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央行高官称国有银行引入外资股东无碍金融安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09:56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记者 赵江山

  专家发难银行引资 央行苏宁明确表态

  “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也就是作为经济核心的国有银行,是否别无选择地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

  “如果反过来中国的金融机构要收购或持股美国大通银行、花旗银行的时候,他们反应会怎样?”

  “建行(香港上市的)15亿中介费是否一定要由境外的中介机构来获得?”

  “(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否影响中国的金融安全?”

  11月3日上午,出席2005中国金融论坛的一位金融学者连珠炮似地向坐在主席台上的苏宁“发难”。

  现任央行副行长的苏宁不慌不忙地回答:“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会威胁我国的金融安全。”他说,在改革过程中支付一定成本是必然的,但最终会获得更大的收益。此次几家国有

商业银行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不论从资金角度、还是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办法、改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来说,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引入外资战略股东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的质疑和忧虑。连主持3日上午论坛的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也说,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问题已成了当前金融界的热门话题。

  苏宁的此番明确表述是央行对这些质疑和忧虑的首次明确回应。

  今年以来,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都在积极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投资建行54.66亿美元,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银行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行36.75亿美元。刚刚改制成股份公司的工行也已经与由高盛牵头、安联和美国运通参加的投资团签署投资意向性协议,该投资团将出资约30亿美元,购买工行10%左右的股份。

  根据

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字,到目前为止,总共有18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了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近130亿美元。

  最近国内部分媒体刊登文章表示,引入外国投资者容易造成

中国经济控制权的丢失,危及国家金融安全。一些经济界人士也呼吁警惕中国经济殖民化、拉美化,并提出这样的疑问——未来谁将掌控中国的金融。

  今年夏天美国政治势力对中海油收购尤尼科的阻挠也从另一方面加重了人们的忧虑。因此有了那位金融学者反向设想的问题——换作美国,会不会答应中国的银行收购美国大银行。大通银行和花旗银行是美国最大的两家银行之一。

  金融高层注意到了这些声音。2日,在一家国际著名金融杂志主办的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提醒人们说,在2002年下半年,国际财经媒体都认为中国的银行体系是“定时炸弹”,会引发金融危机。当时即便中国的大银行邀请外国投资者,估计也“没人敢来”。现在情况好转了,外资争相入股,也“不要太沾沾自喜”。

  苏宁说,许多国有企业表面上好像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善治理结构,虽然有一部分企业搞得比较好,但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机制。

  高层认为,引入战略投资者并海外上市,有助于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并改善其公司治理。

  “目前面对金融业的激烈竞争,特别是明年年底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所有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激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苏宁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