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研究 > 正文
 

解读8月宏观数据:经济下滑债市无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 08:16 中国证券报

  国海证券研究中心 杨永光

  近几天,国家统计局和人民银行陆续公布了8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在此次公布的数据当中,我们可以察觉出中国经济的一些细微的变化以及央行在调控方式上的调整。对于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疑问,我们给出以下解答。

  疑问一:工业增加值逐步回落是否意味着GDP的增长也将逐渐回落?答:有可能预示经济的下滑。

  8月份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略低于7月份的16.1%和上半年的16.4%。由于工业增加值在GDP统计中所占比例较大,GDP的增长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关性很高,因此工业增加值的缓慢回落也预示着未来GDP增速的回落,只不过在出口增速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这种回落的速度较为缓慢。

  疑问二:居民储蓄存款增速上升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是否意味着消费不畅?答:至少表明”扩大内需”的效果不明显。

  8月份M2同比增长17.3%,已连续三个月高于年初央行制定的15%的增长水平,而且高出的幅度越来越大。M2增长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居民储蓄存款增速上升,居民储蓄延续了4月以来的持续增长趋势,同比增长17.5%,这与4月份以来进行的

房地产调控存在着较大的关系。

  同时,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月增长12.5%,略低于7月份的12.7%和上半年的13.2%,这表明虽然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前几年有了一定的增长,但在短期内这种增长变得越发困难,幅度有所减缓。

  以上公布的两个指标说明,在房地产受到调控的情况下,居民购房的意愿受到一定的抑制,加上目前没有其它的消费的龙头产生,国内的消费需求短期内难以快速增长。在消费增长不能增长很快的情况下,依靠投资和进出口拉动经济不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

  疑问三:贷款增速有所增加是否意味着投资增长的快速走高?答:对目前经济的运行格局不会产生太明显的改变。

  8月份新增贷款为1897亿元,同比多增了740亿元。这种状况显然比7月份贷款的负增长高出很多。是不是会有效带动投资增长而改变

中国经济的趋势呢?

  答案是否定的。第一,8月份的贷款增量绝对值上并不高。由于去年8月份还处于

宏观调控力度较大的时期,贷款增量较少,而2002年、2003年同期的贷款月增量为1729亿和2808亿。第二,8月份贷款并没有主要流向投资领域。8月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增加1188亿元,同比多增加847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776亿元,同比多增加3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的比例非常小,这表明8月份贷款流向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规模很小。

  从8月份这些纷乱的数据中,并结合市场的走势,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经济下滑趋势正在形成,央行调控有心无力,债券市场没到转势的时候。

  首先,经济下滑的趋势已较为明显。自2005年以来,一些重要的工业品随着产能的迅速提高从而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同时,进口额增长下降,贸易顺差不断加大,表明国内消费需求增长已跟不上产能的增长,过多的商品必然会进一步拉低商品价格,种种迹象印证中国经济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近几个月更是表现为工业增加值逐渐回落上。

  其次,央行已经意识到经济的下滑势头,并已开始进行微调。近几个月以来,央行大幅减少了对冲外汇占款的资金规模,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加,M2连续几个月快速上升,或多或少的给银行增加贷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定程度上带来了6月、8月份贷款量的增长。

  再次,央行想通过”拉动内需”来改变经济下滑的努力没见明显成效。在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当中,消费需求是央行的着眼点。因为净出口不可能再继续大幅增长,容易带来贸易国之间的摩擦,同时,煤电油运的瓶颈也限制了投资的增长。所以从前几个月开始,央行就提出了“扩大内需”的目标。

  但从上述的分析来看,在限制了房地产的发展之后,居民储蓄增长较快,而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历史上看还没有出现快速大幅增长的先例,属于一个比较平缓的指标,因此指望扩大内需来扭转经济的运行趋势较为困难。

  最后,目前为止各方面的经济指标表明,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没有改变,债券市场的运行格局也就难以打破。8月份的各项指标表明,中国经济还在按原来的发展趋势运行,换句话说还在处于一个缓慢下滑的过程当中。这就意味着这种经济下滑的“朦胧预期”当中还要保持较长时间,债券市场不断走好的运行格局在较长时间内不会有所改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