随着中国证券市场向外资开放力度的逐渐加大以及中国政府对国际投行收购中国证券公司股权持积极鼓励的态度,国际大型投资银行正在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今年1月底,美林集团又投资3200万美元收购了华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33%的股权组建了一家合资企业,从而成为能够在中国市场开展证券承销业务的中外合资公司之一。此外,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雷曼兄弟公司等老牌投行也正在物色国内的合资对象。 目前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由于其本土业务的增长接近于饱和,希望能够借亚洲经济的迅速增长而推动公司业务的利润继续保持上涨,并试图使中国市场成为其未来业务增长的主要源泉。有关资料显示,中国证券市场目前已成为亚洲除日本之外最大的证券市场。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一项研究也预测,在假设人民币能够全面自由兑换及市场开放吸纳海外资金的前提下,到2010年,中国的证券市场可能成为全球第二或第三市场,市值达2万亿美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