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热点聚焦 > 正文
 

热点聚焦:企业债准OTC市场蕴含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 06:03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约三分之二的企业债券滞留在一级半市场

  今年以来,由大量滞留在一级半市场上的非上市企债形成了日渐红火的准OTC市场,逐渐构成了与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对应的另一主流通渠道,这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非交易过户突然放量

  今年,随着债券市场价格的节节上涨,投资者在登记结算机构进行的非交易过户的笔数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并且过户的品种大部分为大量尚未上市的企业债券。

  据某家券商投行部门人士透露,尽管没有明确的数据作为佐证,但是今年以来,每当一只企业债券完成发行和托管后,往往就会出现大量而且频繁的非交易过户。

  业内人士解读认为,大量非交易过户显然是非上市企业债券的一种变相流通。理论上,债券品种只有在交易场所正式上市后,才能够被投资者进行正常买卖。然而事实上,由于部分投资者钻了目前登记存管制度的空子,让非交易过户成为了非上市企债的流通渠道。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介绍说,这种交易通常是分两个步骤,买卖双方在登记机构,由卖方以非交易过户形式将

证券过户给买方,然后根据双方私下定好的交易价格,由买方另将资金划至卖方银行账户内。他表示,其实非交易过户与正常交易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没在正规交易系统进行而已。

  同样,令人吃惊的是,参与这一准OTC的机构并非仅是一些中、小机构,一些券商、保险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也通过这一市场进行非上市企业债券交易。

  此外,今年以来由于目前每百元企业债券的发行价格与一级半市场价格之间存在6至7元的巨额价差,通过非交易过户形成的市场越来越大,甚至已成被市场参与者默认的场外准OTC市场。

  争抢跑道

  准OTC市场存在的症结来自于非上市企业债券。并且目前来看,无论是从托管量和托管家数来看,非上市流通的企业债券规模已经远远大于已上市的企业债券。

  中债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管公司托管的企业债券家数达到了84家,然而其中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一共才30家,有54家至今未能上市流通,占企业债托管家数的65%。

  8月底企业债券的总托管量为1636亿元。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在交易所债市和银行间债市企业上市的债券托管量大约为500亿元左右,不到托管总量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约有三分之二的企业债券至今仍然滞留在一级半市场,构成了准OTC市场的存量。

  形成这样的结果有其历史原因。自企业债券发行以来,对其上市一直没有明文要求和时间限制,造成企业债券上市速度缓慢。同时,一家券商投行部负责人表示,企业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其中原因包括在于上市门槛的限制、上市发行费用和上市后对进行信息披露的顾虑。

  去年以来,无论是银行间还是交易所都在致力于改善条件让企业债尽快在市场上市。去年底,央行颁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审核规则》,将债券上市规模降至5亿元;上证所加快了上市审核的节奏,将上市审批由一个月缩短至约两周内。

  应该看到,这些规则的改进取得了成效,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局面。目前,银行间债市只有3只企债上市。今年交易所债券市场新上市企业债数量虽达到14只。但是,上市托管量却并不大,平均只占发行量的10%至20%之间,低的甚至不到5%。造成托管量不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准OTC市场带来的交易便利,使很多投资者不愿意转托至交易所债市。

  蕴含风险

  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已经成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债券市场,离不开一个健康发展的流通市场。

  准OTC市场的存在为债券市场未来发展留下了隐患。一是制造寻租渠道。特别是今年,由于当前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尚处于管制阶段,与低利率二级市场形成的落差达到100个基点,极易造成企业债券被中间环节大量囤积,使得真正需要企业债券的投资者拿不到足额的债券。目前企债上市最快也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而通过准OTC市场,中间商不需等待上市,只要准备2至3天的过桥资金,就可以在一级半市场的交易中轻松获得巨额收益。

  同时,尽管以非交易过户形式交易,与目前正常交易差别不大,但由于没有纳入正常交易系统,缺乏严格的监控,其交易过程完全凭双方的信用,容易引发交易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企业债券流通量只500亿元左右,由于大量企业债券没有进入正常的流通领域,使二级市场无法培养和建立正常定价功能,这将给未来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企业债券的上市步伐,二是采取措施堵住场外的非规范交易渠道,将企业债券市场的运行纳入正常轨道。

  作者:记者 秦宏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