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额高达1.15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出口5933.6亿美元,增长35.4%;进口5613.8亿美元,增长36%;全年实现贸易顺差319.8亿美元。另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我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外资金额、实际使用外资分别比上年增长6.29%、33.38%和13.32
%外资、外贸加速发展,带来了新的物流理念和需求,成为中国物流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从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履行入世承诺,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班轮运输和船舶代理等方面进一步放宽外商准入条件,中国物流迎来国际化竞争的新时代。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已有一定的基础。当中国物流市场即将全面开放之际,这些企业频频动作,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在华业务超常发展
大多数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以后,都有比较快的发展,许多企业在2004年得到高增长、高回报。美国联合包裹运送公司(UPS)中国出口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04年增幅高达125%。于1984年进入中国的英运物流有限公司(EXCL),已跨入在中国的21年。公司已从早期的货代企业发展成为拥有空运、海运、陆路运输、合同物流等业务的综合物流企业。2004年,英运的业务量增长了60%以上。到2004年年底,中外运敦豪的56家分公司,已覆盖全中国300多个城市,在中国的业务保持了50%的增长率。
在华业务的快速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使外资物流企业普遍看好中国市场。联邦快递(FEDEX)宣布在上海成立中国业务分区总部,目前每周拥有11个航班通过北京、上海、深圳3个口岸服务内地将近220个城市,并于下半年新增7个分公司,设在汕头、潮州、东莞和中山等地。2004年10月,美国交通部已批准授予联邦快递新增12条来往于中美间的航班。荷兰天地(TNT)的中国区总部也正式从北京迁到上海,并计划在未来3到5年内对华增加2.5亿欧元的投资,用于增加物流设施和员工培训,以使中国成为其欧洲之外的最大市场。德国辛克(SCHENKER)继2003年在北京首都机场设立面积达165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之后,2004年又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可以处理的物品包括汽车、半导体、化学品和机械物品等。敦豪(DHL)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签署合作意向书,将在保税物流园区内兴建150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而此前DHL已在外高桥自由贸易区内拥有110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DHL的母公司德国邮政董事会已决定,在近5年内将再向中国投资2.15亿欧元,扩大和完善在中国的4个口岸作业中心,增设14家分公司,建设3个快递物流中心和16个战略备件中心。
择机调整在华战略
近年来,国外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内容方面不断扩展、创新,以满足跨国公司的物流需求。UPS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在广东、上海地区管理9万多平方米的仓库,向客户提供供应商管理、贸易直达、服务零配件物流(SPL)等服务;美国伯灵顿公司(BAX)为戴尔(DELL)等跨国企业提供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服务;英运物流(EXCL)在北京建立星网工业园为诺基亚(NOKIA)及其供应商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目前,外资物流企业的业务还主要集中在跨国公司的高端服务上。2004年,又有一些国外物流企业随着其大客户进入中国。例如,在5月份,奔驰在德国的物流服务企业BLG集团来京为2005年在北京生产的奔驰轿车及在福州生产的面包车分别寻找零部件物流合作伙伴,并将在技术、管理、解决方案上给予全力支持。
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专业服务商把目光转向中国国际物流市场,帮助中国企业管理日益复杂的供应链。如美国总统轮船物流服务公司(APLL)在深圳盐田港附近设立物流中心,为客户提供包括货源地(出口)管理、国际货运管理、目的地(进口)管理、国内货运管理和配送中心管理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模式,以响应客户对控制、灵活性和单点接触的需求。在物流地产、物流信息、物流保险等等相关的领域,也都可以看到外资的踪迹,一个全方位的开放时期已经来到。
随着外资企业业务扩张和本土化程度加深,以及中国市场全面放开,外资物流企业的独资倾向日益明显。2004年12月,UPS与中外运签署协议,出资1亿美元,将直接掌控其在中国23个城市的国际快递业务。UPS希望通过这种掌控,能够在中国更快地投资,与客户走得更近,以便得到更好的报酬。根据中国“入世”协议,2005年12月11日以后,外资快递公司可以在中国独立开展国际快递业务。UPS高层人士表示,“随着时间的临近,我们会有更多的选择。随着客户需求的增长,我们在考虑未来的各种可能性。”以上“活思想”相信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外资物流企业将择机调整在华战略。
借助香港市场捷足先登
运输物流服务是香港四个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其四分之三的货运与中国内地贸易有关。随着香港制造业向珠江三角洲转移,许多货运和物流提供商也向北跟进;CEPA实施后,香港物流企业更是积极赴内地发展。
申请进入内地的物流企业众多。据统计,截至去年8月31日,香港工贸署共收到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申请528份,批准456份。其中,物流业在赴内地经营所需的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申请书中数量最多,高达256份,已经得到香港工贸署批准的为231份。从中可以看出,物流业申请者所占比例将近一半。
一些国外物流公司借助其在香港子公司提前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美国BAX在广州设立的伯灵顿货运代理(广州)有限公司,是CEPA框架下第一家中国政府批准成立的港商独资子公司。日本日通公司也以香港法人的名义在丰田公司的广州工厂周边地区设立全资子公司,为汽车、家电、信息设备企业提供与零配件生产计划配套的JIT物流服务。
一些早期进入内地的港资物流企业加快了扩张步伐。如嘉里物流将斥资3.8亿元人民币,分阶段收购内地物流服务供应商大通集团权益70%,以扩展并加强内地及大中华区的物流网络,使其在大中华区的业务更趋巩固。东方海外物流签署了一份租赁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13400平方米仓库的长期合同,并于7月份正式运行,提供出口集运服务、进口仓储及配送和多国集运等服务,成为其在中国各主要地区建立物流据点的重要部分。本报记者 沙达堤 摄(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