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券 >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 > 正文
 

上调准备金率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债市振荡下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 05:43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于力

  最近几日,债券市场振荡下行。在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双双减量发行的情况下,债市收益率不跌反涨,抛盘骤然增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市场担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所致。

  那么,央行近期会不会动用存款准备金率,亦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
呢?观察人士认为,上周末,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关注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适度调控市场过多流动性的表态,已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政策信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只是时间问题。本周债市出现波动,说明市场对央行“窗口”提示的反应相当灵敏。

  本轮

宏观调控以来,针对
人民币升值
预期引致的外汇占款刚性增长和银行信贷扩张较快的形势,央行曾于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先后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锁定流动性,控制银行体系的货币信贷扩张能力。目前,这一比率已达7.5%。

  如今重提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表明今年前两个月信贷增速加快的情况已经引起央行的高度重视。

  由于国际收支持续存在较大顺差,我国近年来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今年2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8.8%,远高于央行16%的调控目标。同时,商业银行通过结售汇获得大量的人民币头寸,资产扩张能力明显增强,去年末,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达4.17%。

  可以说,去年,“宽货币”对应的是“紧信贷”。处于股份制改造攻坚阶段的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信贷扩张能力受资本充足率等约束较强,其过剩的流动性大多涌入债市,持有大量低成本的央行票据和人民币债券。

  然而,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取得阶段性成果,银行贷款发放的能力和动力明显增强,今年头两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达7149亿元。有关部门预测,1季度这一数字可望突破1万亿元。如此,全年的新增贷款也将远远超过2.5万亿元的目标。

  这正是央行忧虑所在。这是因为,如果货币供应的较快增长伴随着银行信贷扩张,即所谓“宽货币”对应“宽信贷”,则有可能带动国内投资反弹,助长目前若干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

  而在投资渠道不畅、投资机会较少的情况下,大量银行资金重新涌入相对有利可图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导致

房价的进一步较快上涨。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是阻断“宽货币”、“宽信贷”形势发展的现实选择。央行近年来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手段,吸收市场过多的流动性。在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受资本充足率等约束较强时,这些手段作用显著。但在银行贷款发放的能力和动力明显增强时则效用大减。显然,此时,央行票据已非商业银行的优先选择,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已势单力薄,只有配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形成货币政策“合力”,才能有效地约束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从以往的经验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发出信号到实际操作会有一段观察期,目的是给商业银行一段自动调整各自资产结构的时间。由于低利率时代银行囤积了大量低回报的央票、债券等资产,央行将避免市场利率急升给投资人带来过大风险。目前,债市对利率风险的预期增强,商业银行现券抛售增多,应该正是央行所期望的。

  相关报道

  央行可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债市有近忧但无远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3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