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要闻 > 正文
 

银行主导债市 中行呼吁细分市场层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1日 14:29 《财经时报》

  央行停发三年期央行票据可能会加剧流动性风险。因为,三年期票据可以解决一部分集聚在短期市场的流动资金,现在停发,分散流动性的可能性有所减弱。对此,中行呼吁央行重新考虑这一问题

  □ 本报记者 钟华

  中国银行总行大楼三层。

  经过两个月的不断预约,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监吴天鹏和他的同事终于抽出时间接受了《财经时报》的专访。中国银行是中国债券市场的最重要投资力量之一,也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的银行,在中国和全球债券市场都有丰富的经验。

  在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看来,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目前无疑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是促进中国债市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力量,中国应该允许更多合格的投资者进入债券市场。

  鉴于中国债市机构层次较混乱,他们建议,有必要对债券市场进一步划分不同层次,并建立起包括做市商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银行主导债市

  《财经时报》:统计显示,国有商业银行去年持有债券量增长59%,而非金融机构持债量下降了60%,这种态势说明什么?

  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具体来说,央行去年大量投放央票,来对冲飞速增长的外汇占款和汇率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所以,银行持有央票的数量比较大。

  另外,国有银行处于改制上市阶段,资本约束得以加强,信贷减少比较多,这造成了“宽货币,紧信贷”的格局,大量的资金需要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来盈利,债券市场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渠道。其中,短期融资券的收益率比一般金融债高,所以,银行愿意持有更多的短期融资券。

  总体而言,中国银行业面临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管理的问题,它们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和央行一起发展债券市场,从而做大、做强中国的资本市场。

  《财经时报》:银行大量持有债券,债券市场收益率不断创出新低,这是否会引发系统性风险,造成悖于发展债券市场来分散银行风险的初衷?

  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事实上,银行持有更多的债券,尤其是短期债券,恰恰解决了以前资产负债表内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因此,对于银行来说,风险可能有所减弱。

  当然,现在的确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隐患,今后可能还会更严重。央行表示停发三年期央行票据,这一做法可能会加剧流动性风险。因为,三年期票据可以解决一部分集聚在短期市场的流动资金;现在停发,分散流动性的可能性有所减弱。所以,我们呼吁央行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准入与退市机制

  《财经时报》:银行间债券市场虽然在2002年就推出做市商,但其职责并未得到很好的履行,做市商制度应如何完善?

  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我们更愿意将做市商称为报价行。从国际经验来看,债券市场的报价行,从来都不是官定的,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后,一些交易量比较大、信用比较好的机构才能担当起报价行的职责。

  事实上,中国也是这样做。现在报价行不被市场认可,主要在于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应该建立对报价行每日双边报价的券种数量和质量考核标准,来逐步完善报价行制度,增强市场的流动性。

  《财经时报》:银行间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增加很快,目前已有5500多家,一些市场违规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对于这种混乱的状况应如何处理?

  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债券市场成员越来越多,这可以增大市场的流动性,有助于债券市场的真正市场化,应该允许更多、更广泛的合格的机构进入债券市场。

  不过,有一个问题是市场机构比较乱、信用等级差别也很大,一些小机构甚至做出毁约这样出尔反尔的不良行为。因此,有必要对债券市场划分不同的层次,这也包括报价行之间的分层;同时,需要央行建立良好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市场准入可以采用年审制或会员制,进入市场的成员应该是比较大的机构,其实力应该比较雄厚。

  与此同时,央行需要对市场成员的监管。可以实行每日机构进行监控,对每日债市实时监测,对违反市场规则的机构进行通报、处罚,甚至勒令退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