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研究 > 正文
 

保险资金运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亟需科学构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 06:47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随着非国债类固定收益产品的日益丰富、不断创新,以及企业债市场的迅速壮大,信用产品在固定收益证券中的投资比例也将逐渐上升。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急需构建涵盖识别、测量、控制等环节的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保险资产面临的信用风险包括固定收益产品的信用利差风险、违约风险,以及场外交易的对手方违约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测量出当前资产组合未来由于信用利差上升
、发行人或交易对手违约造成的最大损失。其基本的思路是:首先,确定导致信用风险损失的因子集,计算出因子的联合分布;其次,构造出因子与信用风险损失的映射关系;最后利用上述映射关系将因子的联合分布转换为信用风险损失分布,取一定置信度下的最大损失即完成了整个测量流程。信用风险因子往往较多,比如财务指标;实践中通过信用评级来完成信用风险因子的降维过程,从多维因子集得出一维的信用质量值。然后利用信用敞口、信用评级隐含的违约概率、回收率映射出信用风险损失:信用风险损失=信用敞口*违约概率*(1-回收率)。其中信用敞口是指违约后全部损失时的金额,一般指信用产品本金或交易合约价值。对于场外衍生交易而言,未来合约价值是一个随机变量,一般用一定置信度下的最大值作为信用敞口。违约概率表明发行人或交易对手违约的可能性。回收率指违约后可以收回的金额占信用敞口的比例。

  而对于信用产品的信用利差风险,往往通过信用评级变化导致的信用利差变化,对其重新估值计算出信用利差扩大导致的损失。对于资产组合,利用信用评级对应的违约概率以及信用评级转移概率矩阵,在把各发行人、交易对手间的相关性考虑后,求出信用产品信用风险损失与场外交易违约损失之和的随机分布,取其一定置信度下的分位数,即得到资产组合信用风险最大损失。

  显然,信用评级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石。在目前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评级涵盖范围小和权威性难以保证,而境外信用评级机构基本没有涉足国内评级业务的大环境下,应自主开发内部评级方法和模型,对境内非国债类固定收益产品发行人和场外交易对手(目前主要是金融机构)分别进行评级。在违约率、回收率数据难以获得(在目前破产法未出台且监管机构对上述发行人及交易对手的信用质量的严格管制的情况下,很难发现市场化的违约事件)的前提下,可直接寻求评级与信用利差的对应关系。在构建了信用评级体系后,首先要建立集中度限额,控制信用产品、发行人、行业、期限、信用评级、交易对手等集中度,保证合理分散化;其次要建立信用敞口限额,最后建立信用风险损失限额。此外,由于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传导性、互融性,要实现全面度量风险的目的,准确刻画承担的全部风险,还应建立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测量的统一框架,从影响保险资产价值的所有因子出发,构建整体损失分布,完成与市场风险的总成。

  当然,这一切都必须紧紧依靠信用风险数据、模型和技术系统。而这将是一项长期并且投入颇大的工作。

  风险管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防范、规避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应具备信用风险缓解和对冲的机制,在已经承担信用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包括抵押、保证金、净额结算、DVP交割、主合同特别条款、信用衍生产品在内的技术手段降低/转移信用风险,在不完全丧失信用风险带来的收益的前提下保证信用风险的可控可承受。

  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完善独立的组织架构和制度、流程体系。按照《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的要求,目前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董事会层或者经营管理层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

  为加快推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有效管控保险资产面临的信用风险,保证信用投资的效益,建议保监会:

  1.出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指引,从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职责权限、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及手段等方面指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的大方向。在具体内容上可借鉴Basel委员会和ISDA的相关成果和国际金融机构的最佳惯例。

  2.联合其余金融监管机构、国内外评级机构及相关金融机构,推动信用评级中介服务的大发展,扩大信用评级的范围和频度,初步形成具备公信力的外部信用评级体系。

  3.引导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应用,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行业内机构采用内部信用评级和信用风险内部模型度量信用风险。4.推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积极运用信用风险缓解和对冲手段,推动金融机构净额结算、DVP等结算方式,在条件具备时允许其在对冲风险的前提下开展信用衍生交易。

  5.高度重视不同类型风险的相关性特征,加强组合监管、全面监管,推动全面风险管理。

  作者: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文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