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热点聚焦 > 正文
 

市场如何约束债券 央行保监会对话国际专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 16:5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宜飚 北京报道

  从2004年底至2005年4月间,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机构总数增加了14%,达到4580家。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债券市场最近的发展速度。

  但外界认为,中国企业债券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因此需要有特别的措施加快其发展。
其实中国债券市场的问题并不止于此,11月2日,在由《欧洲货币》杂志主办的中国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穆怀朋、中国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孙建勇、穆迪评级亚太区高级副总裁杜秀娴和PIMCO(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副总裁Baker共聚一堂,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由欧洲货币会议编辑马庄信主持。

  市场的两个约束

  马庄信:对于中国的债券市场,各方都有不同的关注点,但对监管者的要求却是共同的,穆先生能否介绍这方面的要求有哪些变化呢?

  穆怀朋:我认为管理架构对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在债券市场发展方面,理念与制度设计很重要。今年央行引入短期融资券的概念。这不仅是一种新品种,而且是一种新机制。我们引入了新的备案制,其中一个重要要素是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不是向央行提出申请,而是要找一个主承销商商量。

  目前,我们最主要的转变是引入市场约束机制。首先是信息披露,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发债,必须把三年内的财务报表以及许多保证在中国债券信息网和中国货币网上公开披露。

  当然,企业披露信息的真假如何,我们还难说,但现在的银行间市场有5000多家机构投资者,它们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还款承诺很了解,如果企业违约,就是“失信于民”,该企业今后也别再想在银行间市场发债了。

  市场约束的第二方面是评级。中国过去发行的是国债、证券金融债,这些大多是主权级或是准主权级债券,按业内说法,并不需要特别评级,但是现在发债主体增加了。如银行发行次级债,证券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

  今后,我们还会引进资产支持证券和住房贷款抵押证券,这些债券的风险很高,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评级,以便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决定市场价格。我们还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
审计
,我们也引入律师事务所,要对所有文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而企业的发行价格、发行利率、发行期限等将由它们自行决定。

  截至10月27日,我们备案的已经有1200多亿元短期融资券额度,实际发行的已经有800亿元了。明年我们会引入更多的品种,但会同样坚持这样的市场化机制。

  马庄信:穆先生谈到的证券化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因为它是一种特殊的交易工具。第一个支持这种债券的工具什么时候出现?

  穆怀朋:我曾经预测过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但是当时低估了现实中的困难。今年这个工作进行很顺利,但也有一些小问题。今年3月国务院批准资产支持证券试点之后,我们就着手进行了准备,列出十项任务。包括法律、评级、结算规则、投资者资格认定、税收、会计准则等工作。

  经过努力,大部分问题已经解决,只有小部分问题还在探讨过程中。目前最核心的是税收问题,因为大家理解不一样,所以正在进行激烈的讨论。这件事需要经过中国人民银行、保监会、

银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建设部、发改委等九个部委的共同协商,目前已经到了最后阶段。

  中国信用评级还不够

  马庄信:穆先生认为评级是市场约束很重要的一步,请问一下杜小姐,你怎么看中国的信用评级?

  杜秀娴:目前中国较大的评级机构也就五个左右。就我们了解,他们有自己的信誉评级标准。穆迪也有自己的一套评级体系,就穆迪来说,我们会评定很多指标,大至国家法律,小至企业自己的财务报表,我们考虑的因素会很多。

  孙建勇:尽管国内的评级还不够,但是我们认为从市场环境和未来发展来看,还是应该从政策上引导国内对评级的关注。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既采用国内的评级,也用国外的评级,只要取低就行。现在是个过渡期,目标就是逐步在银行减少担保之后,使评级在债券市场能发挥作用,减少我们的投资风险。

  马庄信:债券实际是一种合同,如果我们把等级分为极好和最差,中国的情况大约是怎样的呢?

  杜秀娴:我们并没有对中国的企业进行评级,现有对中国的银行评级也是它们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对这些银行我们是很有信心的。至于中国本币债券的评级,目前还很困难,主要面临的挑战是法律环境以及内地企业执行法规的情况。

  马庄信:PIMCO的BAKER先生,你们会根据穆迪或是其他这些评级机构的结论买债券吗?

  Baker:我们并不完全依赖评级机构的结论。我们自己有一个25人的小组,他们会进行分析。这些评级机构的结论有时高有时低,如果你只是按穆迪或是标普的标准的话,并不一定能掌握市场的真实情况。具体到中国,它的债券市场发展仍较慢,但是目前发展还是比较快的,我们希望未来能参与到这个市场中。

  马庄信:孙建勇先生,你对中国的债券市场融合程度满意吗?你觉得穆先生他们能对产品做些什么?

  孙建勇:我们认为央行的行动还是很快的,我们对它的新举措也是积极呼应。就证券化产品来说,从政策角度来看,我们已经作好了准备,如果上游的政策能解决,那么保险业就会支持这种产品。

  现在保险业每年的资金增长总量大约是4000亿元,资金除了投资股市就是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对我们非常重要。按国际惯例和我们的投资政策,保险业应该是投资固定收益类,债券是我们主要考虑的投资对象。现在主要的困惑在于两点:一是数量不足,二是期限较短。主要是短期的融资工具与保险的投资需求不能匹配。当然,目前债券的投资收益不高也影响了我们的选择,总体上说,我们还是希望整个市场尽快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