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不断流入 银行主动性选择存款迫在眉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08:26 中国证券报 | |||||||||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 黄建锋 近期,货币市场利率继续现底,1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已降到2003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另一方面,富余资金还在继续增长,我国金融机构的资金经营困局没有丝毫缓解的迹象,为避免资金营运的进一步亏损局面,金融机构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存款经营模式,根据成本主动性负债。
信贷资产是金融机构最重要的资金运用。我国金融机构2005年信贷资产增长呈现出乏力之势,但信贷投放在6月份出现了强势增长,当月新增4653亿元,同比多增1832亿元,当月新增额占上半年新增额的32%。市场有人士认为金融资产信贷资产增长将一挽既往疲势,资金富余问题将得到解决,资金经营困局也将得到疏缓。事实上,在信贷有效需求不足,资本内在约束强力等制约下,我国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增势乏力的格局还将持续。受考核因素和市场排名因素的影响,不排除一些金融机构在季末、半年末和年末等关键时点之前集中投放贷款,以迅速扩容信贷资产总量,这种信贷投放的增长是非持续性的,在关键时点一过之后即会出现回落。因此,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在6月份出现强劲增长之后,在7月即出现了明显回落,甚至出现了少见的负增长,当月贷款额度下降了321亿元。因此,希求通过信贷资产的增长解决资金经营困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是不现实的。 受限于信贷资产无法有效增长,在缺乏其他运用渠道的形势之下,资金涌向货币市场是必然。货币市场在资金的强势推动下,形成了资金总量频频潮涌,资金利率频频现底的格局。在此格局之下,许多金融机构构建起以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底线的资金运作模式,一些资金运用,包括央行票据、回购和拆借等,其收益率均明显低于付息成本率,更低于完全成本率。这一资金运作定位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是现实环境之下的被动选择,但毕竟是权宜之计。从商业化原则和市场化原则衡量,金融机构的资金运作必须充分弥补其成本耗费,在此基础上实现盈利,因此,长期以低于完全成本的水平确定资金运用,对金融机构效益的提高和价值的创造无疑是有害的。比如,当前1年期央行票据利率为1.3274%,1年期存款付息率2.25%,则100亿元的央行票据(1年期)运用将亏损约1亿元,如果将存款必须承担的其他成本完全考虑进来,则亏损额会更大。因此,我国金融机构有必要对资金运作进行审视和反思。 受传统经营惯性的影响,我国金融机构对存款表现出本能式的追逐,数量型和粗放型的经营模式的特点非常明显。正是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金融机构对存款进行非理性竞争一直以显性或隐性方式存在,对存款资源进行被动性的追逐,为此,许多金融机构累积了数量庞大的高成本的存款,这也成为金融机构提高经营效益的制约因素。对此,金融机构有必要修正既有的经营模式,确定主动性负债的经营思路。主动性负债,即对存款坚持“有取有舍,有进有退”的主动性态度,根据金融机构自身实际状况,通过价格杠杆等手段,积极吸纳低成本存款,逐步退出高成本存款,实现存款成本结构的优化。 我国金融机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推行主动性负债有其积极条件:一是我国货币市场资金形势宽松,数量庞大的资金囤积于此,金融机构获取存款之外的融资非常便捷且低成本,因此,主动性负债不会影响其流动性管理。二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己经构筑起“贷款利率管住上限,存款利率管住下限”的管理框架,央行将存款的定价权赋予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地根据实际需要对存款实行从“零”到“法定存款利率”之间的差别化定价。此外,金融机构在服务产品定价上的权限也在扩大,这为存款的主动性管理提供了更多可能。现在金融机构己经开始进行了一些积极尝试,比如一些金融机构己经将高付息率的协议存款定权集中到总行层面,由总行统一实行定价,对既往的协议存款实行到期退出或降低利率。又如,建设银行对储额低于300元或500元的储蓄存款小额存款账户,除了征收账户管理费之外,对其存款只实行0.01%的利率,这也是以价格手段对系统资源耗费高但效益贡献度低的存款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选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