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行拓展海外市场四大障碍待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 22:54 《财经时报》 | |||||||||
除去香港,中资行多年来的海外拓展速度缓慢,其原因在于自身资本充足率不高、不良资产率久居不下、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海外影响力欠缺等多种因素。随着中资行海外上市及中国金融改革步伐加快,诸多壁垒需破解 □本报记者 田文会
在海外市场,中资银行即便取得存款牌照,也吸收不到当地的存款,除非是华裔。这种情况就像中国老百姓存款一样,他们一般不选择去外资银行存款。 所谓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正是类似意思。 但除了本国情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人民币还不可以自由兑换。 在这一背景下,中资银行的海外业务发展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脚步。 中资银行海外发展的脚步越慢,与海外投资者之间的隔膜越难以撕开。现实的一个契机是,中资银行均有赴海外上市的计划,此举或可淡化这层隔膜。 中资银行在海外动静不大,也与资本充足率偏低和高企的不良贷款率不易达到当地监管要求有关,这些掣肘使得他们甚至达不到在美国和欧洲开设分行的标准。 人民币掣肘 对于在印度当地设有分支机构的中资银行和花旗银行,印度人肯定会选择用美元清算的花旗银行来为其提供服务。因为,人民币目前还不能进行自由兑换,印度人不可能用人民币来做贸易。 现在,中资银行多数海外机构办理的都是外币业务。人民币若可进行自由兑换,将会大大促进中资银行的海外业务,不过,由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进程是一个渐进过程,短期内,这一现状难以改观。 但在中国的周边地区,形势已有变化。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近年来,人民币在香港、东南亚已成强势热门货币,其流通性很强,中资银行已有准备在这些地方逐步推出人民币业务。 香港现已开办了人民币业务。最近,中央政府原则同意继续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包括提高可兑换人民币的限额、取消香港银行发行人民币卡的授信限额、放宽香港居民人民币汇款限额等。 香港的突破,或许正是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试点。 受限海外监管 目前,建行在纽约和伦敦都只有代表处,工行在纽约也只有代表处,在伦敦设立的则是子公司——工行伦敦有限公司。四大行中,唯有中行设立了纽约分行和伦敦分行。 对于外国银行在当地设立分行,美国和英国的监管机构都要求其母行资本充足率须符合巴塞尔协议,即达到8%以上,不良资产率也要符合一定标准。 由于工行伦敦有限公司是工行子公司,为独立法人,因此,只需工行伦敦有限公司本身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即可,不必对母行有要求。 随着近两年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进程推进,其资本充足率大大提高,不良资产率也大幅降低。工行在今年6月底财务重组完成后,核心资本充足率达8.07%;8月发行350亿元次级债后,资本充足率超过10%。 建行在招股书中称,截至今年6月30日,该行的资本充足率达10.71%,核心资本充足率达8.11%。 未来,工行和建行在纽约、伦敦开设分行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强。 受制企业拓展步伐 除去香港和东南亚,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拓展步伐普遍比较缓慢,主要是因为成本与收益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比例。 中资银行目前在海外的服务对象主要还是中资企业及华侨和留学、经商的华人。最大的客户群是中资企业。因此,中资银行往往选择中资企业多的地方开设海外分支机构。由于中国经济高速稳定发展只有十几年历史,成功走出去的企业仍是凤毛麟角。中资行认为有利可图的机构开设地自然也不多。 随着中国入世及对外贸易的放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在加快,在某些地方,中资行的海外机构感觉已不能满足当地中资企业的需求。 建行目前在德国只有一家分行,在纽约、伦敦只有代表处,他们已经有些吃力。但若增加分支机构,是否能马上达到合理的成本收益比例,似乎也不是很有把握之事。 零售业务难以进展 受制于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以及机构网点太少,加之国外居民对中资银行了解甚少,中资行在海外的零售业务步履蹒跚,进展不大。 据了解,某些中资行海外分支机构很少开展零售业务,建行招股书称建行海外分行主要向中资企业和与中国有业务关系的当地企业提供贷款,另外还参与同业拆借以及进行债券投资。其中并未提及零售业务。 最早垦拓海外疆域的中行虽有海外零售业务,原主要面对华侨及中国驻外人员,现开始面向当地居民,但其发展举步维艰。 目前被寄予厚望的是,中资银行相继在海外上市后,其对海外公众的影响力将获得增强,这对中资银行海外零售业务的提升,必有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