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耗资4000万复兴沙井蚝(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13:13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本报深圳讯 (记者李少华摄影报道)具有千年历史的“沙井蚝”是沙井、也是深圳的一张特色名片。然而在现代化工业进程中,传统蚝养殖业一度受到强烈冲击,为了使这一传统行业焕发新的光彩,深圳市旅游局和宝安区政府、沙井街道办等部门联合举办的首届“金蚝节”也将于今日开幕。 沙井蚝的辉煌与没落
深圳产蚝的历史可追溯至晋代。宋代归德(今宝安区沙井镇一带)所产“归德蚝”,是我国最早的人工蚝。 据沙井老蚝工介绍,沙井位于珠江入海口,地理位置独特,海上浮游生物丰富。其蚝体大,肉质细嫩鲜美。被誉为“海底牛奶”。“沙井蚝”体大肉嫩,蚝肚极薄,有“沙井蚝,玻璃肚”之说。史料记载,沙井蚝业最发达兴盛的时候,蚝业人口约1万多人,蚝船约350多艘,年产鲜蚝平均6500船,最高达8000艘(每船约可开采熟蚝100公斤)。 但改革开放后,蚝区自然条件变化,滩涂变迁,加上深圳特区和毗邻地区的工业发展,珠江流域植被遭受破坏,珠江水带来的泥沙在珠江入海口淤积的速度加快,蚝田大大缩小。而且出现了死蚝现象,沙井蚝的鲜美几乎成了令人怀念的历史。 建三个基地拯救沙井蚝 然而,发展壮大蚝产业,让传统养殖业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发扬光大,一直是沙井人的梦想。为此,早在1993年,沙井镇政府就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沙井蚝民走出沙井,寻找新的养殖基地。政府通过贴息贷款的方式,给走出沙井谋发展的蚝民以资金支持,10年来提供贴息贷款4000多万元。 当地政府和蚝民花费巨大财力和心思,分别在阳江、台山、惠东沿海打造了三个养殖基地,经过10年精心培育,终于使三个基地出产的蚝有了与传统沙井蚝无异的滋味和神韵。三个基地都是比照沙井蚝田海水品质,经过科学测试后精心选择确定下来的,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污染,而且,海水盐度、温度、浮游微生物、水质等都与沙井蚝原始生存地一致。 沙井蚝的复兴之路 虽然传统蚝产业在沙井每年产值仅仅2000多万元,但是由于深深根植于当地民间文化和生活,也是真正属于当地地方特色的产业。今年3月首届“最具影响力的深圳知名品牌”评选活动,该镇“沙井蚝”是唯一榜上有名的传统农业品牌。在11月结束的2004年“广东省名牌产品”评比中,“沙香牌”沙井蚝业成为深圳市获得广东省名牌(农业类)的唯一品牌。 “蚝”对于今天的沙井人来说,更主要的策略是深加工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据介绍,建立于1951年的沙井水产公司,经过50多年的努力,现在已发展成集科研、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产业化经营的国有企业。其产品沙井蚝罐头、沙井蚝豉、沙井蚝油等驰名中外、深受消费者青睐。 但是,沙井人在蚝产品的加工上还是停留在粗加工上,很多工序还是以手工为主。据沙井街道办领导介绍,目前,他们正在谋求运用生物工程技术,自主研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生物制品,但是,除了资金、技术,当地蚝民现代管理和经营理念的缺乏都成为蚝业发展的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