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研究 > 正文
 

金融观察:股权贵贱之争绝非问题本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 14:32 《财经时报》

  在全球金融资源的争夺战中,需要记住,坐在谈判桌对面的不仅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更是竞争对手。你能听从竞争对手的建议来制定开放国策吗?这是无法承受的烂漫和纯真

  □ 余云辉

  如果没有关于银行股权贱卖的呼声,中国银行业的股权可能将沿着汇丰银行入股交行
价每股1.86元、美洲银行入股建行价每股1.17元、苏格兰皇家银行入股中行价每股1.22元、工行定价只有1.15元而一路走低。

  私募价格的单边下挫,让每一位并不富裕的中国人感到切肤之痛,但是,金融股权“贵卖”或“贱卖”之争仅仅属于股权的定价范畴,是最为表象的一个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极度关注,并不能找到问题的根本答案。相反,过度关注可能使政策和策略变得更加短视和浮躁。

  真正值得大家讨论的是:中国为什么要卖金融企业(包括银行)的股权?为何要超常规地大比例出卖掌握着产业资本命运的金融企业股权?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都禁止把超过10%的银行股权卖给外国投资者,我们为什么如此慷慨?

  卖本求末

  有观点认为,建行和美国银行、汇丰和交行及上海银行的合资,外资银行可以获得市场,中国银行业可以获取资金、新的技术。他们认为,中国改革20年的成功经验就是善于学习。服务业是软技术,金融服务主要是靠人,外资要进来一定要培训你的人,人培养出来了,文化也就培养出来了。

  这类观点实属卖本而求末,或者说,以“本”为代价来换取“末”,相当于“以土地换粮食、换种粮的技术”的做法。

  企业的股权相当于农村的土地。在农村,再没文化的农民都不可能拿土地去跟外商做交易来换取种粮的最新技术或换取粮食。农民知道,如果没有了土地,即使跨国公司送他到康奈尔大学拿一个农业博士学位回来种粮,粮种得再好,亩产超万斤,但是,粮食已经不是他的了。

  如果鼓励国有银行向外资银行出让股权,以银行的股权为代价去换技术、换管理、换机制、换差价收入的话,这种做法跟拿土地去换取种粮的技术、管理和粮食有何本质区别?

  开放是手段而非目的

  金融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最重要手段,通过配置资源可以引导各种生产要素、重新塑造经济乃至社会格局。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总是千方百计地对他国金融资本进入设置障碍。

  很难想象中国的企业能够获得西方发达国家10%以上的银行股权。中国建设银行在纽约和伦敦的代表处已设了十多年,却至今不能升格为分行。

  发达国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阻止你进入它的市场领地,更不要奢望大比例购买他们的金融股权。他们会以担心中国的银行可能会破产为由,阻拦你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尽管中国的银行背后有国家信用的支持。

  但如果你要出卖中国银行业的股权,他们希望多多益善,而不会提其他借口。

  在全球金融资源的争夺战中,需要记住,坐在谈判桌对面的不仅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更是竞争对手。你能听从竞争对手的建议来制定开放国策?这是我们无法承受的烂漫和纯真。

  有的海外专家认为,外资银行持有中国银行业的比例尚不到10%,远低于新兴市场国家外资实际持有率35%以上的比例。我认为,新兴市场国家,比如拉美国家的外资实际持股比例未必就是中国银行业或金融业必须达到的标准。

  如果西方金融企业希望得到中国金融企业35%以上的股权,那么,作为对等条件,他们也必须向中国金融机构或汇金公司转让35%以上的股权或给出相同比例的期权承诺。凭借美国人的精明,显然他们不可能把这些值钱的股权卖给外国投资者。遗憾的是,外国的专家们没有建议中国这个大国应该向大国学习、向美国学习,而是建议中国应该要向小国学习,向韩国、拉美国家学习。

  当然,国家不分大小,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要找对学习的榜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坚持开放的政策。但是,开放是一种发展的手段,不是目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区分清楚: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开放究竟属于“粮食(产品)层面的开放”,还是属于“土地(股权)层面的开放”?我们对外开放的理念和策略是否应该首先要跟国际接轨、跟西方大国接轨,而不是跟拉美国家接轨?我们是否需要以企业管理过程中常用的“对标管理”的方法对照一下: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及其企业是以怎样的方式对中国开放?他们连

纺织品和玩具等产品市场都不情愿对中国完全开放,是否愿意35%以上金融股权对中国开放?

  (作者为德邦

证券有限公司总裁)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