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研究 > 正文
 

金融生态链的扣扣咬合是关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 05:14 金时网·金融时报

  黄丽珠

  主持人:记者 黄丽珠

  特邀嘉宾: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 韩平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 敖惠诚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 高小琼

  一、探寻金融生态和金融发展的规律

  记者:周小川行长在2005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把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最近召开的人民银行分支行长座谈会上,吴晓灵副行长对区域金融生态建设工作也作出部署,要求各级分支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把推动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基本职责切实抓紧抓好。作为央行分支行的行长,你们对此怎么看?

  韩平:我认为,首先需要进一步深化对金融生态建设的规律性认识。金融生态是金融以及影响金融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它既包括宏观层面上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的制度建设,如金融法律法规、司法执法体系、金融会计准则、社会信用体系等,又包括微观层面上企业治理结构、个人和企业诚信意识、银企关系、中介服务体系等。因此,建设和改善金融生态,就是要加强和改善金融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和相互协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赢局面。

  对金融生态的理解,还可以通过探求金融发展的实质得到深化。大家知道,金融发展的实质就是金融交易的发展。金融交易的本质在于使金融资产从盈余部门流入需求部门。一方面,金融资产交易本身应当是有效率的;另一方面,金融制度还应具有使金融资产流向那些增值能力和效率更高部门中去的功能。在金融交易过程中,信用是基础。没有信用支持,金融交易难以进行。而信用越发达,金融资产从最初所有者传递到最终使用者那里必须经过的中间环节也就越复杂,而这就是“金融深化”过程。

  金融深化的链条越长,金融价值就越高,金融产品就越丰富,金融市场就越发达,融通资金的能力也会越强,而信用是连接这一链条的黏合剂。

  其次,一个好的金融生态系统应当是在一套适宜的并能够不断完善的制度规范下有效协调运转的动态系统。因此,促进和改善金融生态,一是要在宏观上加强制度建设,紧密围绕信用这一关键要素,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信用建设工作,推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和信用管理工作;二是要在维护金融稳定上下功夫,积极有效地预防、化解金融风险,建立防范金融风险的制度安排和工作机制,努力锻造金融发展链条,切实推动金融生态建设工作;三是要在微观层面促进金融交易主体规范化,培育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中介机构,发展金融交易市场。

  高小琼:作为中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充分认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推进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打造“资金洼地”的基本条件。在开放的市场经济金融中,资金是在全社会自由流动的,外界不能作出硬性的规定,画地为牢。因此,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决定着资金流向,决定着资金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如果地方政府希望有更多的资金流入本地区,就必须重视改善本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才能吸引资金流入甚至是相对较为便宜的资金流入。

  对准公共产品的资金供求,金融生态环境同样重要,国家助学贷款、下岗再就业贷款、小额农贷的正外部性以及非完全市场竞争性更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江西要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就必须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作为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吸引资金流入、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好、抓实。

  敖惠诚:“马太效应”表明,欠发达地区更要关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而超越“马太效应”的关键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资源是经济资源的货币化形式。资金流动不仅仅是资本要素的再分配,也同时反映了其他经济资源的配置结构。通过资金配置引导资源配置,通过吸引资本流入带动要素流入,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最为有效的手段。而金融生态环境是决定资本流向的核心因素。资本的本质在于趋利性,金融交易是一种跨时期交易,从投资人(资本占有者)的角度看,决定其投资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来现金流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即预期收益;二是投资成本,包括获取投资对象相关信用信息的成本和预期的投资损失。显然,预期现金流入越稳定、信用信息的成本越低廉、风险损失的可能性越小,投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西部欠发达地区具有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相对而言,资本是最为稀缺的要素。

  “木桶定律”告诉我们,水桶的容量是由其中最短板的长度决定的。同样的道理,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主要是由资本的存量和增量来决定的。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规模较小,居民收入较低,资本形成能力不足。能否形成有利于吸引外部资金流入的区域性投融资环境,是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关键。

  二、努力营造和谐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记者:下半年,央行对分支行加强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工作又有许多具体的部署。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你们将如何深入开展这些工作,对此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高小琼:在我看来,首先要推动构建整体联动的区域金融生态维护机制。央行分支机构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积极反映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地方政府尽快形成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原则性框架,明确各级政府、司法、金融部门和各有关部门职责,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地适时推进区域金融生态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建议地方党政把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评价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范围。建议地方立法机构,制定有关信用管理、金融债权保护、地方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法规,有效保护金融资源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有关当事人的金融行为。

  其次,切实改善区域金融生态运行质量。央行分支机构要通过提高区域内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使居于金融生态链中心地位的商业银行,既充分利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和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又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并通过自身的发展壮大来推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第三,努力夯实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信用基础。一是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征信数据库的建设,努力提高征信数据库的质量,加大信用数据的开发利用程度,使银行同业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预防贷款发放的潜在风险。二是探索区域资信评级市场的有效途径,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借款企业外部评级试点工作。三是积极推动信用环境整治工作,依法打击逃废债。

  第四,为改善区域金融生态提供良好的基础性金融服务。加强金融系统自身建设,提高金融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是改善金融生态的一个重要举措。一是积极探索正向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商业银行研究建立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以贷款定价覆盖不同级别的信用风险,形成风险溢价,并按照金融生态指数作出相应调整;再贴现和再贷款的运用要与有关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和地区的金融生态指标挂钩,并在一定范围公开提示;对不同信用级别地区和机构按照金融生态指数进行分类窗口指导。二是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促进银行业的充分竞争和发展。要切实提高金融机构的自律和内控水平,推动新的金融组织、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创新,催生新的金融物种。要加强信息共享,充分发挥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银行同业合作和竞争秩序。三是加强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当前,支付结算效率已成为衡量金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高度重视大额支付系统推广工作,抓好支付系统灾难备份系统和运行维护体系的建设,为支付系统运行提供安全保证。

  敖惠诚:从西北地区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快市场化步伐,实际上,推动金融生态建设的过程就是加快市场化过程。

  第一,构建科学的金融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从西北五省区目前金融生态的实际情况看,我认为,一个比较完整的金融生态评价系统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市场环境状况。包括金融总量及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金融工具的种类和规模,金融创新情况等。二是银行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主要用资产收益率、贷款收益率、利息回收率、不良贷款率等指标衡量。三是社会信用建设状况。包括信用中介机构的种类、数量、规模,及其在投融资活动中的作用;信用记录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情况;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率;个人逃废银行债务率。四是金融安全状况。主要用金融机构平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以及当地非法金融活动情况,是否出现过兑付危机,金融机构退出及其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影响情况等进行衡量。五是司法环境状况。主要用金融债权维护中的起诉率、结案率、胜诉率、实际执行率、资产收回率、企业关闭破产中债务落实率等指标来衡量。六是地方政府支持金融发展和信用建设情况。包括地方政府与人民银行共同制定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战略的情况;改善投融资环境、支持金融发展的具体措施;地方政府有无干预金融业务的情况;地方政府按时偿还各类债务情况,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及其公务员兑现向社会公众的各类承诺情况。

  第二,坚持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功能,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改善金融生态的正向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的灵活运用,引导正向激励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通过对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再贷款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督导正向激励机制的建立。督促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实施有差别的信贷管理。

  第三,加快征信系统建设,构建强大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是央行向社会提供信用服务和征信管理的平台,也是基层央行履行征信管理职责,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陕西省93%以上的信贷信息已经进入系统,查询次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59%。

  韩平:今年以来,我营业管理部认真贯彻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与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是积极争取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大力开展与相关管理机构的合作,共同促进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今年,北京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服务,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金融工作协调小组,出台了《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意见》,今年9月还将举办首都金融博览会。这些措施对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建立金融稳定与监管协调机制建设方面,我们与北京银监局、证监局和保监局共同签署了《金融业信息共享协议》,确定了信息共享的原则、内容、目标和步骤。通过交流信息,统一认识,在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时保持行动一致,充分发挥各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维护首都金融生态环境的和谐与稳定。

  二是积极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今年一季度,我们下发了《北京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方案》和《北京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方案监测与考核实施细则》,对增资扩股、降低不良资产比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改革后的北京市农村信用社将转换经营机制,提高服务功能,不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继续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促进首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三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2005年5月27日,北京、天津、廊坊三方清分系统正式联网开通。这种票据交换、资金清算模式,是北京、天津跨区域票据交换模式的发展与扩大。联网的开通,使北京、天津和廊坊三地的支票,在京津廊大区域内使用无障碍,有效地支持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北京与天津、廊坊和涿州三地区域交换日均业务6100余笔,清算金额4亿多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积极探索征信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我们从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高度来认识和加强征信管理工作。发挥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对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数据资料的非现场核查、现场核对以及分析工作,对系统涉及的集团企业、隶属关系、行业分类等指标进行了重新调整,修改了525户企业的数据信息并对相关数据记录进行逐条修改,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入库率不断提高,上半年金融机构查询次数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倍,使用频率显著增加,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得到体现。积极开展征信系统对外披露信用信息涉及的法律问题研究,拟定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信息查询管理制度》、《关联企业查询子系统管理制度》、《个人信用报告异议处理实施办法》。

  三、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

  记者:金融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人民银行系统的努力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还需相关部门和市场主体的协调配合与共同努力。下一步的工作将如何开展?

  敖惠诚:首先,要偕同政府部门努力营造良好的行政环境和司法环境。一是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在立法方面,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力度。二是打造诚信政府。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应在日常行为中成为诚信的楷模。

  其次,金融监管部门应引导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积极参与信用环境建设。

  信用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中的核心子系统,金融机构是信用建设的关键主体。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共建良好的信用环境,是金融监管部门重要的宏观职责之一。

  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将信用环境建设与金融机构的维权行动和信用评估活动等结合起来,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的主动性。

  第三,积极引导企业和居民打造诚信文化。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活动,使企业和公民真正意识到诚信是市场经济活动的身份证,市场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无形资产。对企业来说,诚实守信是企业参与市场交易的基本条件,更是进入融资市场的必要条件。对居民来讲,诚信记录更是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某些重要的工作岗位和部门来说,良好的诚信记录是其从业资格的首要条件。

  韩平: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确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是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来实现的,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今年后两个季度,我们将根据总行关于金融生态建设的要求,站在全局和宏观的高度,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研究落实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争取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共同采取改善首都金融生态环境的措施,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高小琼:创建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必须以维护地方金融稳定为基础。央行分支机构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依法履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职责,运用中央银行的信息优势,加强对金融稳定运行的预警指标监测,加强对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调研和评估,认真做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分析、预警工作。二是要加快建立区域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尽快研究建立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由人民银行、三家监管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3+2”模式的区域金融稳定协调机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金融稳定协调会议,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形成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工作的合力,努力推进辖区金融改革,切实维护辖内金融稳定。三是认真组织开展投资者风险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将投资者风险教育和法律宣传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认识,强化防范金融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四是继续加大反洗钱力度,加强反洗钱工作检查,积极配合公安、司法及上级部门做好大案要案的协查侦破工作,共同打击洗钱犯罪。

  韩平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主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主要研究成果有:《对新形势下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和清算管理的思考》、《北京市行业价值创造能力与金融对策》、《“三农”问题与金融支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系统工程》等。

  敖惠诚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局长。多次参与或承担央行货币信贷政策研究和起草工作,在《金融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合著《中国信贷资金管理理论》、《中央银行职能调整与分支行工作研究》等多部著作。

  高小琼经济学硕士,高级会计师。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局长,江西师范大学金融学院客座教授,江西省金融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成果有:《制度背景、经济运行与民间借贷》等。主编、副主编《共和国金融摇篮》、《中央银行内审实务与操作》等多部著作。


  爱问(iAsk.com)金融生态链 相关网页约89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