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中储棉巨亏 > 正文
 

个案解读:谁在为炒棉埋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16:51 新民周刊

  

个案解读:谁在为炒棉埋单

2004年丰收的棉花却让新疆棉农遭受重创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撰稿/杨艳萍(记者)

  范新平离家时,农场的棉田里只剩下白雪茫茫。安顿好瘫痪在床上的岳父,他对妻子和孩子说,你们就当我被判了三年刑吧。

  2004年的初冬季节,范新平满腹凄惶地从新疆跑到了上海。他来投奔一位高中时的老
同学,想着在上海学门手艺挣点钱,能养活留在家里的老婆和孩子。出来前范新平在新疆种棉花,不想去年棉价大跌,比起2003年的价格跌了一半还不止,这不仅把他种棉挣钱的梦想一把抹去,秋后还留下了12000多元的亏空。

  2004年中国棉花价格的巨幅波动,使整个棉花行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比起在这个市场中呼风唤雨、兴风作浪的大小棉商和各类棉花相关企业,处在这条“生物链”最底端的棉农范新平,他的损失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在生计颇为艰难的当地农场,12000元的亏空却足以使一个年近40的汉子抛家别子,背井离乡。

  2005年1月14日,范新平来上海打工刚满一个月,这天同乡告诉他一条从网上看来的消息,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棉”)因为进口棉花决策失误,出现了6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同乡说,“你种棉花亏钱,大概和这事有关吧?”范新平苦笑一声,一脸漠然。

  2003年的秋天,范新平的老家新疆某农场的棉花卖疯了,往年每公斤4元多的籽棉,当时卖到了8元钱。那一年只要是种棉户,几乎家家都挣了钱,10亩地就能净赚1万多元。

  在农场,每年的年头上,农场根据上年棉花收购价格,跟棉农签订包地协议,但是和周围的地方单位相比,却总是包地费用高,收购价格低。这个自成体系庞大而特殊的机构,在内部运作上仍旧保持着不少计划经济的痕迹。

  每到棉花上市的季节,如何防止棉农私自向外来棉商卖棉花,就成了让当地农场领导最头疼的事。在当地各交通要道上,都以检疫的名义设置关卡;各农场还要组织“护秋队”,四处寻检,严防种棉户私藏棉花,私自外卖。

  传统的管理方式下,各种偏激的交易方式产生了。在内外差价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棉农私下里开始囤积棉花。他们躲过护秋队的盘查,把拾好的棉花从田头运回家,藏在早就砌好夹层的卧室、鸡窝、羊圈、柴火垛和炭房里。那段时间,平时白天生意清淡的出租车都要开夜班,四处有人要租车偷运棉花。棉农与护秋队的冲突,也时有发生,但是护秋队的成员都是本乡本土的,大多数时候,也就睁一眼闭一眼。

  似乎里外早有了沟通,农场棉花收购高峰期一过,棉商们的收棉车就进来了。他们在棉农住地四处游荡,以高出正规收购价50%左右的价格,收集棉农秋天藏匿下来的棉花。范新平的一个朋友2003年在家中炭房夹层里藏棉花,到了来年春节前后偷偷卖给了外来棉商,一出手就挣了好几万。

  附近某农场一家种棉户,藏棉花时被护秋队逮个正着,结果发现他在几年前盖房子时,直接就在房屋下面修建了一座能储藏10吨棉花的大仓库。通过这种途径流向市场的棉花总量究竟有多少,恐怕只有天知道。

  范新平过去一直靠养牛维持生计。既然种棉花也能挣大钱,他决定2004年也去承包一块棉花地。2003年棉花收购异常紧俏,范新平想包块价格合适的地,已经包不着了。他跑到克拉玛依附近承包了37亩棉田,土租加上种子、化肥塑料薄膜、机耕等费用,每亩地上手就交了400元。

  这一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大增,与之相关的各种费用都在上升,2003年雇工拾花1公斤最高也就0.5元到0.6元,2004年就涨到了0.85元到1.50元。在2004年年初,由于国家推出了多项对种植粮食的补贴政策,往年大批来自内地的拾花人今年在家里种地也有了不错的收益,进疆拾花的人数锐减。

  去年8月底,开始收花,范新平雇了两个帮手,连同帮忙的亲戚一共5个人,住在棉田旁的地窝子里,每天早上7点钟下地,趁着天凉一气干到12点,回去吃饭歇息一阵,从下午5点再一直干到晚上11点。37亩地,最后拾下2500公斤籽棉,1500公斤棉桃。

  9月10日开始,新疆的棉花开始收购,最初的价格在每公斤5.20元,一个星期后,棉价开始5分1毛地往下掉,20天后,棉价已经跌到了4元钱左右。范新平给跌傻了,这种跌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棉农看不懂了。

  棉价跌破4元钱,算算已经亏损了1万多,范新平干脆不卖了。和他一起出来包地的一个同乡,年初看到棉花行情好,一口气包了200亩地,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家里借给他的资金全部投了进去,现在的价钱算下了,亏了将近9万元。一气之下,扔下一堆烂摊子,他跑到阿勒泰淘金子去了。

  秋寒逼人,棉贱伤农。2004年的深秋,早已过了收花的季节,偶尔在棉田里还能看到大片大片雪白的棉花无人采摘。棉价跌到惨不忍睹,拾得越多,亏得越狠,不如就让它烂在田里吧。种田有人有句老话,人能骗人,地不会骗人。可今年这是怎么啦?范新平想不明白。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