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金融攻略暗藏玄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 08:11 中国证券报 | |||||||||
“汇丰银行一位高管仰望浦东的交银大厦说,交银大厦不久将要更名为汇丰银行大厦。”德邦证券总裁余云辉对记者说,悄悄地控股平安保险,平稳地笑纳交行的控股权,再择机控股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最后完成在中国设立金融控股集团的布局,这就是汇丰等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战略。 进攻路线图
余云辉为记者勾画出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攻城略地的路线图。 第一步,小比例参股,进入董事会,了解被投资企业情况,同时了解和掌握所在行业趋势和市场状况;第二步,通过增资或收购等途径把持股比例提高到离控股国内金融企业仅有一步之遥的某个临界点(或直接控股);第三步,通过外资所在国的政府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借助中国经济的上升周期,迫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使外资机构所持有的人民币资产(中国金融企业股权)升值;第四步,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出口逐步下降,而国内需求因财富外流却难以提高,最后导致宏观经济环境逐步恶化;第五步,在中国宏观经济环境逐步走向恶化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已经处于高位。此时,外资机构通过政府组织和其他手段要求中国开放资本账户,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第六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伴随中国经济增长周期一路持有的股权不仅分红丰厚、而且得到股份增值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双重收益,他们通过金融企业上市减持股份,并把投资和利润兑换成为外汇撤离中国。第七步,当这种撤离行动变成一种一致行动时,人民币不得不大幅度贬值,国内金融危机爆发。第八步,利用金融危机和人民币贬值之际,境外机构把外汇回流回来再兑换成人民币,并进一步增持或收购中国金融机构股份,达到控股目的,完成对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控制。经过一系列的有序进攻,大部分中资金融企业变成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的分支机构。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的最后图景将会是:外资金融机构像血管一样深入到中国各个产业的肌体之中,利用金融资本统治国内产业资本,并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和转移,同时,将其全球金融市场上的金融风险通过关联交易和衍生工具转移到其控股的中国金融企业之中,从而,达到国际金融资本在中国开疆拓土的最终目的:转移风险,收获利润,掌控经济命脉,影响政治。 改造中国商业银行 外资机构已经通过入股的形式进入了三大国有商业银行、若干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部分人士担忧,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借此轻而易举地夺取中国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市场,掌控中国金融的命脉。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史建平表示,如果中资银行的股权比较分散,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高,股份转让的意愿强烈,那么,外资的比例虽然不超过20%或25%,但仍可以实现对中资银行的控制权。 在参股国有商业银行之前,外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中资商业银行大都是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效益比较好、历史包袱比较轻、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国内中小商业银行,这些银行掌握着我国相当好的一批金融客户资源并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有力竞争对手,一旦外资金融机构控制了这些银行,就意味着外资金融机构轻而易举地夺取了中国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市场,这无论是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对于整个金融的稳定,都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央行研究生部教授吴念鲁举例说,汇丰银行现在派人员到交通银行担任领导,可以得到很多信息,把这些信息转移到汇丰,后者在我国已有12家分支机构,这中间存在利益冲突。如果汇丰今后持股比例超过40%,按照国际惯例,交通银行就是汇丰银行的子公司。这并不是不能突破,但是交通银行能给中央银行多少好处?汇丰银行到底能给交通银行什么东西呢? 吴念鲁的另一个担忧是,外资在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同时,可能附有不合理的条款,借此推行他们的金融霸权。比如,有的外资银行会借注入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名义,高价兜售他们的某些专利、产品、管理系统等,中资商业银行必须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有的外资银行可能压制中资商业银行自身的创新和业务发展,按照其全球战略来设计合资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规划,将中资商业银行演变成为外资金融机构的一个分支机构;还有的外资金融机构可能把中资商业银行作为其转嫁风险的一个工具,将其在全球市场上的金融风险转移。这使得本来就面临严重的金融资源不足的西部地区发展更加艰难,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过去有一个故事,说长城边上的农民拆了长城的砖头盖猪圈,难道我们要拆掉金融安全的长城吗?”余云辉如是说。(本版文章除署名外皆由尚晓阳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