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调整贸易信贷统计口径 短期外债占比首超50%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 06:12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禹刚 发自北京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达到了2662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占比首次迈过50%的门槛。 此次公布的数据按新贸易信贷统计口径作了修正,经济学家称此举旨在强化外债统计
截至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比上年末增加187亿美元,增幅为7.5%,其中,中长期外债新增5.39亿美元,短期外债则新增了181.45亿美元。 短期外债占比过高的局面不但没有得以改善,反而首次超过了中长期外债数量。数据显示,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248亿美元,占比46.9%,而短期外债余额为1413.47亿美元,占比高达53.1%。 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此前的统计低估了短期外债的压力,调整后的数据修正了这方面的风险。” 外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外债数据按照新贸易信贷统计口径作过修正。在修正过的近五年外债数据中,新口径下贸易信贷负债余额不同程度有了增加,截至6月末,该项目下的负债比修正前多增了近300亿美元。 钟伟表示,规范贸易信贷负债的统计口径,可以更加细化外债数据的预警作用,从偿债期限到负债结构都更加准确。但他也表示,按新口径修正,“贸易信贷负债的增加必然引致短期外债的上升,从而也推高了整个外债规模。” 按照修正过的数据,上半年我国平均每月新增短期外债31亿美元,而同期外汇储备月平均增加为169亿美元,钟伟认为:“外债增加尤其是短期外债比例不断升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需要足够的外汇储备作支撑。同时高额的贸易顺差也更能让人接受。” 根据外管局历史数据的统计,我国短期外债占比从2001年以来就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01年末为35%,到2003年末升至44%,此后一路上升。 “但外债数据也告诉我们,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不能存在单边预期,短期外债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汇率的涨和跌都是有可能的。”钟伟强调。 根据外管局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无论是新借入外债还是外债的还本付息,都有较快增长,对外币的需求和依赖都比较明显,经济学家称这样的“货币错配”风险也给汇率改革提出考验。 2005年头6个月,我国新借入登记外债1483亿美元,同比增加648亿美元,增长78%。而同时,偿还外债本金1378亿美元,增幅高达132%,支付外债利息20亿美元,增幅也达到了72%。 在当今世界货币体系下,除美国和欧元区国家因为其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可以同一货币定值外,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货币错配的现象。 以截至6月末2662亿美元外债余额计算,同期我国M2为人民币2.8万亿元,外债占比M2为7.8%,比2004年末增加了0.4个百分点。而在2004年末,外币存款、现钞以及外汇储备等外币资产对M2的比率就已27.5%。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