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业企业开始“冲刺”国际市场

2001年07月11日 12:31  人民网-市场报 

  贾全欣/文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家电业在世界跨国公司的全面“狂轰滥炸”面前,已经从被动挨打、沉默,进而转向自我调整、奋起反攻,开始向国际市场“冲刺”。

  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走进人民生活的中国家电业,从90年代开始遭遇洋品牌的冲击,几乎是一片空白的中国家电市场,仿佛是一夜间,漂泊到市场饱和的港湾。

  众所周知,目前,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主要家电产品的生产能力目前都已经超过了市场需求,统计数字显示,中国仅彩电过剩就达2000万台。

  带着曾经以280亿元人民币的投入,带来4500亿元回报的辉煌,中国家电业今天却无可奈何地陷入供求失衡、核心技术不足的尴尬境地。

  于是,在和洋品牌竞争的沉浮中,在不得以而为之的价格大战中,一批颇具眼光、实力雄厚的中国家电企业,另辟蹊径,重新调整战略,纷纷把企业未来的发展定位在全球化战略上。

  为了成功进入国际市场,有中国“彩电大王”之称的长虹[微博]集团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资,建立自己的重点实验室,在美国硅谷、日本大阪、荷兰阿姆斯特丹都有长虹的技术专家和国外同行在实验室埋头研究,他们因此而在彩电领域演绎了每三天申请一个专利、每五天开发出一个新品的故事。

  有这样的基础,长虹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显得轻而易举。1999年长虹产品销往海外的数量比上年猛增9倍,2000年出口额超过2000多万美元。目前长虹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拥有8000多个营销网、1200多个售后服务网。

  中国著名的康佳集团推行国际化战略后,产品获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质量认证标准,并成功开拓了东南亚、澳大利亚、印度、美国、中东等五大市场。

  广东格兰仕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占有全球市场的35%左右,产品畅销80多个国家。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重组和分工正在进行,家电的整机加工日益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和集中,这为中国家电制造商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全球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发展步骤和效率最大化原则,选择最优资源组合,才能获得成功。

  长虹高层表示,长虹与索尼、松下这些世界一流品牌相比,要实现品牌的全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目前世界十大重要经济区域性市场,长虹最终要全部进入。今后几年,长虹每年出口将保持在100%以上的速度,到2005年,海外市场销售额将占到全公司的20%以上,海外企业布点达到10家。可以想象,面对国际品牌强大的技术、设备力量和生产规模,中国家电业在向国际市场的“冲刺”中,希望和挑战相伴相随。只有迎难而上,才能让中国家电业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美好梦想,在不久的将来真正成为现实。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