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要闻 > 正文
 

公司债过度监管遭多方质疑 关键是没退出机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 07:56 中国证券报

  记者 尹涛 北京报道

  昨天,导致目前公司债市场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过度监管问题遭到多方抨击,周小川、魏迎宁、李青原、李扬等官员学者纷纷表示不满。对此,国家发改委主管官员则表示,将逐步建立债券市场的退出机制,加快市场发展,并取消公司债的利息税。

  在高盛高华公司举办的“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上,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公司债券的发展明显滞后。他指出,主要原因在于一直以来发展债券市场的思维主线还是计划经济思想,无论是发行的审批、定价还是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都是行政性的,市场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因此,必须让市场成为约束公司债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让市场来充分反映企业的变化。

  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也表示了对公司债市场现状的不满。他说,目前保险公司资金增值的压力相当大,因此,保险公司正在降低资产中银行存款的比重,而增加公司债的比重,到今年,所有公司债的存量中,保险公司的持有量超过了60%。但是,公司债市场发展缓慢,导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长期债券的供需矛盾更为紧张。

  

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则坦言,证监会在公司债发展中的发言权不大,近年的动作基本上都属于“游击战”,比如进行资产
证券
化的试点等等。她说,证监会有关上市公司发债的新政策还在研究之中,目前没有出台的时间表。

  作为会议主持人的金融专家李扬尖锐地指出,证监会本应负责公司债券的监管,但现在却没有发言权。当前,公司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而是“项目债”,这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的行政色彩在其中。他直言,“中国公司债市场的问题,主要是体制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与会的美国

财政部负责金融市场的助理部长彼特斯伯格(Tim Bitsberger)指出,对于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政府不能过度监管”。因为场外市场有众多机构投资者,市场能够自发监管,而不需要过多的审批等等。政府应着力“提供一个好的环境”,避免欺诈和不透明的披露。

  周小川建议,应将发展债券市场的切入点选定在投资者的改变上,公司债市场的交易方式应以场外交易为主,投资者应该是合格的机构投资者,而非目前的散户投资者为主。这样,让机构投资者充分分析企业的情况,即便出了问题,政府也不必担心。

  对于以上的指责,公司债券的主要管理者,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副司长马季华表示,近三年,公司债券的发行额度均突破300亿元,今年1-9月份,共发行484亿元,是历史上最好的情况。他认为,当前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健康,但规模仍然较小,关键问题是没有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他说,今后将淡化公司债券的政府色彩,要通过培育投资者风险意识、发展公司债二级市场、完善企业破产机制等方式,逐步建立市场化的退出机制,当企业发生兑付风险时,让市场承担更多的风险,投资者更多地依靠经济和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他还建议,加快出台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选择更多优质企业发债;发展机构投资者,建议允许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投资公司债券;同时,规范中介机构,让公司债券有担保但不过分依赖担保。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