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称中化集团)如今正面对着国内复合肥生产企业的强烈不满,因为这家已经是世界500强的中国国有企业仍不愿放弃在计划经济时代下继承来的一项特别的获利渠道——钾肥进口中近乎于“专营”的“权力”。据测算,中化集团下属的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每进口一吨钾肥倒手卖给国内化肥生产企业的纯利润至少1000元人民币,按中国今年将进口900万吨钾肥计算,则有可能会使中国9亿农民每人为此多付出10元人民币的耕种成本。[全文] [评论][查看全部企业观察
中化简介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文简称“中化公司”,英文简称“SINOCHEM”)成立于1950年,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
  中化公司主业包括:石油、化肥、化工产品贸易、分销及物流,原油、燃料油、天然橡胶期货;境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石油炼制,化学矿采选,化肥和化工品生产;酒店、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为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化肥进口商和磷复肥生产商,也是重要的化工产品营销服务商。[详细]

我国钾肥市场现状

 ● 2006年我国钾肥产量达到209万吨,同比增长18.5%,自给率提高到33%;预计到2010年,三大钾肥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钾肥产能可望达到国内需求量的1/3左右。
 ● 长期以来,我国化肥市场处于"氮饱、磷贫、钾缺"的局面,虽然国家已将罗布泊钾盐公司、青海柴达木盆地确定为国内两大钾肥生产化工基地,但钾肥产能到2010年仍将有巨大缺口,进口钾肥的价格仍将主导国内钾肥价格。
 ● 近年来我国钾肥需求量一直以高于氮肥和磷肥的速度保持稳定增长,年需求量在1000万吨左右,每年的进口量增速高于4%,大概占国际钾肥交易量的25%。

2008钾肥国际谈判分析

 ● 多家投资机构预测2008年钾肥进口价格上涨成为定局。国泰君安在研究报告中指出,2008年钾肥价格甚至有可能达到50美元/吨的涨幅;中金公司预测钾肥价格上涨幅度将超过30美元/吨。
 ● 白俄罗斯钾盐公司(BPC)已宣布自11月起提高其出货价50美元/吨。温哥华钾肥的离岸价格在220~260美元/吨左右;东南亚和巴西的到岸价已达到320~350美元/吨左右,巴西和东南亚的到岸价格高于中国长单到岸价约100美元/吨,也高于中国目前市场价约50美元/吨。印度作为国际钾肥较大的采购方已与主要供应商签定了到岸价上涨50美元/吨协议。

相关专题

 聚焦2008铁矿石谈判

 中化系整合

小调查
1, 你认为钾肥价格谈判与进口是否应该让更多企业参与?
应该
不应该
不好说
2,你认为打破进口垄断是否会降低钾肥进口价格?

不会
不好说

 2008钾肥国际谈判启动 涨价已成定局
 2008钾肥国际谈判形势严峻 中方处不利位置
   中化集团和中农集团日前已与国际钾肥供应商启动了2008年度钾肥供求合同谈判,在今年9月份以来化肥价格涨声一片的情况下,2008年度钾肥进口谈判的难度可想而知。有消息称,此次谈判中,外商将提出涨价50美元/吨的要求,至少会坚持钾肥每吨上涨20-30美元的底线。在谈判前,有供应商调高了对巴西、欧洲及东南亚地区的钾肥供应价格,令中方在谈判中处于不利位置。[全文]
 明年钾肥进口价格或大涨30-50美元
   随着全球钾肥供应偏紧,国内钾肥价格节节上涨。在此背景下,2008年钾肥进口价格谈判已经开始,涨价无疑已是定局。分析人士认为,谈判价格再上涨30-50美元是有可能的,甚至不排除可能涨更多。国内钾肥价格一直跟随国际市场走,虽然已经连续涨价,但与国际市场价格相比仍然大约低200-300元人民币。[全文]
 九亿农民三年耕种成本上涨四成
   据多位业界资深人士测算,中化集团下属的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0297.HK,以下简称中化)每进口一吨钾肥倒手卖给国内化肥生产企业的纯利润至少1000元人民币,按中国今年将进口900万吨钾肥计算,则有可能会使中国9亿农民每人为此多付出10元人民币的耕种成本。而过去三年中,中国进口钾肥价格从每吨不到1000元涨到了2350元,由此,中国农民的付出的成本也上涨了四成以上。[全文]
 神秘的签约价格和微妙的国际谈判
 中化——钾肥进口谈判中的“宝钢”
   一位接近中化的人士称,目前是没有配额了,但是谈判时别人涉足不了。钾肥领域的垄断肯定是存在的,国际上只是资源垄断,国内是渠道垄断,除了中化、中农别人不能做。现在铁矿石谈判以宝钢一家当代表来谈,中化就是钾肥进口谈判的代表,这还有必要分散吗?如果真的把20%的进口量给了6家生产企业就不是垄断了吗?这样还是只有少数几家企业享受直接进口的利益。
 高度机密的签约价格
  中国钾肥进口量全球第一,进口价格却年年上涨,钾肥进口谈判的签约价格也是高度机密,除了中化、中农以外,国内几乎没有任何企业知道,这包括联合谈判小组的成员。因为谈判价格保密,外界很难知道进口后加了多少钱。
  “我们没有义务在报纸上公布谈判价格”,中化化肥钾肥部一位负责人说。而一家复合肥生产企业经理则说:“不让我们谈,就是怕我们知道价格,知道他们底细”。
 国际钾肥市场过剩为什么还要涨价
   据一位熟悉国际钾肥市场的资深人士介绍,这几年国际钾肥市场实际上是过剩的,2004年钾肥产量5160万吨,过剩570万吨;2005年产量5430万吨,过剩730万吨;2006产量5000万吨,过剩690万吨;2007年将过剩660万吨。

   有的企业甚至猜测,中化、中农和外商串通一气,合伙提高钾肥进口价格。目前这种猜测缺乏依据,无法得到证实。中化化肥谢绝了本报的采访要求,理由是现在正值钾肥进口谈判的敏感时期,不愿发出误导市场的信号。不过,世界最大的钾肥公司——加拿大PCS公司现已持有中化香港控股有限公司20%的股份。PCS的化肥销售高级副总裁StephenFrancisDOW-DLE目前是中化化肥控股的非执行董事。[全文]

 钾肥进口权——近乎于“专营”的“权力”
 1——10 商务部增加钾肥进口权企业
  中化集团位列世界500强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化肥、石油、金融等几大业务板块,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化集团扮演了中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窗口的角色,原油、钾肥等物资,都由中化集团独家进口。2004年以后,多年来稳定不变的国际钾肥价格突然走高,中国复合肥生产企业感到吃力,直接进口钾肥的意愿也越来越强。三年前,商务部将拥有钾肥进口权的名单增加到了10家。[全文]
 “三年了,我们一吨钾肥也没有进口到”,
  “三年了,我们一吨钾肥也没有进口到”,辽宁西洋特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洋集团)总经理助理仇广纯说,“连中石油这么大的公司都没有办法。”
   当年10月末,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给商务部外贸司打报告,建议打破垄断,形成钾盐进口新机制。这份材料在当年年底获得了吴仪副总理的批示。据说这份批示 “措辞很严厉”,要求加快建立钾盐进口新机制,中化、中农两家企业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国家的利益,民营企业同样可以进口钾肥。2006年年底,中国磷肥协会会长武希彦和国际肥料工业协会主席武四海联名写信给国务院总理,反映钾肥进口垄断问题,温家宝做了批示。[全文]
 周福仁:让我们直接进口 每吨至少便宜三四百元
  今年“两会”期间,辽宁西洋集团董事长周福仁、山东鲁北企业集团董事长冯怡生、中阿化肥总经理武四海等三位化肥生产企业中的人大代表和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会长武希彦共同来到商务部外贸司,当面讨要说法。据周福仁回忆,这次见面吵的非常激烈,也很不愉快。这次会面的消息很快在业界传开,周福仁也因“大闹”商务部而知名。[全文]
 钾肥进口体制改革:破除进口垄断
 进口渠道多元化获得更强的议价能力
   中国目前正在钾盐丰富的其他国家寻找机会。日前,土库曼斯坦已邀请中信集团参与在钾盐储备丰富的卡尔留克村庄建设钾肥生产厂的国际招标。
  此外,在钾肥价格高涨的背景下,业内再次传出对现有钾肥进口体制进行改革创新的声音,要求打破中化、中农对海运钾肥进口的垄断,丰富钾肥进口渠道。[全文]
 集中采购机制弊端明显
   今年起,中国采取了一个新的应对措施,就是联合定价机制或者叫集中采购,即由商业部组织出面与外商进行谈判,这个初衷是非常好的,但弊端也是明显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联合采购实际上是一种同盟行为,那么势必也给供方提供了形成价格联盟的基础;第二点,集中采购会增加很多环节,给整个市场机制的运作带来一种滞后的作用。第三,集中采购导致目标过于明显,对整个市场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很大,更加引起其他资金的关注,那么这种关注可能会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动更剧烈。从此前两个大宗商品的采购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钾肥和铁矿石的进口价格涨幅都不小,铁矿石涨了19%。[全文]
网友评论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陈健  来电:010-62675167

查看内容>>>

匿名 登录名: 密码: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362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