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入世四年整体绩效良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 05:45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看点 中国银行业加入WTO四年来,整体绩效良好。已逐步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业机构并存、功能齐全、形式多样、互为补充的多层次机构体系。而在华外资银行,无论是总资产,还是盈利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截至2004年末,中国拥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12家,城市信用合作社681家,农村商业银行7家,农村合作银行8家,农村信用合作社32854家,银行体系十分庞大。 在市场份额方面,虽然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资产和存贷款方面比例不断增大,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然处于垄断地位。截至2004末,中国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国民储蓄,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业务量,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56%,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提供者。 在华的外资银行现在已渡过了投石问路阶段,开始进入快速、稳定的发展轨道。外资银行在华分支机构数量不仅有所增加,而且其盈利能力也大幅提高。 自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银行业在迎接WTO挑战的背景下已经跨入第4个年头。目前来看,中国政府的入世承诺逐步变为现实,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逐步扩大,外资银行在华业务逐步拓展。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经验,不断壮大完善自己。当然,为了进一步适应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竞争,中国银行业还将在改革中寻求更大发展。 1、中国银行业盈利状况总体良好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银行业已逐步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业机构并存、功能齐全、形式多样、互为补充的多层次机构体系。截至2004年末,我国拥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12家,城市信用合作社681家,农村商业银行7家,农村合作银行8家,农村信用合作社32854家,银行体系十分庞大。 在市场份额方面,虽然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资产和存贷款方面比例不断增大,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然处于垄断地位。截至2004年末,中国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国民储蓄,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业务量,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56%,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提供者;在全部的银行业资产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占到全部金融资产的60%,在国有重点企业的贷款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占到80%。 在经营绩效方面,存贷款利差始终是中国银行业的重要利润来源。目前来看,中国银行业财务状况出现持续好转状况。据统计,1985年到2001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实现利润4074亿元;2002年四大行合计盈利302亿元,比2001年多盈利71亿元。另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4月26日公布的统计报告,2004年一季度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账面利润(税前)38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8%。国有商业银行实现账面利润23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0%。 在财务状况持续好转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也加快了自身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并将当年大部分净利润用于消化以前年度的不良资产。所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从2002年到2003年盈利状况的下降趋势就是这一原因所造成的。 虽然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状况仍然比较严重,但在经营者和监管当局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04年末,中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比率继2002年、2003年后连续第3年出现双下降。与2002年相比,2005年二季度不良贷款余额比2002年减少1.47万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下降14.32个百分点,已降至8.79%,而不良贷款的重灾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的处置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良资产比率已从2000年的29.18%下降到2005年的10.12%。 2、中国银行业开始注重不断拓展新业务 虽然利息收入仍是中国商业银行的重要盈利来源,但是随着银行业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银行业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上的价格竞争也日益激烈。在存、贷利差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光靠利差收入不足以维持银行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传统业务上进行差别化经营的同时,各银行也开始大胆地进行中间业务的开发与创新,推进综合化经营,开创多种盈利途径,提升银行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 所谓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为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代理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业务。银行在办理这类业务时既不是债务人也不是债权人,而是处于受委托代理的地位,以中间人的身份进行各项业务活动。虽然中间业务在中国仍然方兴未艾,但目前品种已经眼花缭乱,广泛涉及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融通业务、咨询业务以及银行卡业务等等。由于中间业务的服务性质,它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对商业银行的需求,又能吸引更多顾客,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是一种双赢的结果。(见表3) 3、金融宏观运行态势平稳 从入世以后的金融宏观运行来看,中国始终保持了一种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对外资银行的开放并没有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过多负面影响。 由于宏观经济运行相对稳定,为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体制改革创造了很好的机遇。1996年以后,中国先后放开了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和银行间市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放开了境内外币贷款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试办人民币长期大额协议存款;逐步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2004年1月1日,中央银行再次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3月25日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10月29日放开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2.3倍,实行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制度。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与此相对应,在汇率体制改革领域,我国资本项目仍然没有完全放开。加入WTO以后,随着进一步引入国际资本和国际竞争,中国不可能永远实行资本管制。经验表明,对资本自由流动的开放型经济而言,只有实行浮动汇率,才能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因此,我国实行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制度也是大势所趋。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王召 (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