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绿色建筑走近你我(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 10:18 经济参考报
绿色建筑走近你我(图)
  “和谐中国是绿色的”,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近日说。基于这一共识,绿色建筑正加快走近中国。

  国内首个生态居住示范工程在沪运作

  近日,记者在上海莘庄工业区看到被称为国内首幢真正意义的生态建筑示范办公楼。

  让人惊异的是,漂亮的大楼主要是由拆迁碎料、再生混凝土、再生石膏墙、工业废渣等“垃圾”组成,全楼的再生资源利用率达60%。进入到里面它四季如春,云集了10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技术,依循“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而建。

  这幢建筑面积1900多平方米的示范楼于去年9月落成,采用了4种外墙保温体系、3种遮阳系统以及太阳能空调和地板采暖系统,室内空气清新。大楼具有“智慧”和“表情”,楼内一旦人数增多,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传感器会自动“通知”排风窗打开,徐徐清风会源源不断地吹入,每小时可换风、通风数十次。大楼中庭屋顶的巨大透明玻璃天窗可变换开启角度,以尽量把阳光均匀地分散到各个角落。在完全生态的环境中,这幢大楼一年使用空调的时间能够减少2至3个月。据称,示范楼的综合能耗仅为普通建筑的1/4,其中利用再生能源占20%,每平方米的建筑造价(不含土地费)4000多元,远低于普通写字楼的造价。目前这幢写字楼的一层被作为展示厅,二三层已成为上海建科院科研示范基地办公场所。

  实际上,这幢生态示范办公楼只是国内首个小区居住生态环境示范工程的一部分,记者看到,与它相邻的生态住宅示范楼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建设。该项目包括一栋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生态独立住宅和建筑面积391.5平方米的生态公寓,建筑设计图已完成,适用技术的科研也已结束,今年3月动工,预计在6月份建成。

  上海建科院科技开发部的王孝英表示,对生态住宅的技术要求比生态写字楼更高,要体现舒适、健康、美观等。住宅示范楼将以“零建筑能耗”、“零污染物排放”以及“高智能化”为技术目标,通过采用自然通风、超低能耗、天然采光、再生能源、绿色建材、智能控制、资源回收、生态绿化等国内外先进的生态技术和产品,使生态楼真正体现省地和舒适健康的生态理念。生态楼全年温度将保持在18至25摄氏度,湿度在55%至60%。室内的空气、采光、温湿度等都在智能化监控系统的控制下,保持空气清新,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确保生态运行。

  绿色建筑将渐成主导产品

  据介绍,上海生态建筑居住示范楼是针对上海地域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借鉴国外最先进的生态建筑技术成果,通过开展生态建筑集成技术体系研究、示范和推广,在科研的基础上建立的。上海计划在对大楼生态系统调试和检验之后,两年内在全市5万平方米的居住小区推广这种适用技术

  有关专家分析说,近10年来,上海新建和在建的建筑多数只考虑房型、容积率、得房率、而忽视了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等生态功能。调查显示,上海建筑物的综合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三至四倍,如进行改造,仅墙体保温就要增加投入52亿元。专家认为,发展绿色建筑,对技术储备,建筑理念和消费方式都是深刻的革命。要使绿色建筑既不大幅度增加成本,又能为消费者所接受,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今后,生态住宅在上海将有多种形式,木结构屋将是其中之一。前不久,以木墙、木顶、木阳台、木扶梯、木家具结构的木屋,在上海浦东金桥建成,取名“加拿大梦加园”(DHC)。它是由加拿大林业部门与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合作建成的。木结构房屋有“绿色建筑”的概念,有节能环保、经久耐用、保护健康的优点,能适应不同建筑风格、面积、造型、文化和气候的要求。在加拿大、美国、欧洲和日本是建造别墅和低层建筑的首选建材。在北美,超过90%的房屋为木结构建筑。加拿大林业部门官员在上海称,上海是一个越来越重视生态和环境和谐的城市,加拿大将与中国合作,推进木结构住宅在中国上海及各地的发展。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生态楼项目总负责人汪维对生态建筑的前景非常看好。他说,作为21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生态建筑不仅可实现人、建筑和自然的协调统一,还能带动新型节能墙体、节能门窗、新能源利用等30多个产业的发展。仅在上海市场发展潜力就达164亿元,包括采用生态建筑技术,每年可节省废弃物处理费用1亿元,减少水泥用量300万吨,降低材料成本6亿元,建筑节能潜力可达74.78万吨标准煤/年,采用绿色工程材料可节煤4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5万吨。

  “绿色建筑”不能随便贴标签

  目前,以“绿色”、“生态”、“环保”为宣传口径的楼盘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但其中名不副实的楼盘又让购房者心灰意冷。什么才是“绿色建筑”呢?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由于当时全球的科学家和社会各界都认识到日益快速发展的经济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与会者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建筑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健康、舒适、安全居住的同时,做到高效地节约资源、能源、土地、水和材料是全球建筑学家和整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能源、经济资源的需求都不断增加。“绿色建筑”日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提倡。2004年8月,国家建设部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是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发展绿色建筑源战略的重要环节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在节能与绿色建筑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症结主要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植、缺乏可操作的强制性法律法规、缺乏综合性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其中,建立一套完善的、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据悉,近10年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各自不同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其中英国的BREEAM、加拿大的GBC2000和美国的LEED标准都是较为成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03年12月,为配合北京2008年奥运会倡导的“绿色奥运”理念,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组成的课题组公布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它包括了百余项“连环套”式的绿色建筑标准,是国内首个有关绿色建筑的评价、认证体系。但这仅仅是建立绿色建筑标准的第一步。为避免对绿色建筑无实质内容的概念炒作,促进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订相关标准,正式文件有望在年内出台。

  同时,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建设部去年9月还下发通知决定设立“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以加快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国外绿色建筑一瞥》

  作者::冯亦珍 实习生:谈毅敏

  (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