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扣鞋事件揭秘 亲历者称一切就像反恐电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5日 18:31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
“8000万元温州鞋被扣俄罗斯”事件之后两次来到北京,蔡仁胜———这位温州纳斯特鞋业公司的董事长却有不一样的心情。 3月20日晚,在温州家中,蔡仁胜笑迎记者,欣然接受专访;两天后的3月22日,走出商务部的他却对着采访机连连摆手。作为受损企业代表,刚参加完商务部紧急会议,蔡仁胜回避了媒体的追逐。人们推测,在这个紧急会议上,“扣鞋”事件发生重大转折。
当天,商务部宣布,俄方已表示“愿在中俄双方已经建立的规范贸易秩序联合工作组机制内通过协商妥善解决该问题”,人们终于看见了被扣中国鞋回归的道路。 回放整个事件始末,并把镜头拉远至包括鞋在内的中国商品在俄罗斯多年的摸爬滚打,我们会发现,一条与正常渠道相对的“灰色清关”贸易途径,是民间企业在“走出去”的初期难以割舍的一条危机四伏的淘金之路。 突然扣鞋 就像一部惊险电影 事发 大批税警突袭鞋仓 尽管扣鞋事件已经过了一周多,蔡仁胜仍然对当时的情景心有余悸,而他被扣的价值2000多万元的鞋更是让他担心不已。 蔡仁胜和温州鞋革协会秘书长朱峰,分别向记者讲述了事件发生的全部细节。 3月13日凌晨2时许,莫斯科税务部门大批专门打击经济犯罪的警察突然来到距莫斯科市南区约14公里的萨达沃特花鸟市场,拉走了储放在这里的中国鞋集装箱仓库里价值8000多万元的鞋,其中6000多万元的鞋为温州产,涉及20多家企业。 蔡仁胜的弟弟蔡仁童在莫斯科负责打理公司事宜,通过国际电话,身在温州的蔡仁胜在第一时间就获知了消息。 “没有出具任何票据,税警就在中国鞋商的眼前将集装箱一个个拉走!”蔡仁童在电话中向记者回忆,另一个目击者朱峰则向记者表示,根据鞋商的书面说明,税警仅出示了一张搜查令,便直接闯入仓库拉货。 “一部分货主赶到现场查看情况,却被警察用枪对准,并要求将手放在头顶,面向墙壁站好。”朱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一切就像反恐电影。” 演变 3天损失增至近亿 朱峰向记者表示,截至3月16日,被扣留的中国鞋集装箱已经逾114个货柜,损失从原来的8000多万元增至近亿元。 朱峰透露,3月15日,被俄税警查抄的温州企业从莫斯科发回了第一份关于事件详细经过的传真。当天下午4时,温州鞋革协会鞋类出口专业委员会召集相关企业,召开第一次紧急会议。“当晚,协会形成相关紧急决议并决定在次日由事件受损最严重的纳斯特鞋业负责人蔡仁胜为代表,送往北京相关部门。” 3月16日,温州市外经贸局和鞋革协会向温州市政府汇报了事件最新进展;同日,蔡仁胜一行飞往北京,紧急报告被呈送至中国皮革协会。 3月17日,蔡仁胜送至北京的紧急报告分别送达外交部和商务部;下午,商务部新闻办公室首次在官方网站上发布题为《商务部高度关注中国鞋在俄被查抄一事》的声明,商务部称已于当日紧急约见俄驻华商务代表,要求俄执法部门加大对俄非法清关公司的打击力度,避免将违法经营的责任转嫁给中方企业和商人,并对此事进行认真调查和依法公正处理,尽快就有关处理情况答复中方。同时,商务部指示我驻俄使馆经商处与俄方有关部门进行交涉,全力维护我在俄企业和商人的合法利益。 进展 温州方面保持沉默 各界对“扣鞋”事件的热烈关注,从朱峰讲述的一个细节即可看出。 “上周五开始,我的手机每天都接到上百个电话,除了企业负责人外,大部分是各地的记者。”短短几日,朱峰立即成为新闻焦点人物。3月20日,在采访朱峰时,记者也注意到这样的细节:短短一个多小时,谈话被来电打断近10次,尽管回答几乎是同样的几句话,朱峰仍然不厌其烦地向上海、广州和北京的记者传达事件的最新进展。 然而两天后,在参加了商务部召开的紧急会议后,同蔡仁胜等人一样,健谈的朱峰选择了沉默。 到此为止,价值近1亿元的中国鞋在莫斯科上演的一场惊魂记仍未结束。人们还在等待结果。(图据新华社) 企业突围 避开“灰色清关” 多方出口 量大价低 别只盯着一个篮子 朱峰向记者透露,出口俄罗斯的温州鞋,平均价格仅为几美元,利润空间有限。记者从中国海关了解到的数据,2002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了1.3亿双鞋,价值4.81亿美元,平均价格仅3~4美元一双。 相比之下,出口欧美的中国鞋,价格一般都在10美元以上,甚至更高,这是由于,如果价格过低,制鞋产业发达的欧洲和美国往往会通过反倾销的手段遏制中国鞋的出口。成都贵足鞋业负责人马志军一语道破天机,“俄罗斯市场卖不起价,欧洲市场的运作更为健全规范,且出口的鞋价格通常更高。”前不久,马志军参加了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鞋展,这一展会是全球影响力较大的皮鞋交易盛会之一,虽然费用不低,但对欧出口小有名气的贵足却无法放弃这样的机会。 朱峰建议制鞋企业,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当企业出口积累一定经验,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应将目光投向欧美等主流市场,除了市场更规范,同时高档次高价位的欧美市场也是中国鞋企应该争取的财富。 五点建议 应对“灰色清关” 然而,大量初涉国际市场的中国鞋企仍选择俄罗斯作为出口第一站,在此次事件后,有关各方应当怎样避开“灰色清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加强中俄经贸合作研究”课题组研究员岳颂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五点建议。 一:发展边境贸易。 对俄边境贸易的发展,办好中俄边境地区现有的边民互市贸易区,使其由单一贸易功能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力促俄方在其领土一侧多设立同类区域。 二:企业应到俄罗斯发展加工贸易。 有实力的企业应当到俄罗斯投资,充分利用俄方原材料在俄加工,除了向俄销售外,还可以打入第三国市场。据了解,目前俄方正在制定创办经济特区的有关法规,特区内企业可以享受优惠政策。 三:出口企业应尽快转变单一经营方式,转移和分散经营风险。 出口企业可以考虑在国内开设物流采购中心,吸引俄国客商来华采购,减少在俄直销的风险。另外就是争取在俄申请建立保税仓库,突破目前由清关公司垄断中国产品清关的局面。此外,民营企业应组织建立跨国物流配送中心,改变目前散兵游勇的地摊式经营。 四:通过协会协调内部事务,避免恶性竞争。 五:政府有关部门为出口企业提供必要服务。 灰色清关 揣上“炸弹”去淘金 朱峰向记者解释,“灰色清关”是指俄罗斯一些“清关公司”帮助进口商品以低于法定水平的税率进入俄罗斯市场,一度流行的“包机包税”和“包车包税”,都属于“灰色清关”的范畴。 清关 走捷径被揣上“炸弹” “灰色清关”为渴望打通俄罗斯商路的一些国内企业开辟了一条快捷而危机四伏的道路。国内商家只需办理好出关的合法手续后,将货物运到边境,之后的工作就全部交给俄罗斯“清关公司”处理。中国商人只需要在目的地的仓库等候货到。然而,“灰色清关”通常不会提供报关单,这也是隐患根本所在。 记者在温州采访时,一位浙江同行透露了一个细节,据对俄罗斯一海关的调查,1999年~2001年通过该海关从中国进口了2801吨圆珠笔、3648吨笔记本、窗户用铰链3277吨、瓷砖4172吨、绢花花篮4000吨、线头2209吨。 “这些产品实际上都是温州鞋的替代。”据透露,清关公司之所以大量改报名称,是为了获得更低的关税,因为中国货商缴纳的“清关费”是固定的,关税越低,清关公司从中获得的利润就越高。蔡仁胜向记者表示,目前温州鞋出口俄罗斯,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走正常渠道。 “这不是第一次,从2001年开始,出口俄罗斯的温州鞋就遭遇了较大规模的类似查抄,而小规模的查抄几乎伴随中俄贸易的开始。”朱峰证实了此前媒体的猜测:“灰色清关”如今浮出水面,但隐患实已冰冻三尺。 据透露,之前对“灰色清关”知之甚少,主要原因是很多小规模的查抄货主要么缴罚款,要么放弃货物。 揭秘 “灰色清关”的真正原因 经过调查,记者了解到,之所以大部分鞋商甘冒风险选择“灰色清关”,不外乎两个因素。其一是资金成本,朱峰告诉记者,如果通过正规渠道,按照鞋商多年来的经验看,比现在“灰色清关”的费用至少要高出一倍。 据了解,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需要缴纳三种关税:即数量税、重量税和金额税,这样初步计算,温州鞋进入俄罗斯的综合关税超过50%;而委托清关公司办理后,税负不超过30%。 其二,是时间成本。走正常渠道,从出关到最终到达仓库,中国商人需要花费的时间长达半年。这对季节性明显的制鞋产业几乎是无法想象的。而走所谓的“灰色清关”,花费的时间在几天到一两个月之间(同支付的费用相关)“不过再怎么算,也比正常渠道快得多。”而时间成本,最终也将反映到资金成本上。 朱峰表示,此次税警查抄仅仅是打击“灰色通关”,是政府维护税收的合法行为。这与温州鞋去年在西班牙被烧事件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事人心态 风险大还是想闯 温州鞋商的心态,在记者同蔡仁胜的对话中可见一斑。 记者:听到鞋被扣时你是怎么想的? 蔡仁胜:太突然了,但并非没有预料过,因为以前经常发生类似事情,只是影响和规模没这么大,给点钱就解决了。 记者:给钱解决怎么算? 蔡仁胜:通常是一个集装箱罚款5000美元。 记者:这个数目也相当高了,为何还要选择“灰色清关”? 蔡仁胜:我也是没办法,因为正常渠道的时间实在耗不起。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对俄贸易的?当时为什么没有想到正常渠道? 蔡仁胜:大概有五六年了。如果这次追不回货,这些年也就白干了。第一次出口的时候,看见别人搞“灰色清关”,也就跟着找清关公司了。 记者:如果追不回鞋,你以后还去俄罗斯做生意吗? 蔡仁胜:肯定要做,毕竟是几百亿的市场,就算冒再大的风险也得闯。 尽管顾虑“灰色清关”的巨大隐患,但由于难舍俄罗斯几百亿元的巨大市场,鞋商们始终难以回避“灰色清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