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公告 > 正文
 

上涨已经透支一系列利好 债市短期调整在所难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 09:49 证券时报

  近一年债市的上涨已经透支一系列利好债市短期调整在所难免

  中信证券 杜雄飞

  近期,受央行领导周小川和吴晓灵讲话的影响,债市开始了今年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从机构的操作来看,也开始争先恐后地卖出债券。但是,对于后市,各机构目前仍然存在
一定的分歧。我们认为,对本轮上涨行情进行脉络上的梳理后不难发现,短期调整是在所难免的。

  本轮上涨行情始于2004年底至2005年初,起初是2004年上调超额准备金率及升息之后的恢复性反弹,此后,银监会加强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及考核,银行业出现了整体“惜贷”的状况,特别是央行于3月17日下调了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后,债券市场的资金面极其宽松。其间的宏观数据也有力地配合了债市高歌猛进,并且随着7月22日央行汇率改革的启动,更是从方向上利好债市,使得上涨行情一直延续至今。

  从以上情况来看,影响债市本轮上涨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宏观数据的向好、银行存贷比的不断上升、央行的

汇率改革及下调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等,目前来看,这些因素并没有消除。

  首先,接近年底的宏观数据可能会有所反弹,但是总体仍然向好债市。具体来看,虽然9月份的M2增速达到17.9%,创今年新高。但是从以往货币供应量同通货膨胀的10-12月的滞后期来看,短期内市场的通货膨胀率会保持在相对温和的水平,即使反弹,幅度也不会很大。并且,目前政府对通货膨胀仍然具有一定的控制力。

  其次,从资金面情况来看,银行存贷比较高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资金面依旧宽松。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在资金运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2000年改革初的71%,下降到今年9月底的54.3%,投资债券的潜在资金仍在增加。另外,目前除了国有商业银行以外,其他类银行机构的该比例截至9月底也仍然在98%以上,随着这些

银行改革进程的加快,预计会出现和国有商业银行相类似的“惜贷”现象。因此,从长远来看,市场的资金面仍然是有利于债市的。

  再次,央行的

汇率改革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央行为了抵制热钱,相信仍会保持目前的政策,但具体的策略可能会有所变化。并且,从日本的案例来看,升值的过程可能伴随有通货紧缩的出现,相信国内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但经济增长的放缓可能在所难免,因此,通货膨胀上升的概率也不大,这些无疑都是对债市有利的。

  最后,央行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仍然存在下调甚至取消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压力。虽然从近期央行所发出的调控信号来看,短期内再次下调该利率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央行在未来某一时间出其不意的举动。

  虽然影响债市上涨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我们应该注意到,近一年债市的上涨已经对上述利好进行了极大的透支。从2005年初至今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平均下降150个BP左右,上证国债指数也从年初的96点上升至最高点109点,上升幅度达14%。在此过程中,市场并没有出现过大幅的调整,但在8月份出现过上涨乏力的态势,当时10年以上的长期债有了较大幅度的回调,不过随着利好宏观数据的出台及央行对短期利率的引导,使得市场又重拾涨势。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的回调是市场本身的技术要求,央行领导的讲话只是导火索而已。这种回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市场必须要充分消化前期的获利回吐盘和套牢盘,否则,上行压力将始终存在。并且我们注意到,上周跌幅最大的主要是中短期债券,敏感性较强的长债相对跌幅较小,这一方面有长债前期调整较为充分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一些资金实力机构的预期仍然比较平稳,更多显示出观望的心态。

  我们应该注意到,债市的运行已经到年底,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年底是市场的敏感时期,许多机构存在着获利了结的心态。并且,从9月份的CPI增速0.9%来看,应该是年内的最低点,后两个月CPI指数小幅反弹的可能性极大,这也为债市的短期走势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还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加大,虽然这种操作对市场的信号作用远远大于其实际作用,但在市场的敏感期,同样不容小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市场短期内的震荡调整在所难免,但其对于债市的长远走势应该是有利的和健康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