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农信社改革诞生上海模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03:10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8月25日,全国第一家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成的省级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这是自两年前启动的全国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的最新成果。

  重组之路一波三折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落户上海浦东新区,注册资本超过30亿元,股东包括国有企业、非
公有制企业、社会自然人以及内部职工。按照规定,单个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10%,体现了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样化的原则。

  截至今年6月底,原上海农信社存款余额938亿元,贷款余额526亿元,总资产近1155亿元。上海农村

商业银行组织体系将由“总行—分行(中心支行)—支行—营业所”组成,共计331个网点。

  发端于1951年10月上海龙华乡成立的3个信用互助组,上海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历经50余年发展,其组织形态多有变化。仅在这轮重组中,上海农商行之路即可谓一波三折:

  早在2003年年初,上海农联社就提出了自己的改制方案,拟改组为“上海合作银行”。“但是报批高层后最终没有通过。一是因为没有‘农村’二字,否定了银行的定位是为农村建设服务,中央高层通不过;二是央行再贷款和发行票据,都是为了深化农信社的改革,上海市政府也希望能争取更多的央行资金支持。所以当时的方案作罢。”上海市银监局知情人士透露说。

  其后,上海农信社的改制又提出了多种方案,包括组建“上海联合银行”,但都没有最终成型,直至2004年年底才成型的改制为“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方案———包括上海市财政注资和争取央行的票据发放,上海农信社重组方才柳暗花明。

  产权问题仍待厘清

  新成立的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立志于建设社区型零售银行,市郊经济组织(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涉农企业)及个人客户将成为其目标客户主体。

  对于这种定位,央行上海分行一位人士认为:“上海农联社的网点遍布整个上海市,很多都在市区,主要在城乡结合部,这种情况在大部分城市是不存在的,所以上海农信社的改革是不可复制的,这是奠定在上海农村经济几乎完全被城市经济代替的基础上的。”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担心,农村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林立、竞争日趋激烈的上海银行业中能否实现差异化竞争,“毕竟,这是一个许多股份制银行都想做而没有做到的大难题。”

  撇开这种定位上的探讨,农信社重组另有更深层的问题仍待厘清,这就是产权安排中的合作制还是股份制之争。

  曾几何时,理论界和决策层达成的共识是:相当多的农信社“失去了合作性质,背离了主要为农民服务的发展方向”,因此强调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恢复农信社的合作性质。

  但是与之针锋相对的观点亦不断出现,其基本要点为:以合作制为核心的合作金融理论与政策,存在着不容否认的片面性、滞后性。

  这种理论上的争论反映出的一种状况是:截至目前,全国共组建银行类机构48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9家,农村合作银行39家。而在股份制、合作制两种产权模式之外,另形成了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县农信社统一法人、县与乡镇农信社两级法人等4种组织形式。

  对此,

银监会副主席李伟总结道:“产权制度改革的多元化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体现了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各地农信社可以自主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状况,适合当地经济环境和监管需要的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

  本报记者 卫容之 发自上海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67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