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0日09:39 新浪综合

  致敬萧山第一代改革者

  来源:萧山日报

今日,萧山日报以专版的形式,向萧山第一代改革者致敬今日,萧山日报以专版的形式,向萧山第一代改革者致敬
(本版图片选自新华社)(本版图片选自新华社)
1984年,鲁冠球(中)和刚来到杭州万向节厂的4名大学毕业生交谈,鼓励他们干一番事业。1984年,鲁冠球(中)和刚来到杭州万向节厂的4名大学毕业生交谈,鼓励他们干一番事业。
1998年,鲁冠球在自己的菜园中。1998年,鲁冠球在自己的菜园中。
中国品牌走出国门。2015年,美方员工在万向美国公司一处太阳能面板生产车间工作。中国品牌走出国门。2015年,美方员工在万向美国公司一处太阳能面板生产车间工作。

  本版撰稿 记者 钱嫣 周喆 洪凯 王慧青

  鲁冠球走了。他的一生,演绎了一段传奇。他虽离去,却留下了一个时代。

  对于萧山人来说,鲁冠球这个名字,是多么的熟悉与亲切。他是改革开放以来,萧山民营经济发展走出的第一代企业家。从一个小小的铁匠铺,到一家庞大的跨国集团企业,鲁冠球这段波澜壮阔的创业史,不正是萧山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吗?

  而在浙商群体中,鲁冠球堪当一位“教父级”的人物,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泛尊重,他砥砺奋进的创业精神,激励了无数浙商奋勇前进。马云在悼念鲁冠球时说,鲁老身上最鲜明的东西,就是他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企业家精神,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洞见和气度。

  万向之哀,萧山之痛。斯人已逝,其志长存!鲁冠球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家朝气蓬勃的企业,更是生生不息的中国企业家精神。

  鲁冠球和他的汽车梦

  民企“常青树” 从田野走向世界

  鲁冠球,1944年出生于萧山宁围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他成长于田野,在艰难的岁月中磨砺出坚韧的品格。这个农民的儿子,有着不同常人的创业天赋和胆气,从一家铁匠铺开始,缔造出一家跨国企业。

  1969年,鲁冠球带领6位农民集资4000元创办“萧山宁围公社农机修理厂”。后来,鲁冠球判断中国将大力发展汽车业,因此决定砍掉其他项目,专攻万向节,并将厂门口四块牌子摘掉三块,只保留“萧山宁围公社万向节厂”。1984年,拥有世界上最多万向节专利的美国舍勒公司代表在广交会上“相中”万向,并在此后下3万套订单,万向产品首次走出国门。1994年,鲁冠球带领万向钱潮率先上市,万向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进入新世纪,面对汹涌而来的国际化大潮,鲁冠球更进一步抓住机遇:不仅成为国内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厂商,还相继收购了舍勒公司和翼形万向节传动轴的全球最大供应商——洛克福特公司。2001年,万向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纳入麾下,2013年,又正式收购美国A123系统公司,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此时的万向,已从一个万向节厂家蜕变为从零件到部件,再到系统模块供应的世界级汽车零部件企业。

  紧抓时代契机的鲁冠球,成功了! 《半月谈》杂志在1985年将他列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之后的许多年里,几乎每年他身上都会多一层光环——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等,他还当选为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和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大浪淘沙。当无数中国民营企业家在岁月更迭中名噪一时又销声匿迹,鲁冠球一直挺立在世界经济的潮头。他麾下的万向集团,不但傲居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世界级地位,更以一系列前沿布局,牵动着汽车业的神经。此外,万向集团还在农业、新能源、房地产等多元领域积极发展,其成功经验甚至三次被哈佛商学院写入教材,成为典型案例。

  如今,万向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年营收超千亿元、利润过百亿元的现代化跨国集团,更是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以及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中唯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同样也是中国向世界名牌进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16家企业之一,成为中国民企的“常青树”。

  执着“造车梦” 展现企业家的担当

  创业48年,鲁冠球的“造车梦”做了48年。他说,新能源汽车是万向履行的社会责任。1999年,鲁冠球决定造一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车。他一直和汽车零部件打交道,从万向节到其他零件,又发展到部件、模块,汽车的“内脏”几乎摸了个遍,离造汽车只有一步之遥。“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死死抓住这个篮子”。这次,鲁冠球紧紧抓住新能源电动汽车这个“篮子”。

  从成立电动汽车项目组开始,鲁冠球就定下“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发展路线,并采用产业并购加自主研发的双轨模式。彼时,电动汽车离人们的生活是那么遥远。但鲁冠球却认准了未来电动汽车发展的趋势。“我不造汽车,我儿子也要造。儿子成功不了,我孙子继续。”这份执着与担当,引领万向走上了整车制造的道路。

  2016年9月,万向自主研发的15辆新能源汽车(小型客车)通过国家汽车标准测试,同年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认定万向符合新能源汽车准入标准,审批通过了万向年产5万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至此,万向完成了对新能源整车产业链的布局。按照规划,接下来,万向将投资2000亿元,在杭州打造万向创新聚能城,包括新能源客车、乘用车、电池和零部件等项目。

  鲁冠球认为,自己是企业家,不是商人。他曾说:“过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美德,现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必须。企业承担了责任,社会才需要你,所以,坚守社会责任,就是坚守企业的生命。造整车,是我们对核心业务的再投资,更是我们对汽车责任的坚守。”

  创造了这些卓越业绩的鲁冠球,却一直住在早年修建的农家小楼里,只要不出差,他便按时回家和妻子一起吃晚饭。这样一位朴素的企业家,用毕生精力争分夺秒地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他说:“别人每周工作5天,你就一年365天都不休息,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定能成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年9月,在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后,鲁冠球高呼“时代契机,我们没有理由错过”,他说再一次感受到“异军突起”时代机遇的到来,所不同的,不是乡镇企业在中国的“异军突起”,而是中国企业在世界的“异军突起”。

  “战士的终点,就是坟墓。”鲁冠球的人生传奇画上句号,但是他身上的企业家精神生生不息——爱国敬业、创新发展、追求卓越、服务社会……

  鲁冠球的身上,有太多的精神符号被我们记住,而这背后,正是一位杰出浙商和这个大时代共同创造的传奇与荣耀。在萧山经济转型升级、走向世界的当下,鲁冠球留下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

  乡邻眼中的鲁主席

  连日来,博学路南侧的道路围墙边,整齐地排着一长列花圈。沿着一旁的小弄堂往里走10多米,就是鲁冠球的老宅。这是一幢普通的白色自建小楼,中间带个不大的院子。如果按辖区来分,附近的这片农居都属于宁围街道在北干的一块“插花地”(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因地界互相穿插或分割而形成零星分布的土地)。55年前,鲁冠球就是从这里开铁匠铺起步,直至打造出一个跨国集团。

  就在万向集团官网发布讣告的第二天,这里的吊唁活动低调进行着。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脸色肃穆,眼角含泪,都是自发来送鲁冠球最后一程的。现场静悄悄的,没有高分贝的哀乐,没有过多的摆设,一如这位农民企业家生前一贯保持的朴素作风。

  前来参加吊唁的有知名的政界、商界人士,更多的则是在万向工作过的老员工和宁围当地的村民群众。他们和鲁冠球是师徒,是战友,是老乡,无论外界诸如“浙商常青树”“民企教父”的美名叫得有多响,他们眼中的鲁冠球,始终是那个亲切又亲近的“鲁师傅”“鲁主席”。

  钱凤花:鲁师傅教会我付出必有回报

  10月25日下午,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病逝的消息不胫而走。

  在宁牧村698号的一户农民房里,正在张罗晚饭的钱凤花也从儿子的手机里看到了这则消息。瞬间,老人的双眼就湿润了。“老天要是能让鲁师傅再多活十年该多好!”她抹着眼泪,深深叹了口气。

  这个普通的农村老妇,为何称鲁冠球为“师傅”?当她从杂物房里翻出几座积满灰尘、落款为“万向集团公司”的奖杯时,答案慢慢揭晓——今年68岁的钱凤花是万向集团的第一代创业者。1973年进厂,她就跟着比自己大6岁的鲁冠球当学徒,学精磨轴套。“他像个大哥哥一样跟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吃饭。”钱凤花说,鲁冠球不喜欢别人叫他老板,于是建厂初期的那批老员工大多喊他“鲁师傅”。后来,鲁冠球成为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大家才慢慢改叫他“鲁主席”。

  在万向工作的近30年中,钱凤花几乎天天与车间机床为伴,把她的青春和半生的心血与万向的事业熔在了一起。当年,第一个“钱潮牌”万向节的样品,就是经她之手精打细磨出来的。

  20世纪80年代,万向进入加速发展期,由于订单多、生意忙,一线员工加班加点是常事。一有加急产品,或是新产品生产试验,钱凤花总是主动留下来的那个。她工作效率高,做出来的东西质量好,是公司上下公认的“生产能手”,连续多年评上集团劳模。

  凡是遇到员工加班,鲁冠球都会下到车间里转转,叮嘱大家操作的时候注意安全,累了就休息一下。对钱凤花这种还要照顾孩子的一线女工,他常说:“你们最不容易,两头都要顾,辛苦啊。”

  员工们为万向的付出,鲁冠球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一定会给到他们应得的报酬。钱凤花说:“我只要埋头工作,在车间里争第一,那么拿到的奖金肯定比别人高。”

  这是万向在分配上始终坚持一条理念:“播种才有收获,付出才有回报”。对那些为集团发展做出特别贡献的员工,鲁冠球还会授予他们万向员工的最高荣誉——“终身员工”,钱凤花就是其中之一。

  “终身员工”在退休后,每月除可以拿到国家规定的养老金外,还可以享受与在职员工同等的工资待遇和医保。看病费用超出医保报销范围的,还能到公司报销超出部分的90%。“我现在日子能过得这么好,真是要感谢鲁师傅和万向对我的关心和照顾。”钱凤花说,如今每年两次受邀回到万向集团参加活动,分别是7月8日的厂庆日和年终的表彰大会。鲁冠球把这批“终身员工”当成座上宾,每次相见必先问两个问题:“身体还好吗?家里人怎么样?”看着老员工们容颜渐衰,他不由低声自责:“那些年把你们累坏了,怪我,怪我。”

  俞筱芬:宁牧村失去了一位精神领袖

  1982年夏天,18岁的新街姑娘俞筱芬从衙前高中(现萧山三中)毕业。正准备找工作时,一张贴在路边招聘启事引起了她的兴趣——萧山万向节厂面向社会招聘高中、中专毕业生。彼时的万向,已经是萧山一家颇有名气的乡镇企业。

  俞筱芬回忆,那个年代工厂招工基本不看学历,且通常局限在本村本镇范围内。像万向这样不限地域、大规模招聘刚毕业的年轻人,还是十分少见的。“这个老板思想解放,理念超前。”这是她对鲁冠球的第一印象。

  捧着高中文凭,俞筱芬和一众同学骑着自行车赶到宁围,信心十足地走进万向参加应聘——当时的高中文凭很“吃香”,甚至胜于如今的大学一本学历。硕大的会议室里,坐着好几百人,鲁冠球穿一件白色短袖衬衣坐在台上,面试每一位应聘人员。“几岁啦?”“为什么想到万向来工作?”“懂得造汽车吗?”每一句问话都带着浓重的萧山口音,脸上始终保持微笑。亲切、爽朗,没有一点领导架子,这是俞筱芬对鲁冠球的第二印象。

  俞筱芬顺利通过了面试,没想到在体检环节因视力不达标,被万向拒之门外。之后,凭借打得一手熟练算盘,俞筱芬在镇工业办找了一份财务统计的工作,“那时候觉得跟鲁冠球、万向就这么擦肩而过了。”

  2005年,已从机关离职的俞筱芬当选为宁围镇(2014年撤镇设街道)宁牧村党总支书记。宁牧村,正是万向集团总部所在地。时隔23年,俞筱芬和仅有过一面之缘的鲁冠球,又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第N次的碰面机会。“鲁主席一直是助推是宁牧发展的精神领袖。”这些年里,俞筱芬深切感受到鲁冠球和万向集团是如何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如何为困难村民解决就业和生活问题的。

  2008年,萧山开展“千企结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鲁冠球二话不说拿出200万元支持宁牧村发展,这笔钱建起了宁牧村民学校,村民们有了一处参加学习培训、组织交流活动的场地。而这,仅是万向数十年来回馈社会、捐资办学中,轻描淡写的一笔。

  俞筱芬感慨道,鲁冠球最受人敬仰的地方,在于他管理着几万人的大集团的同时,还一直关心困难乡亲的生活。为了帮助一位身患残疾的村民,鲁冠球专门在万向挪出了一个适合他身体条件的岗位,以这种方式告诉他,残疾人也可以自力更生。

  俞筱芬说:“他总是把‘吃饭不忘种田人’挂在嘴边,把乡里乡亲放在心上,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遗憾的是,宁牧村从此失去了一位精神领袖!”

  浙商眼中的鲁冠球

  马云:他离开了,但留下了一个时代!

  得知鲁冠球逝世,在出差途中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百感交集,发文悼念称,浙商开创了一个时代,而鲁冠球鲁老代表的这辈人开创了一代浙商。

  马云认为,鲁冠球最鲜明的特征是他骨子里的企业家精神。当浙江遍地老板,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分歧时,鲁冠球表示,企业家不能“满了口袋,空了脑袋”。“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洞见和气度,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浙商对鲁老最好的思念,最永久的纪念,就是把他身上的勇气、视野、格局,把他身上的企业家精神传承下去。”

  郭广昌:老鲁是企业家精神最好的案例

  “我们一直提倡中国的‘企业家精神’,鲁冠球就是最好的案例。”让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认印象深刻的是,每次向鲁冠球请教,他都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甚至教训拿出来说,让人获益良多。

  李书福:鲁冠球的精神如丰碑令人景仰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为浙江失去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深感惋惜。他与鲁冠球的交往源于对汽车事业的热爱,对制造业的坚守,对企业全球化发展的追求。鲁冠球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开拓的一生、传奇的一生。他的企业家精神犹如一座丰碑令人景仰,激励和鼓舞我们这些晚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徐冠巨:人生在世,生一日应尽一日之勤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曾是万向第一批面向社会招聘的49名高中学历的年轻员工之一,在鲁冠球身边工作6年,从热处理车间工人,到设备动力科机修工,到财务科主办会计助理,到六车间统计员,再做到供应科材料会计。

  徐冠巨称,自己取得的发展,离不开万向的教育培养及精神熏陶。“一天做一件实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鲁主席的谆谆教诲,每每想起都那么亲切,那么语重心长。

  “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应尽一日之勤”。徐冠巨表示,像鲁主席这样老一辈企业家终身勤勉不倦、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担当的责任情怀,永远值得铭记、学习和发扬光大。

  陈妙林:一个时代的典范,鲁老值得尊敬

  惊悉鲁冠球去世,开元旅业集团创始人陈妙林发文悼念:“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鲁冠球都是我们的榜样。他是萧山人的骄傲,是浙商的骄傲,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骄傲。”

  陈妙林回忆,初识鲁冠球在43年前,那时自己在物资公司工作,鲁冠球只有几个人的宁围农机厂刚开始做轴承。当时物资供应紧张,买轴承必须以旧换新,鲁冠球从中看到了商机,收购旧轴承后拆换被磨损的滚动球,翻新后再低于市场价卖出去。鲁冠球到物资公司来拉旧轴承,最初是自己拉人力车,后来踩着三轮车,到第三年雇手扶拖拉机。鲁冠球那种不辞辛苦、勤俭创业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砥砺前行。

  1986年,陈妙林受任负责萧山宾馆的筹建工作并出任首任总经理。当时,萧山的经济已经走在全国县级城市的前列,县委县政府决意把萧山宾馆作为开放性的对外服务的企业试点来搞,投资方除政府外,还拉进了包括万向节厂等四家企业和单位,并由鲁冠球出任董事长。

  受任之际,鲁冠球即提出了两个主张,一是宾馆必须实行由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二是希望政府对宾馆的经营管理不过多干预。鲁冠球的这两个主张,为萧山宾馆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陈妙林表示,今天的开元旅业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媒体笔下的鲁冠球

  作为商界传奇,鲁冠球及他一手创建的万向,已成为现代民营企业中具有教科书意义的标杆,曾三次被哈佛商学院收入教材。众多学者、名记更是纷纷将万向的发展脉络、创新战略、企业精神作为研究标本。

  这几日,新华社以《万向创始人鲁冠球曾创造中企多个第一》为题,用辉煌的成绩宣布了鲁冠球去世这一消息;《南方周末》用“创业48年堪称民企传奇”回顾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国企业家》杂志则称鲁冠球是该杂志“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浙江日报》于27日刊登《鲁冠球:一个时代的背影》,文章回顾了鲁冠球“整车造车梦”,以及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精神,最后以“峰回路转,初心不改,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位家住钱塘江边的弄潮儿,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背影”作结,为其精彩一生画上圆满句号。

  《钱江晚报》官方微信作为最早发布鲁冠球去世消息的媒体之一,于25日下午发微信文写道:“这位生于杭州市萧山区宁围镇,浙商群体中的‘教父级’人物,他享有的这些关心,是人们对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敬重、敬畏和爱。”

  在这篇10万+文章的留言评论区,大家写下了对鲁老的怀念——“宁围的骄傲!”“隔壁邻居,一路走好!”“在读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鲁爷爷走好!”……

  “萧山发布”也在28日发布微信文悼念鲁冠球,文中深情写道:“您书写的传奇是我们的时代财富,含泪相送,却不说再见,企业家精神永驻!”

  在万向集团网站首页讣告栏,在线吊唁的蜡烛显示已有近5万支被点亮,鼠标每点一下,都是网友对鲁老逝去的祝福。

  鲁冠球是萧企的骄傲,中国的自豪,更是世界的标杆——1984年,产品销往美国;1994年,在美国独资成立万向美国公司;2001年,收购美国上市公司UAI。鲁冠球曾赢得《华尔街日报》“国家英雄式人物”的赞誉,还登上过美国《新闻周刊》封面,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个登上该杂志封面的中国人,在外媒中具有不小影响力。鲁冠球辞世也引起了国外媒体的注意,福布斯、路透社等都进行了报道。

责任编辑:王嘉源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