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专业人士创造“暴利”“小家电之王”蜕皮变身

2001年07月15日 11:15  南方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同时在台湾、内地上市的全球小家电之王——灿坤集团近日宣布进行企业交棒改造:灿坤集团创办人、董事长吴灿坤不再兼任总经理职务,让贤给有20多年从业经历的庄兴担任;原灿坤实业财务主管黄景重,也空降厦门,担任财务部总监一职;原副总经理兼发言人田竹英调升厦门灿坤董事会秘书,规划厦门灿坤增资发行5000万B股事宜。记者昨日从台湾方面获悉,灿坤此番高层主管大变动,主要是因应企业营运急速成长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但创办人主动将经营大权授予专业经理人士,在台湾大企业中尚不多见。

  摆脱家族经营色彩

  灿坤成立于1988年,是较早进入内地的台资企业,也是内地第一家外商独资股份制企业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首家异地B股上市的公司。

  创业初期,吴灿坤东拼西凑了90万美元。开工时,员工只有82人,年营业额只有60万美元。然而十几年后的今天,吴灿坤已在全球建立起他的“灿坤王国”,成为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煎烤器及产量第二大电熨斗生产厂家,不仅在厦门员工人数高达8000多人,在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有他的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据点。每年的煎烤器产量高达1200万台,电熨斗800万台,咖啡壶400万台,其控股子公司上海灿坤公司还生产电饭煲、果汁机、吸尘器等产品,行销全球。

  吴灿坤1951年生于台湾高雄,毕业于南台工专,曾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管理学院进修,目前就读于台大EMBA国际企管研究所。早年,吴灿坤曾当选台湾“青年创业楷模”,并荣获“当代杰出企业人物——尊爵奖”。

  “灿坤有今天这样的规模,确实是我当初没想到的。”吴灿坤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说:“这对我本人也是一种激励。我必须有更多的智慧,做更多的事,让我的企业更成长,我相信我办得到!”不过,说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吴灿坤又称是“当初早已设计好的”:灿坤自成立的那天起,就提出所展开的三个项目——煎烤器、电熨斗、咖啡壶都要成为世界同行中的第一名。

  与许多台湾企业一样,灿坤早期也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除了吴氏家族外,还有蔡氏家族。两大家族的成员分别把持着灿坤企业的要职,吴灿坤的太太就曾长期担任财务主管。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创业初期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但随着灿坤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业转型,家族成员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逐步与企业脱离。到目前为止,吴氏、蔡氏家族中,只有吴灿坤一人在集团中任职。

  “让出总经理一职只是第一步。”吴称,他本人今年内将退居二线,由专业经理人接棒,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彻底摆脱家族经营的色彩。

  培养国际性研发人才

  事实上,灿坤集团几年前就致力于培养自己的国际性人才,为从家族企业顺利脱胎创造条件。灿坤独特的企业文化可说是吴本人一手缔造,而他随和的个性、尊重员工的创意发挥,再加上兼具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特色,使吴灿坤总能吸引一批专业、富创意的各个国家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

  “重视研究发展及教育训练”是吴灿坤的经营哲学。而他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纵使明天地球会毁灭,灿坤今天也要种下两颗葡萄:研究发展、教育训练。

  灿坤创办初期,吴灿坤就提出了“团队、诚信、创新、感恩”8个字的经营理念。目前,灿坤已建立起国际性的研发队伍,并按照产品类别进行任务编组,各组相应设立负总责的“产品经理人”,及时根据产品在市场上的获利情况,对设计师、市场部及产品供应厂提出建议。对在美国、日本聘请的设计师或业务主管,灿坤公司每年都会安排他们到台湾或协助其他海外企业开展业务,增强他们对公司经营理念、发展战略及产业趋势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增强集团企业的向心力,提升团队研发与经营效率。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如TSK-736无线电熨斗,就是靠着团队的力量,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方面迅速获得了成功。

  为了提高本土人才的工作能力,1995年,灿坤公司在外资企业中首家成立了自己的学院,先后开办了有色金属金密铸造、市场行销班和高级管理等培训班,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而对贡献突出的员工,灿坤公司都会在薪金、奖励、持股和住房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

  据田竹英介绍,几年来灿坤之所以能有这么快的增长,在于有一个很好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由公司的资本力,商品力、收益率与人才力四个方面共同构成。灿坤现在所有产品的生产都在内地完成的,而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则在全球进行,灿坤几年来之所以能够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小家电市场中得到快速的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公司的设计与研发的能力十分强大,如果扣除每年正常的休息日,则灿坤每两个工作日就可以开发出一个新的品种,全年有116个品种面世,其开发的速度是全球同行业最快的。

  “灿坤要在网络中生存”

  “网络家电”、“资讯家电”,这是最近两年来常常挂在吴灿坤嘴边的两个词。吴说:“进入网络时代,我很欢喜,也很兴奋,这可能是灿坤未来发财的好机会。可以肯定地说,未来十年,任何一个企业都会与网络有关,否则,就不可能生存。”

  事实上,进入网络时代后,许多家电企业都在向网络家电转型,但成功的不多。吴灿坤称:“家电企业向网络化转型,成功率不足1%,投入巨大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这些企业大多为自己过去的成绩而自豪、自满。灿坤要成功地进入网络家电领域,必须忘记过去,重新打拼。灿坤既然能成为传统家电的第一名,就一定要成为网络家电和资讯家电的第一名。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灿坤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家里的冰箱里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在路上让家里的咖啡壶先工作……”

  早在两年前,灿坤就已经在网络家电上进行布局,与美国硅谷多家高科技公司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最近,又斥巨资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附近购置了12万平方米的土地作为资讯家电的生产基地。吴灿坤告诉记者,在网络家电和资讯家电的拓展方面,灿坤实际上已“成功了60%”,灿坤网络家电的网址(www.tkec.com.tw)已注册完毕,包括200名网络工程师的研发团队已投入工作。21世纪,灿坤将在网络家电和资讯家电领域展开新一轮大决战,并占领制高点。吴说:“到那时,灿坤集团的产值将达到10亿美元以上,这绝对不是梦!”

  根据灿坤的规划,三、五年后,灿坤将不仅具有电熨斗、煎烤器、咖啡壶、马达食物处理机等五大系列150多种小家电及情报家电、美容蒸脸器等产品,还会根据市场需求,抓住国际互联网络带来的商机,开发智能型、多功能、人性化的新产品,最终形成家居帮手系列、食物调理系列、美食烹调系列、茗茶(咖啡)早餐系列、流行钟表系列、照明电工系列等几大类小家电产品,实现多元化经营。

  强化高科技网路电子通路商是灿坤今年乃至以后的发展重点。吴表示,灿坤将更积极地朝着信息家电产业和电子商务迈进,拟投资1500万美元控股75%股权设立厦门灿坤科技公司,发展网络服务器、路由器等数据通信设备及其零组件等网络通信产品,同时配合电话服务中心的建设,整合上游厂商与下游顾客之间的供应链,利用电子商务途径,为灿坤创造更大的获利空间。

  今年,灿坤将实施上市以来的第一次增资扩股计划,发行5000万股B股,从而成为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后,首家公布增发B股计划的公司。计划募集资金6亿港元(约合6.42亿元人民币),扩大三大系列小家电产品的产能,形成年产电熨斗1240万台,咖啡壶800万台,煎烤器1570万台的产能。并投资2.33亿元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ERP资讯系统技改工程,推动灿坤由传统家电产业向资讯家电产业转型。

  靠专业人士创造“暴利”

  据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新任灿坤集团总经理的庄兴,是国内小家电的一员猛将,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在灿坤任职10年。履新后,庄将主管台湾灿坤的“3C”、日本灿坤及内地销售总部的事务。据业内人士分析,在灿坤由传统家电企业向“高科技电子通路商”转型的大背景下,庄兴上台后将会有一番不小的整合动作。

  有消息说,灿坤董事会对经营班子的此番调整,表明对新班子提高企业经营利润有很高的期许,不仅有账面上每月营收及获利的静态性经营指标,更需规划灿坤长期的获利、规避投资风险等动态经营指标。这对专业经理人将有更高的要求。今年灿坤实业每股税后利润目标为6.6元,这将是庄兴等新的经营层首要的任务。

  “今后将由董事会监督专业经理人的绩效,并由股东大会监督董事会。”吴灿坤称:“灿坤有赖专业经理人来创造爆发性利润。”

  事实上,吴所称的“专业经理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涉及产品设计、制造、市场推广和产品供应的跨国团队。灿坤在全球行销策略是“市场边行销”,即在市场边生产及销售。比如,卖到台湾市场的产品,在内地产出零组件,再运回台湾组装;卖到香港、日本的产品,也在内地生产零组件,再运到位于日本兵库的工厂完成组装。

  灿坤的产业分工结构为:技术、研发、贸易、财务、教育训练在台湾进行,每年由台湾、美国、日本的设计师共同研发完成30%-40%的新机种,移交市场边产品供应组织生产,然后销往世界各地。换句话说,每一个海外子公司,只是负责整体运作流程中,最具经济效益的一环,从而建立起集团整体的竞争力。

  “灿坤已经将‘MADE IN TAIWAN’(台湾制造),转移升级为‘MADE BY TAIWAN’(台湾出品)。”吴灿坤称,别小看这一字之差。以产业分工的全球化操作,足以创造出更高的产品附加值。(章轲)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曝陆川秦岚分手 男方要结婚女方不愿安定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