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核心指标: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新标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 10:31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戴磊

  本月15日中国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监管核心指标》,以一系列有力度的指标映衬出银监会在严控商业银行风险上的决心:从风险水平、风险迁徙、风险抵补3个层次上确立监管指标;衡量流动性、信用、市场、操作4种风险;较之先前的监管规定新增了13种指标,修改了6个指标。

  该《核心指标》于2006年1月1日试行,一年后将正式实施。银监会负责人指出,这是确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科学标杆体系、与时俱进改变监管办法、实现“管风险”理念的重要体现。在过去的2005年,中国银行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国有银行股改上市工作也有了重大突破。但是,从银监会到各家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管理仍然不敢有丝毫放松。在银监会的各项文件和各家商业银行高管的各种言论中,“风险”二字几乎从未缺席,“经营商业银行就是经营风险”、“风险为本”的提法为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同。

  无论中外,银行业从来都是高风险行业。在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首先是国有银行架构庞大,我国城乡居民储蓄的一半以上都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居民的高储蓄率则帮助商业银行在

不良资产额巨大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转,使得其中潜藏的风险更加隐蔽。同时,由于四大商业银行机构庞大,内部监控体制不完善,基层的风险容易隐蔽,这些问题日积月累,形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过高过频,常常出现局部风险失控的严重后果。另外,一个被经常强调的问题是中国融资渠道单一,间接融资比重过高,其中银行信贷占90%,而其中国有银行又占70%,直接融资比例不足10%。由于我国金融风险集中在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使得最后的损失主要由国家财政来承担。另外,体制不健全、风险意识淡薄等缺陷也时常为人诟病。

  这些事实反映的是风险管控的重要性,而现状的变化则是促进新指标出台的主要原因。

  2005年12月2日,银监会召开第41次主席会议。会议决议中提到:近年来我国金融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银行业务创新迅速发展,现行监管指标已经难以适应以风险为本的监管要求,我们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时俱进地完善核心指标,以准确评估银行的风险程度。之后一个月,到2006年1月15日,《商业银行监管核心指标》便赫然挂于银监会网站上。

  关于《商业银行监管核心指标》的发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陶伟教授表示,外部环境的变化常常要求风险管理指标作出相应改变。他说,面对国际化的市场环境,银行产品越来越复杂,经营来源更加多样化。近几年,由于传统的产品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金融衍生产品常常应运而生,几乎是刚有雏形便新鲜上市,因此,因为金融衍生产品的不完善而带来的许多不确定风险必然增多。此外,汇率市场化有可能带来的大幅波动也会对银行产生重大影响。面对多变的形势,新监管指标的问世可以说是一个必然。

  细读《核心指标》,不难发现其对商业银行运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银行专家告诉记者,这套指标较之过去更完善、更健全。银行需要更加强调内控,明确资产质量和回报率,以前粗略测算的办法已经行不通了。面对新规,银行业需要全方位的素质提升。

  2004年,银监会曾给进行股改上市试点的两家国有商业银行确立了7个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净资本回报率等等。目前这些指标已经被包含在新指标中。面对新规,正在改革中的各家银行应该有了充分准备。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几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指出,《核心指标》的特别意义在于从以前监测风险状态转向监测风险变化,确认风险补偿。这一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体现了观念和行动上的巨大进步,同时也表明中国的银行监管体系向全面执行《巴赛尔协议》又靠近了一步。不过,张陶伟教授指出,动态监测还不是最高要求,现代商业银行要做到的是风险实时监控,要达到这一要求,中国银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