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瓶爆炸四大原因:工艺检测运输使用

2001年07月07日 14:11  中国质量报 

  近年来,啤酒瓶“遍地开花”,致人伤残之事不绝于耳。这不禁引起人们思索,是否只要用玻璃瓶盛放啤酒就一定会发生事故?国家轻工玻璃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蒋中鳌认为,瓶装啤酒与安全并非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玻璃瓶灌装啤酒与爆瓶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蒋主任说:“玻璃啤酒瓶价格低廉,化学稳定性好,所以我国啤酒产品95%以上用玻璃瓶灌装。从国际上来看,即使经济发达国家,啤酒的包装也是以玻璃啤酒瓶为主。”1995年,蒋主任去德国参加会议时,顺便对啤酒瓶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德国饮用玻璃瓶装啤酒十分广泛,而且啤酒瓶也是回收利用,但是没有发现玻璃瓶装啤酒爆炸伤人的情况。那么,为什么惟独我国频繁发生爆瓶事故呢?

  -爆瓶的主要原因

  专家们通过对啤酒瓶从生产、运输、使用、消费和回收等各环节,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抽查检测和对比实验,发现了玻璃瓶装啤酒爆炸的10条原因归纳起来可以分为5类:其一,工艺方面原因。蒋主任说,我国和德国啤酒瓶在玻璃材质上区别不大,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熔化均匀性不高,且没有经过冷热喷涂处理,导致我国啤酒瓶耐内压力和抗冲击力强度较低。个别瓶装啤酒,在存放期间产生再发酵现象,造成瓶内压力增高引起爆炸。其二,检测原因。玻璃瓶生产中,检测手段落后,漏检率大,造成一些不合格产品出厂;而啤酒厂在灌装前,无论对新瓶还是回收瓶,还缺乏必要的严格的检验,不能把全部不合格的瓶子挑出来。其三,啤酒瓶的运输包装。蒋主任说,经德国啤酒瓶厂试验,啤酒瓶经相互碰撞后,耐内压力可下降25%。在包装上,国外一般用托盘包装,瓶与瓶之间再用软塑隔开,运输时都使用纸箱或周转箱。而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厂家,仅采用落后的麻袋包装,有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还在捆绑销售,这样在运输过程中啤酒瓶互相碰撞,会产生一些微裂纹,形成爆炸隐患。其四,啤酒瓶的回收利用。目前啤酒厂大量使用回收瓶,一般占总用量的80%左右。由于收购渠道混乱,小贩小商大行其道,所以将有些饮料瓶、酱油瓶、醋瓶混杂其间,使回收瓶质量难以保证。国外通常采取定点、定牌、定向的回收方法。其五,消费者使用不当。专家们曾经做过试验,如将啤酒小心灌入密封软塑料瓶中,则瓶内压力很小,用手挤压瓶子就柔软变形,若将瓶子剧烈摇动,则瓶内压力迅速增加,用手挤压瓶壁感觉坚硬如钢。这表明瓶装啤酒若剧烈摇动,能使瓶内压力增大而引起爆炸。同理,瓶装啤酒对高温和曝晒亦应避免。

  -解决问题的“三定”方案

  1999年4月1日起,我国开始在啤酒行业内强制使用打有B字标记的啤酒瓶,即通常所说的“B瓶”。啤酒B瓶较之非B瓶质量要好许多,受压强度也明显高出许多,所以一般认为使用B瓶就可以避免啤酒瓶的爆炸。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强制措施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B瓶本身质量不高使得并非完全安全。

  蒋主任说,就技术来讲,我国一些玻璃厂家目前已经完全可以生产出与发达国家一致的安全的啤酒瓶。但是由于成本问题,且国家并无强制要求,因此只有很少企业的高档产品使用。

  “技术不成问题,关键在于管理。”蒋主任认为,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采用玻璃瓶灌装啤酒,并实行旧瓶回收利用是可行的,但是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使我国玻璃瓶装啤酒行业获得健康发展。为此,蒋主任建议借鉴他国做法,对瓶装啤酒做到定点供应、定点销售、定点回收。“三定”方案使得啤酒瓶可以基本解决爆瓶问题。此外,迄今为止,国家对啤酒瓶的使用期限只是建议两年,而非强制标准,而“建议”对企业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蒋主任呼吁,国家应尽快制定强制性报废标准,避免多次重复使用的啤酒瓶在市面上流通。

  -成本与效益

  技术改造、“三定”、强制淘汰必然加大企业成本。蒋主任分析,一个B字新瓶成本0.65元,而收旧瓶不过0.15元,对于一个每年有几千万至上亿只瓶在流通的大型企业来说,如果全部使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新瓶,每年将增加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的成本。而与爆瓶伤人后所赔偿的那一点钱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但是,我们应该看到,1998年全国共有啤酒瓶爆炸投诉904起,1999年全国有记录的此类投诉上升到2000多起,2000年夏季啤酒瓶爆炸案件发生了485起。实际上,因此而伤残的还远远不止这些,据业内人士透露,每一起有记录的投诉只占实际发生的1/10,也就是说,实际发生伤残的人数应该是投诉量的10倍。多年来致力于瓶装啤酒安全研究的蒋主任对这种人为增加伤残的状况非常痛心。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加强对啤酒瓶的管理,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