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研究 > 正文
 

迎接信用投资新时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 06:18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一直都是一条腿走路,高信用级别债券成为债券市场唯一的主体,投资者往往就是宏观研究员,能否准确判断宏观经济走势成为债券投资成败的决定因素。这种情况已经成为我国债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制约因素。

  从市场现状来看,缺乏信用投资工具,对经济走势判断的趋同,严重影响了创新工具的市场拓展;信用工具的匮乏直接导致债市投资者信用投资能力不强,无法也无从获取信用
分析所带来的超额收益。

  虽然整个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培育,但是保监会《保险机构债券投资暂行管理办法》已经率先着墨于信用投资,并着力培育保险机构在这方面的投资能力,为迎接我国债券市场信用产品的大发展打造好核心能力。

  企业债市场发展严重滞后

  我国债券市场一直以来是以国债和金融债为主导,企业债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债市进一步发展跨不过去的门槛。企业债发展滞后的背后有着许多深层次的原因,但发行不市场化,或者没有营造市场化的环境显然是其中原因之一。

  1、发行管制过严:一是对发行主体的限制,二是对发行额度的限制;2、利率浮动区间过窄,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百分之四十,使不同的企业无法在利率上显示出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

  企业债品种的趋同以及市场容量的不足,使得固定收益产品中另一重要的风险要素--信用风险得不到市场的重视。

  已现发展新转机

  企业债市场的本来内涵应该是信用的市场,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通过不同的利率发行债券,为投资者提供信用投资的工具。但是在现有企业债的这种发行体制下,必然不能还企业(公司)债的本来面目。不过,我们已经注意到这方面发展的一些积极的信号。

  随着央行企业短期融资券、商业银行普通金融债券的推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行债券也是箭在弦上,备案制、簿记建档,等等。显然,银行间市场在信用工具创设上的步伐已经越来越快。

  毫无疑问,企业债如果再停留于以前的模式,将不可避免地被银行间的信用工具所替代。相信银行间市场出现的产品创新会对我国企业(公司)债市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促使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市场的最终形成。

  协力打造信用投资核心能力

  保监会敏锐地捕捉到我国债券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并预见到我国债券市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整合了过去与保险机构债券投资有关的一些暂行管理办法,从培育保险机构投资者在固定收益证券投资方面的核心能力出发,发布了新的《保险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这一办法从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等方面都与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变。对于保险机构投资者来说,该办法透露出来的一个最重要也最直接的信息就是:信用投资将在固定收益投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主要体现在:

  1、扩大企业债的比例上限,保险机构投资企业(公司)债券的余额,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该保险机构上季末总资产的比例从原来的20%扩大到30%;

  2、在第三十二条中为保险机构投资无担保的企业(公司)债券留下余地,预计将来具有较强信用分析及风险控制能力的保险机构将会获得监管机构的许可,从信用产品中攫取更高的收益;

  3、《办法》中明确要求保险机构应建立债券发行人和债券的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对债券发行人和债券的信用状况进行持续跟踪评估,并作为债券投资决策的依据。由于债券发行人和债券的评级存在迁移的可能,因此保险机构目前虽然只能投资高等级的债券,但高等级的债券存在着评级恶化的可能,显然被动地接受评级机构的评级及其随后的评级调整,将给保险机构带来潜在损失风险。

  从国外资产管理公司固定收益的投资经验来看,超过一半的业绩归因于公司良好的信用分析能力,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公司)信用水平的变化,在市场反应之前进入或退出,从而获取高额的收益。

  我国保险机构在固定收益方面也积累了相当有益的经验,但由于前述原因,投资重心依然是与利率走势紧密相关的高信用级别债券,所以保险机构如果在信用分析方面,不能够抢先一步,努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积累这方面的投资经验,那么就将在未来的公司债市场上后人一步,失去在信用投资方面打造核心能力的先机。

  保监会的这一办法意在营造保险机构信用投资的环境,政策保证已经有了,而且将不断地完善,预计随着保险机构信用投资能力的增强,我国企业债市场将迎来大发展的良好契机。

  作者:中再资产管理公司 杨宏亮

爱问(iAsk.com)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